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造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邝仕均

月刊

0254-508X

cpp2108@vip.163.com

010-64778158 64778159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中国造纸/Journal China Pulp & Pap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为我国造纸行业服务的原则,大力宣传我国造纸行业新技术和新动态,对我国造纸工业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多羟基聚合物涂层对涂布纸吸放湿性能和调湿能力的影响研究

    李尧张雪张红杰赵涛...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种多羟基聚合物涂层和涂布量对涂布纸的吸放湿性能和调湿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搭建了一套实时检测密闭微环境湿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探讨了密闭微环境在外部环境相对湿度影响下利用涂布纸调控其湿度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3种多羟基聚合物涂布纸相比,CMC涂布纸的吸放湿性能和调湿效果最好;涂布量为 8.5 g/m2 时,CMC涂布纸(相较于未涂布原纸)的湿容量和放湿量分别增加了 70.2%和234.2%;经4次开合后,与未涂布原纸相比,CMC涂布纸(涂布量为34.1 g/m2)使密闭微环境的相对湿度波动值,在高湿环境下降低了11.5个百分点,在干燥环境下升高了8.6个百分点.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吸放湿性能调湿能力

    间位芳纶纸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力学性能研究

    王明杰陈泓丞王宜关康...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了浸渍酚醛树脂对芳纶纸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间位芳纶纸及格壁材料在25~280℃范围内7个不同温度点下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格壁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预测间位芳纶纸蜂窝芯材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酚醛树脂引入后,格壁材料拉伸模量和强度相较于间位芳纶纸分别高出1.2和1.4倍.间位芳纶纸及格壁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在225℃时,相较于常温,间位芳纶纸拉伸强度与模量保持率分别为62.7%和77.1%,格壁材料拉伸强度与模量保持率分别为62.0%和69.0%;在280℃时,间位芳纶纸及格壁材料拉伸强度保持率仍有44.1%.高温下间位芳纶纸及格壁材料拉伸断口处纤维拔出较少,多为纤维断裂破坏模式.本研究提出用纸张关键性能参数预测间位芳纶纸蜂窝芯材在高温环境下力学性能,预测值与实测值数据吻合较好;常温下,间位芳纶纸蜂窝芯材异面稳定压缩模量实测值与理论值偏差7.7%,与仿真值偏差1.8%;在175℃时,间位芳纶纸蜂窝芯材理论模型W向剪切模量实测值与理论值、仿真值偏差分别为12.5%和3.9%.

    间位芳纶纸间位芳纶蜂窝格壁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麻竹纤维制备铝电解电容器隔膜性能研究

    李思帮龙金王宜熊志远...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低紧度下,以麻竹浆和剑麻浆为原料,经相同的过程处理后,通过PFI磨浆处理,采用PTI湿法成形制备单层铝电解电容器隔膜,探讨麻竹浆作为电解电容器隔膜原料的可行性.对浆料制备的电解电容器隔膜孔径结构、吸水性能、绝缘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打浆度20、65 °SR的麻竹隔膜平均孔径分别为24.88、1.11 µm,Cobb吸水值分别为26.89、35.59 g/m2,交流击穿强度分别为59.12、97.98 kV/cm.打浆度20和65 °SR的剑麻隔膜平均孔径分别为26.67、7.12 µm,Cobb吸水值分别为21.25、33.24 g/m2,交流击穿强度分别为50.68、92.21 kV/cm.麻竹隔膜的表面吸水能力、击穿强度大于剑麻隔膜,同时其孔径小于剑麻隔膜,说明麻竹浆可以做铝电解电容器隔膜原料.

    铝电解电容器隔膜麻竹浆吸水性能绝缘性能

    卫生棉条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

    张蒙蔡慧田苗邱文伦...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卫生棉条产品的标准化现状,通过对卫生棉条产品的国内外标准和法规进行对比,从原材料、生产环境、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标签及说明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标准对卫生棉条的原材料、生产环境和微生物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产品使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持续深入.

