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叶祖光

月刊

1005-5304

Lxx@mail.cintcm.ac.cn

010-52368387;64058131;64014411-3278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重大课题的进展及中医药研究状况,及时分析报道国内外传统医药学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新疗法、新思维、新市场,以实用为目的,将临床、科研、管理、生产开发、市场营销、教学等各部门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行业各界在新形势下获取信息、把握机遇、寻求合作、走向成功的重要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方香蒲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徐晓丽杨青山章鹏飞后艳琴...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预测东方香蒲全国潜在适宜性分布区,为其种植区域选取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160个东方香蒲的样点信息,结合55项生态因子,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影响东方香蒲适宜性分布的生态因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东方香蒲全国潜在适宜性分布区.结果 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较好;东方香蒲地理分布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达到非常好的标准,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用于该研究.本研究表明,最暖季平均温、年均降水量、6月平均气温、植被类型、7月平均气温、最湿季平均温、9月平均气温等为影响东方香蒲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东方香蒲在全国分布广泛,以东北三江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各河流流域、湖泊,以及新疆准噶尔盆地、海南沿海各市、台湾西南部和台东纵谷平原等分布较多,高海拔地区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分布较少.结论 本研究可为东方香蒲种植区域选择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东方香蒲生态适宜性最大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山西省代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贺润丽陈旭波杨晓琳段迎...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代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分析评价,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制作等,对代县现有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和蕴藏量评估.结果 本次普查共完成44个样地、220个样方套、1320个样方的调查工作,调查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品种25种,隶属于17科23属,包括山西道地药材6种,总蕴藏量为951.64 t.结论 代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有些品种分布区域狭窄,蕴藏量小,急需加强保护.

    代县野生药用植物中药资源普查

    基于"脾与小肠相通"探讨脾-肠-骨质疏松症关联性

    吴结枝李荣慧黄海平曹宝丹...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组织微结构受损、易发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传统中医学论治主要从肝、脾、肾三脏虚损着手,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之间尚未形成良好衔接.肠道微生态作为近年来的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已有众多研究报道其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脾与小肠相通"的文献记载,从现代研究基础、经典中医理论出发,阐明脾-肠-骨质疏松症的关联,以期中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相关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借鉴.

    脏腑别通骨质疏松症肠道微生态中医理论

    基于"脾统四脏"辨治艾滋病

    黎柳喻剑华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艾滋病患者常首先表现为脾胃受损,继而累及他脏气血阴阳.本文从脾胃升清降浊和主思藏意,以及脾胃与肠道菌群的共同作用等方面阐述"脾统四脏"与艾滋病肠道菌群调节的密切关系,认为"脾统四脏"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而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其突破点,为此提出益气健脾等法、脾与他脏同治思路,可为临床治疗艾滋病提供借鉴.

    脾统四脏艾滋病肠道菌群中医药疗法

    近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可视化分析

    周志伟王朝李海英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202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主题的文献,共纳入549篇,采用CiteSpace5.7.R2分析该领域发文情况、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 2005-2009年和2015-2019年是2个科研高峰期;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等;发文期刊以中医药类期刊为主,经济管理类期刊为辅;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中药产品国际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海外市场及产业发展战略四方面,研究前沿包括中药产品出口、中医药服务贸易和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结论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仍处于以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建议相关研究应围绕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和困境进一步展开.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可视化分析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

    谭新宁吴文如来慧丽黄玉桦...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的项目资助情况,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国自然标书分析系统、科学网、LetPub最新科学基金结果查询系统和梅斯(MedSci)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等网站,获取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采用Excel2016和BDP个人版在线数据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资助项目总数和总资助经费分析,资助项目总数为100项,总资助经费4239万元,主要集中在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从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分析,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整体趋势先升后降,但从2018年开始又呈现出新的上升趋势;从获资助依托单位分析,涉及依托单位共计40家,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较多分布于华东、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分布较少的情况,中医院校是获资助主体单位;从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分别以植物药和分子鉴定居多,资助热点集中在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辨状论质、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和快速鉴定居多.结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国中药鉴定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资助量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平均项目相对较弱,资助地域、单位不均衡,研究方向及内容呈学科聚集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资助项目研究热点

