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帝内经》"痞""满""胀"系术语考辨与语义挖掘

    郭力铭
    56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以前的文献否(痞)、满、胀多并用互释,直至《黄帝内经》将痞、满与胀分论.文章以《黄帝内经》420 例相关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驱动与认知语义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术语框架构建的角度探求其异同,深度挖掘语义内涵和认知理据.研究认为,《黄帝内经》时代"痞""满""胀"术语体系已完整构建,"壅实郁结之证"是该术语体系的核心义."痞"在胃脘,"满"在心下、胸胁及五脏,"胀"在五脏、六腑、皮肤、经脉.水令"满",有生理和病理两种意义.气令"痞""胀",仅有病理意义."痞""满""胀"术语在认知上主要显示出认知视点差异和容器隐喻整体倾向.

    《黄帝内经》术语

    干血病证治源流探赜

    胡睿聪高燕翔
    56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金匮要略》出发,以历代文献为基础,旨在还原干血病的疾病样貌,探索其证治规律.本文认为,干血是疾病名亦是病理产物,起于虚劳,因劳致瘀,又因骨蒸、血虚火动、瘀热及欲火,煎熬瘀血而成.干血病的治则主要有消蚀干血法、清热滋血法及下血逐瘀法.按照病变范围分为全身干血证(干血痨)及局部干血证,其兼证分为干血兼水证及干血兼气证(干血气).本文初步梳理干血病证治思路,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金匮要略》干血瘀血虚劳

    叶天士辛润通络法探析

    万金圣刘涛
    569-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润通络法肇源于《黄帝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发扬于叶天士,是治疗络病的大法.辛润通络法的核心内涵是"通而润之",其运用当以"久、痛、瘀"为临床特征,以"邪滞络脉,阴血亏虚"为辨证要点,以"行津化瘀通络,滋润养血通补"为作用机制.研究叶天士辛润通络法相关医案,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运用要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叶天士辛润通络法《临证指南医案》络病

    从《四圣心源》之"木气下陷"探究黄元御治疗崩漏的思想

    张金枫任苏妍张荧曹雨露...
    572-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圣心源》是清代御医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黄元御认为"木气下陷"是"一气周流"重要的发病节点之一,可影响气机圆运动运行及脏腑功能藏泻,亦是崩漏的致病成因关键.本文从《四圣心源》"木气下陷"的理论内涵出发,剖析了"木气下陷"与崩漏的病机关联性,辨证施治总体以"疏肝达郁、升阳止血"为纲,并以条文梳理和举方例证的方式归纳提炼了崩漏的具体治法,希望能为崩漏的辨治提供新的思维角度,丰富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

    《四圣心源》黄元御木气下陷崩漏学术思想

    《傅青主女科·种子》填精药应用探析

    丰子仪王兰刘家骏陈婉莹...
    575-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傅青主女科·种子》对治疗妇女疾病有独到见解,在种子篇中尤重视填精药的应用,具有鲜明特色.文章对填精药进行整理归类,总结种子填精药的用药特点,将种子填精药分为补血填精、温润填精、健脾填精、固涩填精四大类,以拟方的证候作为依据,分析种子诸方的君臣佐使及填精药的配伍原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期对妇科疾病甚或内伤杂病临床用药有所启发与帮助.

    《傅青主女科》种子填精用药特点健脾

    王维昌治疗慢性盆腔痛用药思路撷萃

    张健蒋高锋王硕琪李红梅...
    579-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幽赋》言毫针虽微,却蕴"蠲邪扶正"之道.王维昌深谙此理,遂圆机活法,合之运用"三药"(对药、角药、方药)治疗慢性盆腔痛,此文浅析其配伍机理及特色.慢性盆腔痛由"邪实""正虚"所致,行以"蠲邪扶正"之道,分期论治.急性期蠲邪以攻实:投如鸡血藤-大血藤"二藤"通经络,水蛭-虻虫-苏土虫"三虫"破瘀血,橘核-荔枝核-川楝子"三核"行气滞,高良姜-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四温"解寒凝;恢复期扶正以补虚,投如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三子"补益冲任.王维昌用药,注重其间须使、辅成之配伍;偶可独当一面,自成一方;善投"宏药"攻坚,峻剂克疾;善用虫类以助行,花类以解郁;且變理阴阳,药投"动静";分期论治,以达成效.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王维昌用药思路名医经验