    卫生棉条标准化女性卫生用品标准比对

    顶空-卡尔费休库仑法测定烟用纸张中水分

    汤晓东苏燕赵路灿蒋佳磊...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建立了顶空-卡尔费休库仑法测定烟用纸张中水分含量的方法,通过优化加热温度、滴定时间、样品形态和样品量等实验条件,以实现烟用纸张中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烟用纸张水分的最佳条件为:干燥炉温度120℃,延迟时间终止模式,滴定时间10 min,试样质量0.06 g.在不同浓度水平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2.20%~103.61%,相对标准偏差为1.12%~4.86%.与烘箱法、卤素法和气相色谱热导检测(GC-TCD)法相比,测定结果接近,符合GB/T 462-2008的相关要求.顶空-卡尔费休库仑法对于水分的萃取更加充分,更能真实反应样品中水分含量.顶空-卡尔费休库仑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批量分析烟用纸张中的水分含量.

    烟用纸张水分卡尔费休库仑法干燥炉

    MOW回用处理过程纸浆中非纤维组分的去除特征研究

    孙艳芬袁娟孙晓平王梦阳...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模拟了混合办公废纸(MOW)的碱法制浆过程,探讨了在"碎浆-浮选-洗涤-漂白"回用处理各环节中,纸浆非纤维组分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在碎浆环节,灰分和淀粉的脱除率分别为71.5%和59.5%,此时油墨、溶解和胶体物质(DCS)和Ca2+的脱除率均较低,分别为29.4%、18.4%和28.8%.在浮选环节,油墨和Ca2+的脱除率分别提升53.5个百分点和31.2个百分点,而其他非纤维组分的去除效果一般.在洗涤环节,淀粉和DCS的去除特征明显,脱除率分别提升9.6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在漂白环节,纸浆中非纤维组分的去除效果受漂白条件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MOW经过回用处理,所得纸浆中油墨、灰分、淀粉和Ca2+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但仍在纸浆中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混合办公废纸纸浆非纤维组分去除特性

    煤气化渣基Fe/Cu双活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胡崟莫立焕李军浦丽伟...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煤气化渣酸浸处理制备的碳硅介孔材料为载体,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了Fe/Cu双活性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对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对氯苯酚为模型物探究了其催化H2O2去除对氯苯酚及处理制浆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900℃,浸渍液浓度0.2 mol/L,Fe/Cu物质的量比2∶1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对于对氯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6.8%;在初始pH值=5,H2O2投加量16 mmol/L,催化剂投加量1.25 g/L,反应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Cr去除率67.8%,色度去除率97.4%,出水CODCr浓度63.13 mg/L.

    煤气化渣碳硅介孔材料非均相Fenton催化剂

    基于UHOFe处理制浆造纸废水体系的计算模拟与优化

    梁琛黄闻宇董怡武蒙李杰...
    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保证废水水力停留时间的情况下,为研究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UHOFe)的结构及进水参数、搅拌转速对反应器内部流态均匀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方法,考察装载搅拌桨叶对UHOFe反应器内部流场的影响情况.首先建立了反应器的参数化模型,通过引入平面内速度变异系数(MF)作为进水均匀度的评价指标,然后使用计算机流体力学软件ANSYS 2022,结合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对反应器的内部流体流态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装载搅拌桨叶可加强反应器内部液体的混合,且当出水口高度为12 850 mm、入水口速率为3 m/s、搅拌桨叶尺寸为1 300 mm、搅拌转速为140 r/min时,反应器内的进水均匀度效果最优,最有利于提升Fenton体系的药剂间混合效率,最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计算流体力学进水均匀度数值模拟仿真

    基于纤维形态的结构功能特性模拟研究进展

    孔繁康李静沙力争童欣...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纤维形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种纤维材料的可视化技术及性能预测与对比,以期为实现纤维在材料中的定位模拟研究和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考.

    纤维材料性能模拟理论三维模型建立可视化分析

    融合LPA*和DWA算法的导向辊生产车间AGV组合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刘嘉琪刘善慧任慧冉陈宇宏...
    17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造纸类机械的导向辊生产线存在的多车间室内外导航精度不足、多车间运输通道共用、单车间产线交叉等问题,提出了融合LPA*和DWA算法的导向辊生产车间自动引导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组合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AGV本体运动模型和导向辊生产车间模型;然后提出了局部与全局组合的路径规划方法,采用LP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解决了全局最优路径的问题,采用DWA算法进行局部路径规划解决了避障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将本研究提出的组合路径规划算法与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对比,组合路径规划算法较大缩短了路径搜索的时间,效率更高.

    造纸类机械导向辊生产车间AGV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