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小鼠模型复制与评价

    尚碧月姜泉夏聪敏姚传辉...
    959-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复制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ombined with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model,CIA-BLM)复合模型,并进行两种动物模型的肺间质病变评价.方法 15 只DBA-1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模型组(CIA)、复合模型组(CIA-BLM),每组5 只.采用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关节及肺部影像学、肺功能等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与NC组比较,CIA、CIA-BLM组小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AI评分均下降(P<0.01).相比NC组,CIA组及CIA-BLM组小鼠组织病理学均显示肺组织结构异常,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CIA-BLM组较CIA组小鼠有明显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示两个模型组小鼠关节破坏均严重.CIA组小鼠肺部影像学示局部磨玻璃样表现,CIA-BLM组小鼠以絮状影、网格状阴影、支气管牵拉扩张为主要表现.两个模型组小鼠均有肺功能下降.结论 CIA模型和CIA-BLM模型均有关节破坏特点和肺纤维化特征,根据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肺功能检测结果,CIA-BLM模型肺纤维化特征更明显.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博来霉素动物模型

    真实世界中医治疗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特征分析

    常甜姜泉姚传辉刘子夏...
    964-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队列探讨中医药干预下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中国中医风湿病注册研究信息平台"注册的RA患者,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观察截止时RA患者是否合并ILD分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特征、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处方等资料,并探讨RA-IL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 068例RA患者,其中RA-ILD组678例,RA-nonILD组3 390例.湿热痹阻证是RA-ILD的主要证候类型(33.2%),且RA-ILD多兼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Logistics分析表明年龄≥50岁、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高滴度阳性、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高滴度阳性、晨僵、乏力、白细胞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糖升高是RA-ILD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中药、中药+西药是RA-ILD的相关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高龄伴晨僵、乏力,RF、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白细胞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糖升高的RA患者应尽早开展定期肺功能检查,早期识别RA-ILD的发生风险,同时应重视中药和中西药在RA-ILD发生发展中的保护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真实世界研究中医队列临床特征湿热痹阻证

    1 191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候演变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杨煜辰姜泉巩勋姚传辉...
    970-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纵向分析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证候演变相关因素及不同证候演变方向人群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中国中医风湿病注册研究信息平台",收集2019 年10 月 1 日至 2022 年 10 月 1 日期间登记的基线辨证为寒湿痹阻的RA患者资料.以《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为辨证分型参考,根据随访期间证候是否发生演变将研究人群分为演变组与非演变组,比较演变组与非演变组人群特征,及不同演变方向人群特征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191 例寒湿痹阻证RA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 个月,期间 638 例发生证候变化.演变组中湿热痹阻199 例、风湿痹阻 178 例、肝肾不足 102 例、气血两虚58 例、痰瘀痹阻53 例、瘀血阻络30 例、气阴两虚18 例.演变组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显著高于非演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演变方向组(>10%)人群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证候演变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不同疾病活动期证候演变率依次为缓解期 38.5%、低活动度期 50.4%,中活动度期 60.9%,高活动度期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寒湿痹阻证在不同季节演变方向存在差异性.春、夏、冬季,演变组向湿热痹阻证方向演变人数最多,占比依次为38.2%、31.5%、36.1%.秋季,演变组向风湿痹阻证方向演变人数最多,占秋季演变人群的 44.3%.结论 随着疾病的发展,寒湿痹阻证RA半数以上会发生证候演变,湿热痹阻证、风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是主要的证候演变方向.病情活动影响寒湿痹阻证RA证候是否发生演变,季节影响寒湿痹阻证RA的证候演变方向.

    类风湿关节炎证候真实世界研究演变

    真实世界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

    马协丽姜泉巩勋姚传辉...
    975-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队列探讨湿热痹阻证患者临床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 纳入 2019 年10 月至2023 年1 月在"中国中医风湿病注册研究信息平台"中随访一年以上且首诊为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进行过一次随访.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实验室指标、病情评估等信息,根据随访后证候是否变化分为不变组和演变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证候演变的影响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演变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068 例首诊属于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其中 1 403 例(67.84%)随访后仍是湿热痹阻证,665 例(32.16%)在随访期发生了证候演变,转化证候前 5 名依次为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不足证、寒湿痹阻证.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 岁,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2.8,肿胀关节计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是湿热痹阻证RA患者发生证候演变的影响因素.结论 湿热痹阻证贯穿RA始终,证候演变表现出湿热→痰瘀/风寒湿→虚的趋势,年龄与疾病活动度是湿热痹阻证演变的影响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动态演变真实世界研究多因素分析

    基于"体脏合痹"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

    刘子夏常甜马协丽尚碧月...
    98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脏腑形体诸窍由经络相连,表里相合,相互影响.风湿病多因正气亏虚复感外邪,脏腑气机失调内生痰瘀,痰瘀互搏于肌肤、血脉、筋骨,进而深入脏腑,脏腑失调则肢体关节症状亦随之加重,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笔者基于"体脏合痹"观,提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为内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六淫外邪为外在致病因素,营卫功能失调为内在基础,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为标.基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从现代医学研究出发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疾病.

