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传染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翁心华

月刊

1000-6680

cjid1983@yahoo.com.cn

021-62670744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中华传染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筛查试验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

    汤琰沈振华孙榕郎晶晶...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筛查试验结果,以期找到尽快识别窗口期HIV感染者的方法。方法 2014年至2021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医疗机构经第4代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筛查为HIV阳性者的血清(血浆)样本中,纳入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且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筛查为阳性者共100名(200份样本)。根据随访结果,将纳入对象分成早期感染组(24例)和未感染组(76名),进行第4代快速诊断试验(RDT)筛查,比较其筛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的阳性符合情况,并分析早期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200份样本中,早期感染48份(24。00%)。第4代RDT筛查抗原和(或)抗体阳性共106份,与随访结果为早期感染的符合率为45。28%(48/106),其中第4代RDT筛查抗原阳性与随访结果为早期感染的符合率为100。00%(36/36),高于抗体阳性的24。68%(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01)。24例早期HIV感染者中,19例(79。2%)有急性期症状;6例年龄≥50岁者中仅1例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前询问过对方HIV感染情况,18例年龄<50岁者中有13例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前询问过对方HIV感染情况或要求对方检测H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17);6例年龄≥50岁者中仅1例主动检测HIV,18例年龄<50岁者中有12例主动检测H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33)。结论 蛋白质印迹法确证为"阴性"的样本有可能为假阴性,联合第4代筛查试验综合评估能筛查出窗口期感染者。另外,需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监测工作。

    第4代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第4代快速诊断试验

    《中华传染病杂志》对稿件的基本撰写要求

    180页

    淋巴结海分枝杆菌感染1例

    周泱魏兰兰秦杰李志艳...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报道1例以左侧肘部淋巴结肿胀4月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淋巴结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淋巴结穿刺抽取脓液及组织,采用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学核酸,最终诊断为淋巴结海分枝杆菌感染,后予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及利福平抗感染治疗12个月后症状消失,肘部淋巴结缩小。感染科及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需提高对罕见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

    海分枝杆菌淋巴结脓肿诊断纳米孔靶向核酸测序技术

    2024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183页

    结核病利福平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唐子健唐佩军牛亚燕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分枝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病原体,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对公共卫生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耐多药结核病的全球负担最近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接受治疗的所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大约只有50%的患者治愈,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迫在眉睫。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相比,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机制最为明确,主要是由rpoB基因相关位点突变引起。这为开发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般耐药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现就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机制进行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利福平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肝棘球蚴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魏颖张小杉夏士林麻凌峰...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宿主肝脏所致,主要分为肝囊型棘球蚴病(HCE)和肝泡型棘球蚴病(HAE)。HCE较为常见,HAE虽发病率低但危害更大。HCE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热消融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及免疫疗法等,手术治疗是首选。对于HAE,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姑息性治疗适用于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肝移植则适用于终末期患者;热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用于围手术期或姑息性治疗。

    棘球蚴病手术治疗微创手术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