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排烟口朝向与挡烟垂壁对地铁站台排烟效果的影响

    钟委吴英昊田英梁天水...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地铁站台的排烟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站不同排烟口朝向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效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比挡烟垂壁高度对排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口朝向不是影响烟气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顶面排烟的排烟效果最佳,其总排热量是底面排烟的1.32 倍,总排烟量是底面排烟的1.19 倍;并通过分析3 种排烟系统吸入烟气的方式和温度解释排烟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增设挡烟垂壁可起到良好的控烟效果,当挡烟垂壁下沿高度分别降低至 3.5,3.0,2.5 m时,顶面排烟,侧面排烟和底面排烟能够将烟气控制在起火防烟分区;挡烟垂壁与机械排烟系统具有协同作用,设置挡烟垂壁可以有效改善排烟效果,因此建议采用排烟管道顶面开口的排烟方式,并可通过设置一定高度的挡烟垂壁提高现有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站台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地铁站台排烟口朝向机械排烟挡烟垂壁

    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预测方法研究

    张鹏宋文琦肖博文刘为...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天然气管道投产前的设计和制造缺陷,提高使用寿命、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后期维修费用,通过统计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实现对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水平的预测,提出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预测方法;分析常用可靠性增长模型并结合天然气管道可维修、小子样的特点,将Duane模型与AMSAA模型应用于天然气管道,结合点估计、趋势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区间估计和标准差,得出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模型,预测可靠性增长并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Duane模型与AMSAA模型作为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试验具有可行性;其中AMSAA模型更具优势,得出天然气管道的瞬时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估计值可达到试验目标值,并预测MTBF达到2 000h时所需要的试验时间为317 954 611.3 h,未来第51 次故障预测区间为[848.460 9,939.622 6],误差为1.25%,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有效预测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管道设计改进提供指导.

    天然气管道可靠性增长Duane模型AMSAA模型MTBF

    基于CFD的LNG储罐瞬时大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张明周德红刘洋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大风风速下储罐迎风侧和背风侧压力分布情况和风场特点,采用k-ε湍流模型,建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区瞬时大风环境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LNG储罐风环境进行模拟,利用软件分析模块生成储罐压力云图和风速矢量图.研究结果表明:LNG储罐在迎风侧承受压力高于背风侧,压力呈现对称分布;储罐前端与两侧易产生气体漩涡,但总体速度曲线较为规律,无混乱复杂的速度曲线.研究结果可为LNG场站抗灾韧性增强、极端大风天气应急疏散路径规划等多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对LNG储罐区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LNG储罐区CFD数值模拟风场

    SRB还原SO42-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邓奇根姚萌萌李帅刘朝思...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42- 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42- 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上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初始pH,氧化还原电位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 0.690,0.755,0.537,影响SO42- 还原率因素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处理过程中控制硫化氢的释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避免或减少污泥产硫化氢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思路.

    降解污泥SO42-还原率硫化氢

    王祥喜在应急管理部党委会部务会上强调: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应急管理部网站
    132页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梁热力学性能演化试验及数值研究

    张恩刘召伟刘朝峰王玲...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荷载状态、受火时间等对钢筋混凝土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 10 根T梁分别开展受火试验及静载试验.考虑混凝土高温爆裂、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退化等影响,采用Abaqus建立混凝土梁的数值分析模型,并与试验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数值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截面温度,跨中挠度分别随受火时间和荷载比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基频随受火时间增长呈波动式下降;数值模拟温度与实测温度基本吻合,抗弯承载力的模拟值比试验值稍高,但相对误差均小于10%;模拟频率曲线与实测频率的波动衰减趋势整体较为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火灾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爆裂动力测试粘结滑移

    黄土基坑斜直桩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曹卫平罗龙平赵敏席茂阳...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斜直桩支护的工作机理及变形特性,通过模型试验对比斜直桩和传统支护在开挖和降雨阶段桩顶位移、桩身弯矩及坑外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直桩受力及变形均小于悬臂和双排直桩,其极限挖深更大,对周边环境影响更小,其中内斜直支护性能最优.部分直桩改为斜桩可使受力更合理,除了受到弯剪还有拉压,有效提高支护刚度.降雨阶段下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增幅较开挖更大,还会引发土体塌陷、坑内外土体表面开裂等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斜直桩黄土基坑施工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斜直桩黄土基坑模型试验降雨

    局部采用PVA-ECC的铁路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邢斯宇丁明波鲁锦华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通过在桥墩墩底局部采用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PVA-ECC)来提高铁路重力式桥墩的抗震性能的可行性,设计并制作2 个配筋率为1%的桥墩缩尺模型,其中1 个桥墩模型在墩底局部采用300 mm高度的PVA-ECC材料,另外1 个普通混凝土桥墩模型为对比模型.通过对桥墩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桥墩的破坏形态,并分析对比桥墩模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累积耗能能力、位移延性以及刚度退化规律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桥墩墩底局部采用PVA-ECC材料,桥墩模型的承载能力、累积耗能能力、刚度以及位移延性系数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研究结果验证了墩底局部采用PVA-ECC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桥墩的抗震性能.

    铁路重力式桥墩PVA纤维增强混凝土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化工园区重大风险智能感知与预警技术及示范"2023年度总结及后续工作推进会议在中国安科院召开

    中国安科院网站
    153页

    融合Unity3D的缆索起重机安全运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陈述鲁世立王建平陈云...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缆索起重机(下文简称为缆机)运行的安全风险,分析缆机运行流程,提取缆机安全运行知识语义,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利用3DS Max软件构建大坝缆机运行初始场景,实现孪生模型三维可视化,将模型导入Unity3D引擎,使用高清渲染管线对模型进行渲染,改善视觉效果,编写C#脚本对缆机运行全过程进行安全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所构建的缆机安全运行数字孪生模型监测隐患与故障,综合准确率达到96.7%,可有效实现缆机运行过程的安全监控、参数化控制以及可视化展示.研究结果可为缆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Unity3D缆索起重机数字孪生物联网实时监测安全管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