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下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

    汪洋贺宜聪段文杰陈德山...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水下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根据水下搜救训练实际和相关研究结论提取人因可靠性影响因素;建立人因可靠性影响因素体系,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将建立的各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转换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分别构建潜水员作业、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作业、人-机协同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贝叶斯网络;通过对3类贝叶斯网络进行推理,揭示影响人因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及其依赖关系,并定量分析3种作业模式下的人因可靠性变化.结果表明:人-机协同搜救作业中"误解意图""通信不畅""信息不对称""作业精度不足""丧失救助能力"等影响因素起到关键作用;当上述因素得到较好控制时,人-机协同搜救作业的人因可靠性将会表现出优于单纯的ROV或潜水员独立施救的效能.研究结果可为水下搜救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与提升提供参考.

    水下搜救人-机协同人因可靠性解释结构模型贝叶斯网络融合

    封闭储煤场煤自燃高温点运移规律及反演预测研究

    张嬿妮姚迪张陆陆舒盼...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封闭储煤场煤自燃高温点运移规律及反演预测方法,通过搭建煤自燃模拟实验台研究封闭储煤场煤高温点运移规律,分析煤自燃表层与内部温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前后的随机森林(RF)、BP神经网络(BPNN),建立封闭储煤场煤自燃高温点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松散煤自燃过程中,高温点运移方向呈非线性移动规律,其主要受煤燃烧过程中裂隙作用影响;表层位点与下部各层之间的温度数据呈现较强相关性;预测结果中RF和BPNN均具有较强鲁棒性和容错率,BPNN优秀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使得其处理结果优于RF;对RF和BPNN进行优化后,遗传算法的优化对RF和BPNN预测准确率均有提升,对RF影响最大,模型优化后精度达到98%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封闭储煤场煤自然发火防治提供参考.

    封闭储煤场煤自燃温度预测智能算法遗传算法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宣贯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中国安科院网站
    84页

    开敞空间掺氢天然气爆燃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徐中墨李舒泓刘振翼黄政润...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深对开放空间内低掺氢比天然气爆燃特性的了解,在当量比1.1条件下,对不同掺氢比下掺氢甲烷混合气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掺氢比例、湍流扰动对火焰形态、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燃超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氢比例对反应有单向促进作用,随着掺氢比例的提高,掺氢天然气的火焰形态变化明显,火焰传播速度增大,爆燃超压峰值加速上升,爆燃冲击波传播能力增强;初始湍流则对反应起到促进和抑制的双向作用;开放空间掺氢天然气爆燃超压峰值与最大火焰速度存在的正比例线型关系,可借助拟合公式通过最大火焰速度估算爆燃超压峰值.研究结果可为低掺氢比掺氢天然气管线落地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掺氢天然气低掺氢比湍流爆燃

    中国工程院凌文院士来中国安科院调研交流

    中国安科院网站
    91页

    化工园区事故情景耦合演化的复杂网络分析

    张新梅关金月张傲王淇...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化工园区事故易因耦合效应引发事故升级等问题,首先,以化工园区储存环节为研究对象,从要素及关系2个角度构建涵盖人因层、物质层、环境层、管理层、组合层及事故层的典型事故情景要素框架体系.然后,基于拓扑理论及相关方法,构建化工园区典型事故情景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确定节点的网络贡献度和连接边的脆弱性,探究最大可能的致因路径,并结合事故的演化特征提出断链视角下的应急响应对策.最后,引入案例分析其最大致因路径,并提出相关事故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是化工园区事故控制的关键时期,加强员工培训是强化初期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点火源是事故耦合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构建的化工园区事故情景演化复杂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案例分析得到的最大致因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化工园区的事故防控及演化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化工园区事故情景耦合复杂网络事故防控