    体脏合痹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痹证

    黄连解毒汤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改善Tau/APP/PS1转基因AD小鼠神经元损伤的机制研究

    王俊力张慧芳徐鑫梓王睿...
    986-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Tau/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Tau/APP/PS1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选取 10 只相同月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后,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及AD相关病理标志物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solubl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α,sAPP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0、Aβ42 和磷酸化Tau 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的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海马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LRP3 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 和Iba1 表达明显增加(P<0.05),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上升(P<0.05),Aβ40、Aβ42 和p-Tau水平及p-Tau/Tau值均升高(P<0.05),sAPPα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治疗组小鼠海马中sAPPα水平上升(P<0.05),Aβ40、Aβ42 及 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IL-1β、IL-18、TNF-α 水平降低(P<0.05),NLRP3、ASC、Caspase-1和Iba1表达减少(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能通过下调AD小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Aβ、p-Tau等神经元毒性病理产物的水平,从而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

    黄连解毒汤阿尔茨海默病三转基因炎性小体小胶质细胞

    基于FXR-Srebp1c-FAS通路及CD36探讨祛痰活血方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

    薛欣陈冰马娟李玉梅...
    992-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内源性脂肪酸合成相关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protein-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通路及外源性脂肪酸摄入相关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为切入点,探讨祛痰活血方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祛痰活血方组和易善复组,每组各 10 只.模型组、祛痰活血方组和易善复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 周后祛痰活血方组和易善复组开始给药干预,给药 8 周后取各组小鼠血清用于生化检测;肝组织用于病理、肝脏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及FXR、Srebp1c、FAS、CD36 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及肝脏TC、TG含量的升高(P<0.01)均提示明显脂肪变性;肝组织FXR、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CD36 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FAS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活血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均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中FXR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Srebp1c、FAS、CD36 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脂肪酸摄入增加可能是高脂引起的NAFLD的主要成因,祛痰活血方既抑制外源性脂肪酸摄入,亦减少内源性脂肪酸合成,双向调节改善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祛痰活血方法尼醇X受体-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成酶通路白细胞分化抗原36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中Ihh、Ptch、Smo、GLi1蛋白表达及破骨细胞数量的影响

    史婧儒廖泽绮王雨荷赵宏艳...
    998-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中Hedgehog-GLi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及破骨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12 周后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ariectomy,OVX)、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灌服戊酸雌二醇混悬液,左归丸组大鼠灌服左归丸水煎液,连续干预 7d.末次给药 1.5h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各组相应含药血清.建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磨片共培养体系,分为空白对照血清组、假手术血清组、OVX血清组、阳性对照血清组、左归丸含药血清组、激动剂组和激动剂+左归丸含药血清组,分别添加各组对应血清.免疫荧光法检测成骨细胞印度刺猬蛋白(Indian hedgehog,Ihh)、碎片蛋白(patched,Ptch)、润滑蛋白(smoothened,Smo)及GLi1 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蛋白表达;对破骨细胞进行TRAP染色,计算TRAP+细胞数;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TRAP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血清组比较,OVX血清组Ihh、Ptch、Smo、GLi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RANKL/OPG比值增高;TRAP+细胞数和细胞上清液中TRAP含量亦明显增加(P<0.05).与OVX血清组比较,左归丸含药血清组Ihh、Ptch、Smo、GLi1 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RANKL/OPG比值下降;TRAP+细胞数和细胞上清液中TRA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激动剂组比较,加入左归丸含药血清后,Ihh、Ptch、Smo、GLi1 的蛋白表达及RANKL/OPG比值均明显下降,TRAP+细胞个数及 TRAP 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归丸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异常活跃的Hedgehog-GLi信号通路,使Ihh、Ptch、Smo、GLi1 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降低RANKL/OPG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起到减少骨丢失作用.

    左归丸骨质疏松症Hedgehog-GLi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以知识源流视角论析秦汉中医学内在演化进程

    张弓也林鹏妹彭必生
    1005-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秦汉医学知识根据其源流划分为儒学影响、异人授业、巫术演化、道家重构、经验整合五个方面,分析不同源流对中医学所造成的影响.中医学将不同来源的知识吸收融合,同时表现出一定的跳跃式发展规律,并在内部以基础理论作为桥接创生出哲学化与技术化两条通路,形成了后世中医学哲学、理论、技术以及民间杂术互根互促的知识演进形式.

    秦汉医学知识源流演化进程

    传统"和"文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张玉辉罗文艺赵凯维刘理想...
    1009-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道德、政治、信仰等形成的法则,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各文化领域,同时也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思维方式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和"文化是中医学产生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反映"和"之平衡关系,五行学说反映"和"之和谐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理念.中医学从"和"文化出发,将"和"理念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特别是对中医养生学影响深远."和"思想既蕴含着深刻的生命认知观,同时指导中医养生实践,并在与中医学不断交融过程中逐渐丰富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和"文化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