    谭次仲《伤寒评注》中医科学化思想探赜

    李盼飞刘晨笑李海燕
    584-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中医科学化"浪潮中,中医学家欲以科学方法研究和阐释《伤寒论》作为"中医科学化"的突破口,科学化思想在《伤寒论》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应用.谭次仲的《伤寒评注》是"中医科学化"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本研究以谭次仲《伤寒评注》全本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谭氏以《伤寒论》为例阐明科学化思想,对伤寒含义及六经实质的创新性发明,对《伤寒论》术语、病证、方药的科学化阐释,总结《伤寒论》的证治规律为"五定法"以及确立"三脏四变"的急救原则,彰显黜虚崇实、实事求是之医学思想等内容.总结出了谭次仲在《伤寒评注》中贯穿的科学精神以及革新传统《伤寒论》研究范式,开创新的研究道路的科学化实践,以期为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与实践来源.

    中医科学化《伤寒论》谭次仲《伤寒评注》《伤寒评志》

    基于"方证相应"思路辨析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病机演变

    李露岳广欣李东影任星...
    589-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雷伯杆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进展期和恢复期,所用基本方分别为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麦门冬汤.从"方证相应"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克雷伯杆菌肺炎初期属于外感风热袭肺证,以风邪为主;若失治或误治,则转为内陷痰热壅肺证,以热邪为主;后期则以正气亏虚为主,出现气阴两虚等虚证.因此邪实正虚是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的基本特点,其主要涉及的中医因素有风、热、痰、毒、瘀、虚等.临床治疗方面,要根据方证的变化而选用相应的方剂,适时调整,综合施治."方证相应"是指根据患者的症状而选用与之相符的方剂,不受病名或病因的限制,重视抓住主证,是中医药治疗耐药克雷伯杆菌肺炎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方证相应克雷伯杆菌肺炎病机演变临床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的述评与展望

    刘震丁媛王少丽李萌...
    592-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易反复发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病率逐年攀升.西医学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GERD,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但对于症状不典型、伴食管外症状、重叠症状或重症食管炎的患者,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且长期应用PPIs会引发高胃泌素血症、骨折等严重不良反应,远期获益不足.新型抑酸剂、联合用药、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为GER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仍各有缺憾.中医药在GERD的治疗中显示出多靶点、多角度、多机制的特点,极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减轻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优势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环节,相得益彰,如何科学设计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更有效地发挥二者治疗优势,是未来GERD治疗的发展方向.

    述评胃食管反流病诊疗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丁媛王少丽李萌于靖文...
    598-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相关资料,探索不同证型患者的主要特点,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21 年9 月至 2022 年 9 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门诊的GER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四诊信息、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及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评分,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中医辨证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肝胃郁热证,RSI评分越高、GerdQ评分越低,诊断胆热犯胃证的概率越大;RSI评分越高、年龄越大、GerdQ评分越低,诊断气郁痰阻证的概率越大;年龄越大、GerdQ评分越低、病程越长,诊断瘀血阻络证的概率越大;年龄越大、GerdQ评分越高、病程越长,诊断中虚气逆证的概率越大;年龄越大、RSI评分越高、GerdQ评分越低、病程越长,诊断脾虚湿热证的概率越大.结论 年龄、病程、RSI评分、GerdQ评分对GERD辨证有影响,临证可借助年龄、病程、RSI评分、GerdQ评分等指标辅助辨证,提高辨证准确率.

    多元Logistic回归相关因素证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