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王正国

月刊

1001-8050

zhcszz@163.com

023-68757482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中华创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各部位伤救治、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创伤分子生物学及创伤免疫学研究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告、综述、讲座等。本刊以从事创伤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各级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陈晓张浩王曼王光超...
    19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积了丰富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取得良好效果,但如何结合两种体系优势协同诊疗尚缺乏相关共识的指导.为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就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骨质疏松肱骨骨折医学,中国传统老年

    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

    朱强张海平闫亮贺宝荣...
    206-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3~60岁[(42.7±8.6)岁].患者均采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通过颈椎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9个月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148个月[(135.0±6.8)个月].手术时间为68~122 min[(86.0±14.1)min],术中出血量为 90~400 ml[(120.0±67.9)ml].术后 3d 颈椎 CT 扫描示骨折复位均满意.术后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无迟发性脊髓损伤出现,Frankel分级均为E级.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VAS分别为2.0(1.3,3.0)分、1.0(1.0,1.8)分、1.0(0.3,1.0)分、1.0(0.3,1.0)分,均较术前的 7.0(6.0,7.8)分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分别为(103.0±8.3)°、(128.3±11.4)°、(129.8±13.6)°,均较术后3个月的(85.3±7.0)°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1年进一步提高(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屈伸活动度分别为(65.5±4.8)°、(78.3±6.5)°、(79.3±6.9)°,均较术后3个月的(54.3±4.4)°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1年进一步提高(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均未出现动静脉等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或裂开,未出现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或泌尿系感染、压疮形成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长期随访未发现螺钉、寰椎板松动或断裂情况.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轻微疼痛,旋转时弹响,活动受限.结论 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疼痛缓解明显,能有效保留颈椎原有的活动度,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满意.

    寰枢关节关节不稳定性骨折固定术,内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213页

    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感染的疗效

    邵哲王庆德郭润栋张振辉...
    214-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m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OVCF行PVP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61~81 岁[(70.2±6.4)岁].损伤节段:T9 1 例,T112例,T123例,L1 1 例,L22例,T11~T12 1 例,T12~L1 1 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5例,E级6例.均采用Ⅰ期mPVCR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节段Cobb角;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Cobb角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及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6.0±9.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230~330 min[(279.2±28.6)min]、500~1 100 ml[(840.9±184.1)ml].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0±0.8)分、(2.7±0.9)分、(2.4± 0.7)分,均低于术前的(8.1±1.2)分(P<0.01);ODI 分别为(45.5±5.1)%、(30.0±6.5)%、(18.5± 3.6)%,均低于术前的(78.7±6.2)%(P<0.01);病变节段 Cobb 角分别为(7.9±1.4)°、(8.5±1.4)°、(9.2±1.5)°,均低于术前的(25.5±9.2)°(P<0.01).术后3个月VAS、ODI均较术后2周改善(P<0.05),病变节段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VAS、病变节段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周病变节段Cobb角矫正丢失0.96(0.69,1.45)°,病变节段Cobb角矫正丢失率为4.4(2.2,7.4)%.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为E级,患者均可独立正常行走.末次随访时,感染均得到治愈且骨愈合良好.术后2例出现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1例出现切口处脂肪液化,1例发生肺炎.患者均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且无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Ⅰ期mPVCR治疗OVCF患者PVP术后感染,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功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减少严重并发症.

    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脊柱炎截骨术

    《中华创伤杂志》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220页

    《中华创伤杂志》已发表论文的检索渠道

    220页

    《中华创伤杂志》已启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

    220页

    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

    刘兆杰贾健戚浩天孙玉玺...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与单纯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20例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61~84岁[(72.2±7.3)岁].根据Letournel & Judet分型:前柱骨折13例,前柱伴后方横行骨折5例,双柱骨折2例.患者均行前方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1例采用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固定(钢板+排筏螺钉组),9例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单纯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d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并比较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1±3.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atta影像学标准:钢板+排筏螺钉组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5例,单纯螺钉组分别为5例和4例(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钢板+排筏螺钉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分别为(14.0±2.4)分、(15.8±2.2)分,均高于单纯螺钉组的(11.0±2.6)分、(13.0±3.1)分(P<0.01),且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钢板+排筏螺钉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单纯螺钉组良3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33.3%(P<0.05).钢板+排筏螺钉组1例、单纯螺钉组5例术后出现臼顶压缩骨折再移位且并发创伤性髋关节炎(P<0.05).结论 对于合并臼顶压缩的老年髋臼骨折,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样螺钉较单纯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臼顶压缩骨折再移位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髋臼骨折,压缩性老年人骨折固定术,内

    广告目次

    228页

    前交叉韧带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评价

    丁凯姚雨婧李志鹏王磊...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114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11~50岁[29(21,35)岁].根据术中是否合并半月板撕裂,将患者分为撕裂组(46例)和无撕裂组(68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损伤机制、损伤侧别、Beighton评分、KT-2000左右差值、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前移征、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和轴移等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对ACL延迟重建后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高度轴移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一定相关性(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14.5周(OR=1.20,95%CI 1.05,1.38,P<0.01)、BMI≥26.9kg/m2(OR=1.36,95%CI 1.03,1.81,P<0.05)、膝关节运动 Tegner评分≥4分(OR=2.29,95%CI1.18,4.46,P<0.05)、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1.2°(OR=2.27,95%CI 1.06,4.89,P<0.05)、高度轴移(OR=0.03,95%CI0.01,0.03,P<0.05)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AUC=0.86,95%CI 0.80,0.93)和病程(AUC=0.85,95%CI 0.77,0.92)的预警价值良好,BMI(AUC=0.78,95%CI 0.69,0.87)和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AUC=0.73,95%CI0.64,0.83)的预警价值一般,高度轴移(AUC=0.60,95%CI0.49,0.71)的预警价值最低.各危险因素联合对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更优(AUC=0.97,95%CI0.96,1.00).结论 病程≥14.5周、BMI≥26.9kg/m2、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4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1.2°及高度轴移是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和病程的预警价值良好,BMI和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的预警价值一般,高度轴移的预警价值最低;上述危险因素联合对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较好的预警价值.

    前交叉韧带半月板,胫骨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