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传染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翁心华

月刊

1000-6680

cjid1983@yahoo.com.cn

021-62670744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中华传染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染病医学的40年:传承与发展

    张文宏
    1-2页

    感染病学《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对稿件的基本撰写要求

    2页

    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 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李太生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患者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得以控制,病死率显著降低,然仍有部分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恢复不佳,这部分患者被称为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者(INR)。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非艾滋病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增高。然而目前尚无对INR的统一定义,缺乏早期预警指标、药物治疗及临床干预措施,亟待进一步规范INR的临床管理。因此,本研究讨论了 INR诊断和治疗中面临的多个临床问题,包括其定义、发病机制、预后、临床监测、临床诊疗和管理等,并根据证据质量进行分级推荐,形成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不全非艾滋病并发症临床诊疗

    重视艾滋病脆弱人群诊疗

    齐航李太生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随着中国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应用和普及,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变长,而临床工作者则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指导临床诊治,本研究提出"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其概念包括老龄、免疫重建不全、具有多种合并症、焦虑/抑郁、多种合并用药、静脉吸毒的患者,旨在帮助临床工作者及时识别和关注HIV感染诊疗中的危险人群。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脆弱人群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现状以及未来方向的思考

    莫志硕林炳亮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目前已经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获得临床治愈后,能进一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风险。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对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优势人群及部分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能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同时,RNA抑制药物及单克隆抗体等多种在研新药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为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愈率,笔者认为未来研究方向需要着力于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及靶向cccDNA和(或)整合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新药和新技术研发。

    乙型肝炎,慢性临床治愈干扰素类

    《中华传染病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21页

    胎盘特异性基因8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联合检测用于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孙钰涵金嘉琳林可刘治德...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胎盘特异性基因8(PLAC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2G7)联合检测在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189例发热疑似感染患者,根据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分为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并根据诊断标准进一步筛选出脓毒症患者和非感染性SIRS患者。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PLAC8与PLA2G7的mRNA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非感染性SIRS组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以及PLA2G7与PLAC8的循环阈值(Ct值)的差值[即(PLA2G7-PLAC8)△Ct值]。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PLA2G7-PLAC8)△Ct值对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89例发热疑似感染患者中,非感染患者80例,其中非感染性SIRS患者51例;感染患者109例,其中脓毒症患者53例。非感染性SIRS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L-6、降钙素原和SOFA评分均低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3。11、-2。16、-3。76、-2。33,均P<0。05)。非感染性 SIRS 组(PLA2G7-PLAC8)△Ct值为4。38(1。41),低于脓毒症组的8。1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50,P<0。001)。(PLA2G7-PLAC8)△Ct值鉴别诊断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59,最佳截断值为5。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71。9%,其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AUROC为0。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和70。6%。结论 外周血(PLA2G7-PLAC8)△Ct值对早期识别脓毒症与非感染性SIRS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尤其是与降钙素原联合使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分子诊断技术基因表达

    早产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许淑静余增渊孙慧清程萍...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早产儿病房收治的CRKP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RKP血流感染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法比较相关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CRKP血流感染早产儿96例,其中生存组70例,死亡组26例。早产儿CRKP血流感染常见首发症状为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180次/min)(69例,71。9%)、发热(61例,63。5%)和呼吸暂停发作(59例,61。5%),感染合并脓毒症休克者88例(91。7%),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者91例(9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48 h内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最大值[比值比(OR)=1。058,95%可信区间(95%CI)1。022~1。095,P=0。001]、并发化脓性脑膜炎(OR=8。029,95%CI 1。344~47。972,P=0。022)、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10。881,95%CI 1。566~75。580,P=0。016)是CRKP血流感染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并发NEC和并发化脓性脑膜炎预测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84和0。711,发病48 h内VIS最大值≥52。5分时预测患儿预后的AUC为0。84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1;相较于并发NEC和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联合指标的AUC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结论 发病48 h内VIS最大值≥52。5分、并发NEC和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CRKP血流感染早产儿儿死亡风险更高。

    克雷伯菌,肺炎婴儿,早产预后耐碳青霉烯类血流感染

    川西高原藏族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现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伍鼎建王瑞刘恒琦先锋...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川西高原藏族家庭及其个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探讨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3月至5月纳入川西高原地区50户藏族家庭,共计155名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纳入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资料,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0户藏族家庭中,个体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10%(73/155);9名未成年人中有2例感染,成年人感染率为48。63%(71/146),18~40岁的感染率为55。00%(11/20)。家庭感染率为80。00%(40/50),其中16。00%(8/50)的家庭中所有成员均感染。50户家庭共有59对夫妇,其中14对(23。73%)同时感染,27对(45。76%)仅一方感染。6户家庭有未成年人,其中2户存在儿童感染。家庭人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比值比(OR)=3。038,95%可信区间(CI)1。043~10。491,P=0。042]。结论 川西高原藏族家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家庭人数越多,家庭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越大。

    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藏族

    艾滋病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1例

    郭伏平麦毓麟陈实李太生...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患者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较为少见,而因其导致脑膜炎则更为罕见。本例患者以贫血起病,考虑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粪便常规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而就诊于感染科,检查发现艾滋病和隐性梅毒。诊治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伴头痛、头晕,血液人类细小病毒B19抗体阴性,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膜炎改变,血液及脑脊液的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显示人类细小病毒B19,诊断明确。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脑膜炎,病毒性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