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造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邝仕均

月刊

0254-508X

cpp2108@vip.163.com

010-64778158 64778159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中国造纸/Journal China Pulp & Pap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为我国造纸行业服务的原则,大力宣传我国造纸行业新技术和新动态,对我国造纸工业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博物馆藏清代《通鉴纪事本末》纸张研究与分类修复

    刘剑辉杨琴成小林焦家宝...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同治十二年江西书局刻本《通鉴纪事本末》(80册)出现了虫蛀、断线、残缺、水渍与污渍等病害,为制订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使用多种现代分析仪器,分析了纸张的物理性能,并根据观察到的纤维形貌推测了纸张的纤维组成和加工工艺.针对古籍体量巨大与修复精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保管需求,制定了分类修复方案,并在修复前后采取熏蒸杀虫和函套配制的措施.结果表明,古籍封皮纸、签条纸、内页纸均为竹纸,且无涂布.古籍纸张的平均pH值为5.5,处在轻度酸化的边沿,鉴于纸张强度尚佳,修复中未做脱酸处理.在实际修复过程中,选取5册整本修复,采取逐页修补压平(1册)与局部修复、整体还原(4册)相结合的做法,其余书册采用"修皮换线"的方式.

    纤维分析显微观察古籍虫洞观察分类修复

    清孝哲毅皇后像稿的科学性修复及其色彩标注研究

    时倩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孝哲毅皇后像稿为造办处画工绘制皇后朝服像前的底稿,画像经墨线勾勒,用色以简要文字或不规则色块在相应区域标注.该像稿用纸由多块小尺幅纸张拼接而成,材质及拼接方式具有一定特殊性,使其修复与常规帝后像文物有所区别.本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像稿用纸的厚度、纤维、色度等展开分析,选择与像稿匹配的纸张进行修复,以期对同类文物的科学性修复提供参考借鉴.此外,在修复的基础上,结合孝哲毅皇后朝服像原件,对像稿中的文字及符号标注开展初步研究.

    孝哲毅皇后清皇后像稿标注修复

    可持续性纸质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调控策略研究

    闫智培易晓辉张铭龙堃...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华北平原12间恒温恒湿库房和45间温湿度轻控制库房的历史温湿度,并计算了纸质文物在上述历史温湿度下保存的预期寿命和机械损伤风险.结果表明,恒温恒湿控制时,允许保存温度在推荐范围内随外界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能够在不影响纸质文物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温湿度控制的能源经济性和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稳定性.在华北平原,大部分时段轻控制温湿度能保证纸质文物安全.凉爽/干燥季节低温保存,当大气湿度升高致保存湿度接近允许上限时,提高温度设定值,当保存温度达到允许上限后再同时控制温湿度,是全年或季节性凉爽/干燥地区的一种可持续性纸质文物保存温湿度调控策略.

    纸质文物保存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可持续性

    馆藏重彩纸质书画文物表面霉斑清洗实验研究

    邵永梅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人物纸本立幅》为研究对象,对霉斑清除展开讨论.在对本幅重彩书画颜料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离纯化鉴定书画表面霉斑的种属,再利用培养成功的菌株制作矿物颜料和非矿物颜料霉斑模拟样品,选用质量分数75%酒精清洗液、质量分数3%木瓜蛋白酶清洗液、质量分数3%木瓜蛋白酶和质量分数0.05%抗坏血酸复配清洗液及质量分数3%木瓜蛋白酶和质量分数5%甜菜碱复配清洗液4种清洗液进行霉斑清洗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3%木瓜蛋白酶和质量分数5%甜菜碱复配清洗液对霉斑模拟样品清洗效果较好,对样品色差、光泽度、pH值以及纸张的物理性能影响较小,可用于浅蓝灰曲霉产生霉斑的清洗.

