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咨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咨讯
中国中医药咨讯

郭晓

旬刊

1002-0187

zgzyyzz@yahoo.com.cn

010-51281075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中国中医药咨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粉碎性股骨髁骨折的疗效研究

    赵平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粉碎性股骨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 例粉碎性股骨髁骨折随机分为A 组、B 组、C 组三组各30 例,比较三组的手术疗效.结果C 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 组、B 组,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与B 组、C 组比较,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粉碎性股骨髁间骨折各具优缺点,其中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疗效更好.

    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微创内固定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粉碎性股骨髁骨折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张娓
    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 年12 月-2011 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100 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50 例中风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式来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在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50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显效的为32 例,有效的为16 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式来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针灸康复运动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析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符新建
    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治疗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结肠炎患者全部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每日一剂,疗程均为1 个月.结果: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后在总有效率和缩短病程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功效,总有效率为93%.结论参苓白术散在治疗结肠炎中疗效显著.

    参苓白术散结肠炎

    左氧沙星滴眼液治疗178例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师利农叶伟明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178 例细菌性结膜炎使用左氧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自2011 年3 月至2012 年3月之间在我科就诊治疗的患者178 例,共314 眼.采用双盲随机平行对照实验,将314 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7 眼,使用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6 次,每次1-2 滴.对照组157 眼,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每天3-5 次,每次1-2 滴.两组患者在病情、病程、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细菌耐药情况.结果:经两周左右的滴眼液治疗后,观察组138 眼完全治愈,共有146 眼有效,在治疗过程中发现10 人(11 眼)人耐药.对照组145 眼完全治愈,共156 眼有效,在治疗过程中有1 例患者对加替沙星不敏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加替沙星滴眼液对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二者在药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仅起效时间略长,比加替沙星更容易出现耐药.

    左氧沙星滴眼液细菌性结膜炎

    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余创潮洪建文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98 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为99 例,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2h 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 给予甜度相似于四磨汤的红糖水,均20ml/d,2 次/d,5d 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除恶心呕吐,其他各症状比较均有有统计学意义.四磨汤对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结论:四磨汤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首选药物,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肠粘连症状的产生.

    四磨汤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

    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黎海东谢文锐洪卓凡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从而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对临床2500 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00 例受检者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55 例,阳性率为10.20%,HIV 抗体阳性检出3 例,阳性率为0.1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 例,阳性率0.76%,HCV 抗体阳性42 例,阳性率为1.68%.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男性阳性率(11.78%)明显高于女性(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 项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输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

    超声在腹部脏器损伤及内出血急诊中的应用

    张定宝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腹部脏器损伤及内出血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6 月至2011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腹部闭合性及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急诊超声检查,总结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80 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34 例,保守治疗46 例.超声检查时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存在,其中实质性脏器挫伤38 例,血肿20 例,破裂19例,诊断率为96.3%,漏诊3 例,漏诊率为3.7%.经保守治疗的患者经超声随访,积液消失,血肿消退.结论超声对腹部脏器损伤及内出血有较好的诊断率,可为临床确立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信息,可作为是腹部损伤中的首选诊断方法.

    超声腹部脏器损伤内出血急诊诊断

    温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周智文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温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体会.笔者根据该病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针对该病寒证,采用温肺、温脾、温肾法随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温法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

    谈燥咳的临床证治体会

    赵亮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燥咳是咳嗽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无痰或少痰,咽痒为特征;病程长,缠绵难愈;笔者把它分为燥邪犯肺型、肺胃阴伤型、肺肾阴亏型进行治疗,强调以舌苔的润燥来辨别津液损伤的程度,从而决定养阴药的用量.

    燥咳燥邪犯肺肺胃阴伤肺肾阴亏养阴

    阑尾类癌误诊5例临床分析

    缪文兴
    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和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对2008-2011 年我们收治的5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例中无1 例术前诊断,均为术后病理确诊二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获随访的4 例患者中,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阑尾类癌少见,多表现为阑尾炎症状,难以做出术前诊断.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决定术式及切除范围.

    阑尾类癌诊断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