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王正国

月刊

1001-8050

zhcszz@163.com

023-68757482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中华创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各部位伤救治、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创伤分子生物学及创伤免疫学研究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告、综述、讲座等。本刊以从事创伤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各级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吿目次

    445页

    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的疗效

    赵克义陈聪聪张淦吴旅...
    446-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结合袢钢板固定技术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36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8~33岁[(29.5±3.0)岁].均有外伤史,脱位次数2~40次[(20.5±6.5)次].Beighton评分3~9分[(4.0±0.8)分].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技术解剖重建肩胛盂.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肩胛盂后倾角、肩胛盂宽度及前后位盂窝深度,评估重建肩胛盂骨性解剖形态.术后6个月观察髂骨骨块与关节盂骨缺损愈合情况;评估髂骨块吸收率.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中稳定性评分、功能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及Rowe评分总分评估肩关节稳定、功能活动和运动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8±3.5)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胛盂后倾角分别为(11.3±1.7)°、(10.6±1.2)°、(9.1±2.0)°、(9.2±1.9)°,肩胛盂宽度分别为(34.2±1.3)mm、(33.2±1.0)mm、(32.2±1.0)mm、(31.3±1.1)mm,前后位盂窝深度分别为(2.6±0.1)mm、(2.4±0.1)mm、(2.3±0.2)mm、(2.2±0.2)mm,均较术前的(-5.9±1.0)°、(24.3±1.2)mm、(0.6±0.1)mm显著改善(P<0.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术后6个月髂骨骨块与关节盂骨缺损植骨后均达到骨性愈合;髂骨块吸收率为(20.5±4.1)%.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中稳定性评分分别为(41.5±6.1)分、(43.9±6.3)分、(44.7±5.0)分,功能活动评分分别为(26.9±2.5)分、(27.1±2.5)分、(28.6±2.3)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13.9±1.0)分、(14.9±1.2)分、(15.8±1.5)分,Rowe 评分总分分别为(81.4±11.5)分、(85.8± 12.3)分、(86.4±9.8)分,均较术前的(6.1±1.5)分、(11.9±1.5)分、(8.5±1.4)分、(27.4±7.5)分显著升高(P<0.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置物移位失效、肩关节再脱位复发及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自体髂骨移植结合袢钢板固定技术解剖重建肩胛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关节盂骨缺损,具有重建肩胛盂骨性解剖形态效果好、骨愈合佳、肩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肩脱位髂骨,移植关节镜检查内固定器

    《中华创伤杂志》2024年第6期重点内容预告

    453页

    前方髂窝小切口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

    庆思源洪顾麒钱考亮张宇...
    45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髋臼骨折是导致髋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将导致髋关节长期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最终需行髋关节置换.髋臼骨折往往需行较大的外科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手术风险较高,而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点问题,现有的治疗方式通常适应证窄、操作困难.笔者结合既往的经验,通过前方髂窝小切口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内固定微创治疗髋臼骨折,并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该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

    髋臼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手术入路

    《中华创伤杂志》对一些常用英文词汇缩写的要求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458页

    格林模式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谢玉王珍陆碧筠唐君...
    459-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格林模式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68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6例;年龄56~81岁[(72.0±6.6)岁].骨折节段:T1~T10 29例,T11~L2114例,L3~L5 25例.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8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入院的82例患者采用格林模式护理(格林模式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率(主要包括规范用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及定期复诊);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量表(COQOL)评分(主要包括疼痛程度、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心理精神功能)及总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骨密度;末次随访时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2± 1.0)个月],其中常规护理组3例失访,格林模式护理组2例失访.术后1个月格林模式护理组规范用药及定期复诊依从率为97.5%(78/80)、98.8%(79/80),与常规护理组的90.3%(75/83)、96.4%(8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格林模式护理组合理饮食及运动锻炼依从率分别为92.5%(74/80)、91.3%(73/80),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8.3%(65/83)、73.5%(61/83)(P<0.05或0.01);术后6个月格林模式护理组规范用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及定期复诊依从率分别为86.3%(69/80)、83.8%(67/80)、82.5%(66/80)、90%(72/80),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 57.8%(48/83)、60.2%(50/83)、38.6%(32/83)、37.3%(31/83)(P<0.01);末次随访时格林模式组各维度依从率分别为80%(64/80)、75%(60/80)、70%(56/80)、82.5%(66/80)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 36.1%(30/83)、54.2%(45/83)、26.5%(22/83)、27.7%(23/83)(P<0.01).两组术前COQOL评分的疼痛程度、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心理精神功能分值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格林模式护理组COQOL评分的疼痛程度、社交活动能力、心理精神功能分值及总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或0.01);术后6个月COQOL评分的身体机能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格林模式护理组身体机能分值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格林模式护理组骨密度为(-2.7±0.9)SD,高于常规护理组的(-3.1±0.9)SD(P<0.05).末次随访时格林模式护理组骨密度较治疗术前显著改善(P<0.01),而常规护理组骨密度值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林模式护理组再骨折发生率为3.8%(3/8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3.3%(11/83)(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格林模式护理能显著提高OTLF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依从率,改善生存质量和骨质量,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康复护理

    《中华创伤杂志》已发表论文的检索渠道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466页

    《中华创伤杂志》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466页

    《中华创伤杂志》已启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466页

    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的研究进展

    王寅王彦金周英杰杨磊...
    46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是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所造成的一种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和大小便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多需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联合入路手术,但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前路手术具有入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矢状位平衡保持好等优点,目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的首选方案.然而,前路的手术复位及固定方法众多,学者们对前路手术复位及固定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对此,笔者对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颈椎脊柱骨折脱位椎关节突关节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