    地下综合管廊燃气泄漏数值模拟研究

    殷利鹏邢志祥朱飞昊徐慧...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燃气在地下综合管廊内不同几何结构顶部泄漏和扩散情况,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建立拱顶、尖顶和平顶3种结构的管廊燃气泄漏数值模拟模型,分析燃气在不同结构管廊内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管廊结构会影响燃气扩散情况,泄漏后燃气倾向于向管廊顶部积聚;燃气分层与管廊结构相关,其中拱顶结构分层相比尖顶和平顶更稳定;管廊结构会影响燃气扩散速度,其中拱顶结构内扩散速率相对最低,该结构可降低爆炸风险;本文管廊扩散预测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57%,该模型能较准确预测燃气泄漏扩散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管廊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地下管廊燃气泄漏数值模拟理查森数通风频率

    盐湖大气环境下316 L仪表管点蚀深度预测研究

    骆正山刘月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316 L仪表管在盐湖大气环境下点蚀深度的预测精度,采用变阶平均弱化缓冲算子、积分背景值和新陈代谢对分数阶累加灰色模型FGM(1,1,r)进行改进,首先通过改进Tent混沌映射、莱维飞行和区间自适应反向学习策略提高黏菌算法(SMA)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随后利用改进黏菌算法(ISMA)对FGM(1,1,r,p)中的参数r和p进行寻优,最后构建仪表管ISMA-FGM(1,1,r,p)点蚀深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的新模型比原模型误差更小、拟合度更高,在仪表管点蚀深度预测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研究结果可为仪表管道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和风险预警提供参考.

    盐湖大气环境316L仪表管点蚀深度改进黏菌算法(ISMA)FGM(1,1,r)模型

    SK扰流器液氮泡沫发生装置混合换热性能研究

    路頔王丽晶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液氮泡沫发生装置混合发泡性能、缓解冰堵,探究SK扰流器混合换热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锥形、SK扰流器对不同液氮流速、间距、形状参数的数值仿真对比分析出口氮气体积分数、变异系数以及沿程温度,并通过因子效应极差分析对比长径比、单元数、间距对混合均匀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SK扰流器相比于锥形扰流器,通过引入旋流破坏流动分层,变异系数下降83%,气液混合和换热性能大幅提高.此外,随着液氮流量增大,管内局部低于冰点容易形成冰堵,建议最大流量比位于1∶33~1∶50之间.随着液氮射流与扰流器间距增大,液氮汽化率下降,出口氮气体积分数和速度相应降低,10 mm间距效果更优.在300 mm扰流器长度下,随着扰流器长径比减小,混合均匀性先提高后下降,压力损失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压力损失和混合均匀度,最优长径比约为0.75;长径比因子对变异系数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液氮泡沫发生装置设计提供指导,提高泡沫发泡性能.

    液氮泡沫SK扰流器数值模拟

    粉煤灰磁珠对环氧树脂聚合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王壮张晓民王亚超刘佳倩...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粉煤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从粉煤灰中分选出元素含量不同的磁珠(MSs),探究MSs添加量和MSs中Fe元素含量对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CC)、热重分析(TG)等测试手段对MSs/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减小,磁珠中的Fe元素含量从55.73%升高至64.83%.当MSs添加量分别为2 wt%,4 wt%,6 wt%,8 wt%和10 wt%时,复合材料的耐火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当MSs中Fe元素含量分别为55.73%,57.06%,60.35%和64.83%时,复合材料的耐火性能单调升高.与纯EP相比,当MSs添加量为6 wt%,Fe元素含量为64.83%时,MSs/E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39.6%,总热释放量THR降低30.7%,火灾性能指数FPI提高53.73%,阻燃指数FRI从1提高至3.118,火灾增长指数FGI降低51.96%,残炭率提高47.5%.MSs/EP良好的阻燃性能主要归因于MSs能够催化EP形成连续稳定的炭层,从而隔绝热量和氧气,降低复合材料的燃烧强度.研究结果可提高粉煤灰磁珠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为低成本阻燃聚合物提供参考.

    粉煤灰磁珠环氧树脂阻燃添加量Fe元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