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叶祖光

月刊

1005-5304

Lxx@mail.cintcm.ac.cn

010-52368387;64058131;64014411-3278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重大课题的进展及中医药研究状况,及时分析报道国内外传统医药学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新疗法、新思维、新市场,以实用为目的,将临床、科研、管理、生产开发、市场营销、教学等各部门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行业各界在新形势下获取信息、把握机遇、寻求合作、走向成功的重要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系统评价再评价

    晁宇翾晏亨妮兰颖俞旭君...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与证据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自建库至2020年5月27日有关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提取纳入文献相关资料.采用AMSTAR 2和GRADE系统分别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中文6篇、英文1篇.AMSTAR 2量表评价显示,1篇文献方法学质量为低,其余6篇为极低.GRADE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显示,在31个结局指标中,低级或极低级证据29个,仅2个结局指标质量为中级.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具有一定疗效,但鉴于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等级偏低,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结果供证据使用者参考.

    中医药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系统评价再评价AMSTAR2GRADE

    基于16S rDNA技术分析化瘀温胆汤对糖耐量受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田苗周迎春孙丹李卫忠...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16S rDNA技术分析糖耐量受损(IGT)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化瘀温胆汤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60只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1周构建IGT大鼠模型,抽取30只IGT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温胆汤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化瘀温胆汤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悬浊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PG)及灌胃葡萄糖溶液后2 h血糖(2 h PG),采集结肠内粪便,利用16S rDNA技术,基于OTU聚类结果,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同时分析各样本在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果 基于OTU的韦恩图结果显示,有445个OTU为4组共有,4组间相似性较高,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相似性最低.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多样性指数下降,化瘀温胆汤组、二甲双胍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菌群均匀度和菌群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化瘀温胆汤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物种相对丰度结果显示,门水平各样本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Saccharibacteria在空白组数量最多,模型组数量最少,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在空白组数量最多,模型组该门几乎为零;属水平各样本以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数量最多,Lactobacillus在空白组数量最少,模型组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显示,组间两两比较,肠道菌群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IGT大鼠肠道菌群稳态失衡,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瘀温胆汤可能通过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影响IGT大鼠肠道菌群稳态.

    化瘀温胆汤糖耐量受损肠道菌群16SrDNA技术大鼠

    芪参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袁维王炳予杨磊袁星星...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芪参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参汤组及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期间芪参汤组及秋水仙碱组分别给予芪参汤(2 g/mL)及秋水仙碱混悬液(20 mg/L)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8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ELISA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17A和IL-10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Th17和Treg比例;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肝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评分、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增加(P<0.05),血清AST、AL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7A含量明显增加、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5),肝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Th17比例增加、Treg比例减少,Th17/Treg比值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ROR-γt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Fox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参汤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评分、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减少(P<0.05),血清AST、ALT、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7A含量明显减少,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Th17比例减少,Treg比例增加,Th17/Treg比值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ROR-γt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Fox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芪参汤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改善大鼠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Th17/Treg平衡有关.

    芪参汤肝纤维化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大鼠

    右归丸对肾阳虚证大鼠肾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张巍岚谭从娥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证大鼠肾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后肢肌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正常组注射2 mL生理盐水.成模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汤剂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线粒体超微结构,试剂盒检测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出现空泡,线粒体嵴排列不规则,基质不均匀,核膜不明显,线粒体ATP含量减少、膜电位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各剂量组大鼠肾脏线粒体结构均有改善,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嵴排列较规则,基质均匀,核膜清晰,线粒体ATP含量增加、膜电位升高,细胞内ROS水平降低,其中右归丸高剂量组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归丸通过改善大鼠线粒体功能调节能量代谢异常.

