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咨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咨讯
中国中医药咨讯

郭晓

旬刊

1002-0187

zgzyyzz@yahoo.com.cn

010-51281075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中国中医药咨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

    宁丽梅
    171页

    阑尾切除术单孔法腹腔镜

    中药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武琪琳
    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单纯风寒煎剂熏洗和风寒煎剂熏洗加推拿的起效时间.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外感发热风寒证患儿随机分单纯熏洗组与熏洗加推拿组,分别进行治疗和即时降温效果的观察.结果 熏洗加推拿组即时降温效果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熏洗组.(P<0.05)结论 风寒煎剂熏洗加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即时降温效果优于单纯熏洗组.

    风寒煎剂熏洗小儿外感发热即时降温效果

    腹部手术后胃瘫26例临床分析

    肉斯坦·买买提
    173页

    腹部手术胃瘫治疗

    浅析眼底黄斑病变的原因和临床治疗

    沈毅飞
    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眼底黄斑病变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选择30例收治病人,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西药给予丹参注射液滴注,口服益脉康分散片(灯盏细辛浸膏)及复合维生素片,中药补益肝肾,祛瘀除湿为主,佐以疏肝理气健脾为法,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黄斑病变30例临床疗效显示,显效病例有14例,显效率为46.67%,有效病例有9例,有效率为30.00%,无效病例有7例,无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76.67%.结论:黄斑病变的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不良、中毒及全身性疾病单独作用引起或可能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建议对于眼底黄斑病变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病因黄斑病变临床治疗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

    刘涵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39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血尿酸、HCY、心电图、头颅CT/MRI等)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为33.9%,其发生与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血尿酸、HCY控制的高低以及同时存在的其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性别无显著差异;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梗死,并反复发生为主(占39.6%),其次为单发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39例中好转36例,占92.3%;死亡3例,占7.7%.结论 控制和治疗血糖、血脂、血尿酸、HCY等代谢紊乱,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的降低血液粘稠度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糖尿病脑梗死临床分析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分析

    刘丽萍
    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和理性.方法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2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共29例住院患者应用了万古霉素,全部为治疗用药,平均用药6.48 d,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我院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万古霉素治疗窗窄,临床上使用万古霉素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合理用药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表现的骨髓增殖性疾病20例临床分析

    王慧睿郭淑利田红旗
    178页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

    杨国堂张继广
    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其他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疗效

    血清脂蛋白(a)测定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冯乔健
    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脂蛋白(a)测定试剂盒.方法 通过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稳定性、回收率、干扰试验等进行系统评估.结果 伊利康脂蛋白(a)测定试剂盒低、中、高值样本日内精密度(用CV日内值表示)分别为3.49、2.52%和1.86%,日间精密度(用CV日间值表示)分别为4.66、4.15%和3.05%.与进口试剂相比,相关系数r2=0.9978,相关方程为Y=0.9722X+ 4.1861,测定结果显著相关(P<0.05).当甘油三酯(TG)浓度≤2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5g/L,维生素C(Vc)浓度≤2540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 该试剂完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能适用于全自动化分析.

    脂蛋白(a)临床应用评价

    二陈汤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高国旗崔艳丽
    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 85%左右.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多于女性.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如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临床采用中药二陈汤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二陈汤浅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