    基于系统生物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远志-石菖蒲药对治疗肾病综合征作用机制

    王娟顾浩蔡以力李立...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远志-石菖蒲药对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ID)、GeneCards、OMIM、NCBI-Gene、BioGPS数据库收集整理得到远志-石菖蒲药对治疗NS有效成分-靶点、疾病-靶点、靶点-组织分布数据,构建作用靶点-组织分布网络,分析关键成分靶点、KEGG信号通路、组织器官分布情况,对关键作用成分和靶点的结合程度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远志-石菖蒲药对主要成分包括山柰酚、豆甾醇、8-异戊烯基山柰酚、(-)-喇叭烯和远志呫吨酮Ⅰ,关键靶点为AKT1、JUN、TNF、PTGS2、MAPK14和RXRA,药对与NS相关靶点在淋巴瘤、心、肝、甲状腺、视网膜和CD34+等抗原细胞中高表达,富集到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足细胞凋亡、肾脏损害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与AKT1、JUN、PTGS2,豆甾醇与RXRA、PTGS2结合力较强.结论 远志-石菖蒲药对在成分-靶点-通路-细胞-组织层面治疗NS,可为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肾病综合征远志石菖蒲网络药理学

    何首乌-石菖蒲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杨梦琳周小青伍大华张运辉...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何首乌-石菖蒲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何首乌、石菖蒲的潜在活性成分,并查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采用DrugBank数据库和Pharmmapper服务器预测有效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rugBank、DisGeNET、HPO数据库检索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7.1软件根据度值、介数和紧密度筛选关键靶点,应用Metascape数据库分析关键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和GO分子功能;通过MTT、ELISA和qPCR实验验证何首乌-石菖蒲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共筛选出何首乌-石菖蒲药对有效成分15个,对应靶点280个,与阿尔茨海默病交集靶点共123个,12个关键靶点的前10条KEGG通路和前20个GO分子功能涉及炎症反应和凋亡等.细胞实验表明,何首乌-石菖蒲药对能有效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结论 何首乌-石菖蒲药对的多种有效成分以协同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凋亡等对阿尔茨海默病发挥重要治疗作用.

    何首乌石菖蒲阿尔茨海默病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选穴规律

    景允南胡斯雅李洪涛徐青玉...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arary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收录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总结.结果 共纳入60篇文献,91条处方,涉及腧穴83个,总频次749次,高频腧穴(频次≥10)为环跳、委中、肾俞、阿是穴、夹脊穴等19个;选穴位置主要集中在下肢部、背部;高频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共使用35个、340次,占总频次的45.4%.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大肠俞,承扶,秩边,腰眼,肾俞,环跳,夹脊穴;命门,腰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委中,承山,殷门,昆仑,关元俞;三阴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环跳、夹脊穴、肾俞、委中、秩边、承扶、大肠俞、腰眼为核心的组方.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取穴集中在腰背及下肢部,以阳经经穴为主,重视阿是穴和局部取穴,所选腧穴多为特定穴,穴位下多有神经伴行;针灸处方重视辨经取穴,补益肝肾.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针灸选穴规律聚类分析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籍中内关临床应用

    贺煜竣覃思敏邢博文展立芬...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代医籍中内关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使用内关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有关内关的记载,选取内关的主治病证、腧穴配伍、操作方法等条文,提取相应指标,使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统计相关指标频次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内关单穴主治病证有42种,包含优势病证14种;配伍主治病证有70种,包含优势病证17种.主治病证多为心系和脾胃疾病.内关最常配伍的腧穴为公孙和足三里;除针刺外,多应用灸法和推拿手法;最常使用的外用药物为蒜;补泻手法均可,以泻法偏多;针刺深度为2~8分,艾灸壮数一般为2~7壮,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至21壮.结论 本研究较为全面展示了古籍中内关的临床应用,可为临床使用内关提供参考.

    内关数据挖掘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