    右归丸肾阳虚证线粒体功能大鼠

    半夏泻心汤调控Shh信号通路对BMSCs外泌体诱导的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

    崔国宁刘喜平李沛清王庆苗...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诱导的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s外泌体与BGC-823细胞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荧光染料Dil标记BMSCs外泌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GC-823细胞对BMSCs外泌体的摄取,计算平均光密度(MOD);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qPCR检测Shh、Ptch1、Smo、Gli1及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可见大量红色荧光标记,MOD值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20~50 h细胞指数(CI)显著增加(P<0.05),G1、G2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Shh、Smo、Ptch1、Gli1及C-my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红色荧光标记减弱,其中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MOD值明显减少(P<0.05),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20~50 h CI显著减少(P<0.05),G1、G2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Shh、Smo、Ptch1、Gli1及C-myc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可抑制BMSCs外泌体诱导的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hh、Smo、Ptch1、Gli1及C-myc mRNA表达,抑制Shh信号通路有关.

    半夏泻心汤人胃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Shh信号通路

    益心泰醇提物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兔心肌成纤维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唐云郭志华张彤瑜龙云...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心泰醇提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兔心肌成纤维细胞(CFs)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新生兔CFs,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和益心泰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予AngⅡ处理12 h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再加入相应浓度药物培养一定时间,对照组加入不含AngⅡ和药物的培养基培养,CCK-8法检测CFs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Fs细胞活力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CFs细胞活力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益心泰醇提物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益心泰醇提物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Fs增殖、降低细胞活力和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促进CFs凋亡有关.

    益心泰醇提取物心肌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细胞凋亡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三七总皂苷调控自噬抗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机制研究

    王飘郑晴胡婷张海银...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能否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从而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机制.方法 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复氧(A/R)组、A/R+PNS组、A/R+PNS+雷帕霉素(Rapa)组、A/R+Rapa组、A/R+羟氯喹(HCQ)组、A/R+3-甲基腺嘌呤(3-MA)组.通过缺氧6 h、复氧2 h建立H9c2细胞A/R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损伤,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Atg5、p62、Beclin-1、LC3Ⅱ/LC3Ⅰ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mTOR的表达,荧光法观察细胞自噬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R组H9c2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损伤率明显升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Atg5、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自噬流显著增强(P<0.05);与A/R组比较,用PNS预处理后,H9c2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细胞损伤率明显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Atg5、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自噬抑制剂HCQ、3-MA作用相似,荧光结果显示,PNS对自噬流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NS预处理后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PNS能有效减轻H9c2细胞A/R损伤,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自噬流相关.

    三七总皂苷缺氧/复氧损伤自噬PI3K/Akt/mTOR信号通路H9c2细胞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红芪蜜炙前后成分差异研究

    牛江涛曹瑞司昕蕾张育贵...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差异标志物,为红芪蜜炙炮制机理及红芪与炙红芪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样品指纹图谱,并测定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采用SIMCA14.1软件对红芪与炙红芪各10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红芪和炙红芪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峰,20、21号峰为红芪蜜炙后出现的色谱峰.炙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香草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分别降低48.00%、21.74%和48.24%;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分别上升34.18%和17.49%.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香草酸、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苷为其差异主要指标性成分.结论 红芪与炙红芪成分差异显著,红芪蜜炙后产生了新的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香草酸、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苷可作为二者的差异标志物.

    红芪炙红芪多元统计分析含量测定差异分析

    蒙药点地梅HPLC指纹图谱研究

    王鑫晶王建娜萨仁高娃成日青...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蒙药点地梅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OSMOSIL 5C18-MS-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6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9批点地梅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点地梅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9批样品相似度较好;初步鉴定指认了其中8个共有峰;化学模式识别可将9批样品聚为3类.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点地梅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为点地梅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点地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相似度化学模式识别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临床研究

    石静李旺张玉梅俞晓英...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DLEA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2组均口服厄贝沙坦片、辛伐他汀片、格列齐特片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对2组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54/59),对照组为78.43%(40/5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LDL-C、SBP、DBP水平下降,ABI和TBI指数升高,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峰值流速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及TCSS各项评分降低,血清TNF-α、IL-6、Hcy、hs-CRP、VEGF、ET-1及TM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可明显减轻D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轻或延缓DLEAD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益气养阴消癥通络颗粒肢体功能糖脂代谢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