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咨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咨讯
中国中医药咨讯

郭晓

旬刊

1002-0187

zgzyyzz@yahoo.com.cn

010-51281075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中国中医药咨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抚顺市东洲区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田慧姣杨敏
    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抚顺市东洲区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监测结果,重点探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为本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区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浅谈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送管方法

    王玉云扬美真
    522页

    手术室留置针静脉穿刺送管补救方法

    检验工作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赛力曼·亚库甫
    523页

    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王郭梅
    524页

    胃肠减压意外拔管原因预防

    2006-2011年甘肃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白莉郁华苟伟斌
    525-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6-2011年甘肃省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梅毒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甘肃省2006-2011年14个市州性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用性病疫情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省共报告梅毒21409例,报告病例数由2006年的1730例增加到2011年的5425例,增长了3.14倍,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6.65/10万增长到2011年的20.87/10万,增幅为213.83%.其中男性为11645例,女性为9764例,以20-40岁的农民人群发病率最高,传染方式以已婚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 2006-2011年全省梅毒呈快速上升趋势,提示加强性病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避免或减少婚外性行为,规范实验室梅毒检测项目,是阻断梅毒传染源、控制性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梅毒流行趋势甘肃省

    南宁市居民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李萍徐永芳
    526-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南宁市居民人心血管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南宁市1411名35-74岁之间居民进行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2.11%,超重、肥胖、腹部肥胖患病率分别为40.68%,11.84%,40.40%;糖尿病患病率为3.64%;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1.72%.结论:南宁市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水平.

    心血管病健康状况高血压超重肥胖患病率危险因素

    硬膜外穿破后的麻醉及处理体会

    李强
    527-528页

    音乐疗法在窒息患儿中减轻脑缺氧的应用

    刘昱蔹
    528-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窒息患儿中减轻脑缺氧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窒息患儿的66例,随机分成规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音乐疗法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窒息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31例,无效2例,有效率93.94%;对照组24例,无效9例,有效率72.73%.两组间在有效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8.2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窒息患儿进行音乐疗法治疗可显著的减轻脑缺氧等临床症状,通过有效地对窒息儿的大脑神经进行刺激,可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音乐疗法窒息患儿脑缺氧

    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

    牛广海
    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主要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并发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与脑梗死患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及其核磁共振(MRI)2项检查对收治入院的61例病人进行诊断,并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狭窄组和正常组,同时比较2组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率.结果:脑动脉狭窄组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的高于正常组的发生率.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并发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同无明显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的相比,更容易发生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

    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几点思考

    柳宁
    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在儿科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发热药理适应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