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6例Fanelli C型PL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61岁[(36.5±13.9)岁].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重建PLC,移植物均为自体股薄、半腱肌腱.若合并后/前交叉韧带(PCL/ACL)断裂,同期行关节镜下单束重建.若合并后内侧角(PMC)损伤,同期行PMC修复或重建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中钻入PLC股骨隧道导针并扩孔时,在关节镜下经交叉韧带的股骨隧道监视隧道间是否干扰.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通过双膝外侧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客观分级评估膝关节内翻稳定性;通过双膝胫骨外旋角度差值及IKDC膝关节外旋稳定性客观分级评估膝关节外旋稳定性.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IKDC 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24(15,33)个月].手术时间 100~220 min[175.0(111.3,200.0)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84.3± 36.5)ml].术中关节镜下证实PLC与交叉韧带的股骨隧道未发生贯通干扰情况.术后6、12个月双膝外侧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分别为0.5(0.2,1.4)mm和0.6(0.2,1.5)mm,均较术前的12.1(10.8,12.6)mm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客观分级:术前均为D级;术后6、12个月A级13例,B级2例,C级1例(P<0.01).术后6、12个月双膝胫骨外旋角度差值分别为-2.0(-3.2,1.3)°和-1.4(-3.0,1.7)°,均较术前的16.8(13.9,18.4)°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外旋稳定性客观分级:术前C级14例,D级2例;术后6、12个月A级14例,B级1例,C级1例(P<0.01).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IKDC 2000 主观评分[(76.3±4.7)分、(80.3±4.4)分、(79.9±3.8)分]、Lysholm评分[(76.1± 3.9)分、(81.1±4.3)分、(82.8±3.2)分]均较术前[(48.6±3.7)分、(52.6±2.4)分]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主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PLC损伤,可减少股骨侧隧道间干扰风险,显著改善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