    重彩纸质书画文物霉斑清洗液

    馆藏蜡笺纸类书画文物保护修复与工艺研究

    赵晓龙张晓珑陈子繁周松峦...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筛选了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4件蜡笺纸书画文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纸张样品的纤维成分、形貌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确定纸张以皮料纤维为主要成分;对样品颜料组成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颜料层元素组成均以铅元素为主,且添加矿物填料.结合现代科技检测技术与传统修复装裱工艺相结合的优势,对4件蜡笺纸书画文物完成了保护修复工作.

    蜡笺纸工艺研究书画保护修复

    古籍修复用纸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非遗手工纸的实地考察

    汪帆刘华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保护古籍的角度来看,修复用纸作为古籍修复过程中最重要的载体材料,其纸张性能直接关乎最终的修复效果.本文介绍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古籍修复用纸发展历程与现状,针对古籍修复用纸匮乏及质量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方法,揭示非遗手工纸作坊与厂家的生存现状与困境,研究了手工纸帘工艺、原材料选取时间、漂白工艺、蒸煮剂、造纸用水、焙纸工具等方面的改变对手工纸的影响,提出了扶持非遗手工纸作坊,统一制定传统手工纸制作标准等建议,使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延续,为我国古籍修复用纸提供保障.

    古籍修复用纸手工纸作坊造纸工艺

    老化处理纸张用于古籍修复用补纸的研究

    杨凡
    128-13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竹纸、构皮纸等古籍修复常用手工纸进行紫外光、干热、湿热等条件组合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与150 ℃干热老化组合使用可使实验纸样在300 h内显著变色,接近古籍书叶颜色.老化过程会使纸张酸度增大,使用弱碱性饮用水浸泡可使酸度降低至近中性.与颜色近似的古籍书叶相比,实验纸样的纤维保存状态可能更好,但某些情况如古籍书叶污染而变深色时,同色实验纸样纤维保存状态可能更差.老化实验纸张在光、热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好于传统染色纸张.

    古籍修复纸张老化变色

    古籍保存环境气体洁净研究与长期保存体系的构建

    周华华邱琬丁春立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了空气污染物种类对古籍劣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古籍保存环境中空气污染物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净化模块可以去除环境内99.8%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80%以上的甲醛气体,且其对甲酸、乙酸等古籍保存环境内常见的有害气体也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并可对高气密空间内进行持续、有效的空气洁净.此外,通过结合恒湿模块,可以实现保藏环境的恒湿、稳定.因此,以高密封围护结构为基础,结合净化、恒湿以及数据采集功能而形成的长期保存体系,可以密封保存环境,适宜纸质材料长期储存.

    空气污染物洁净高气密

    蜡笺纸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姜润楠葛梦帆范怡宁韩宾...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蜡笺纸是我国古代涂布纸中一种在原纸上施以蜡涂层的加工纸,出现于隋唐,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在清末民初失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蜡笺纸在制作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纸张厚度、层数及施蜡手法,根据技法与涂层的材料不同,可分为蜡笺纸、粉蜡笺纸、洒金蜡笺纸等.蜡笺纸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开始于21世纪初;蜡笺纸的科技分析近几年开始出现,主要是使用无损或微损的方法对蜡笺纸的原料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目前有关蜡笺纸的研究较少,蜡笺纸复原、保护修复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文综述了蜡笺纸的发展历程以及蜡笺纸原料、制作工艺、科技分析和保护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后续蜡笺纸的研究提供参考.

    涂布蜡笺纸粉蜡笺纸

    日本和纸的演进和创新进展

    张静语刘鹏黄艳燕
    151-15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日本的手抄和纸派生出了新的门类——机制和纸.本文讨论了和纸的内涵、定义和应用范围,系统介绍了日本和纸的演进过程,重点整理了和纸机械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包括添加化学物质和改进工具等有效措施.和纸在演进和创新的同时,也注重传承传统技术.本文还展望了和纸发展对中国传统手工纸未来传承与发展的借鉴意义,中国手工纸应当加强造纸工艺中各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护传统造纸技术的特征;同时也应当完善评价指标和策略,保证机械化后的纸张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和纸机械化演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