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

    薛凯彭博张焕康刘全...
    1205-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鼻中隔黏膜静脉系统的尸头解剖学研究,探索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静脉引流系统分布和主要引流部位,研究鼻中隔黏膜瓣静脉系统的保护方法及其在鼻颅底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侧新鲜冰冻灌注尸头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将鼻中隔黏膜瓣及其蒂部从软骨及骨面进行分离.拍照记录鼻中隔黏膜瓣及其蒂部静脉的形态、分布、引流部位及蝶腭孔静脉数量.观察获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及分离黏膜瓣蒂部不同范围时对其静脉损伤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用保护静脉系统的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术后修复的鼻咽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电子鼻咽镜检查结果判断黏膜瓣是否成活.结果 鼻中隔黏膜静脉主要位于其后部,呈丛状,以骨性结构为标志将其分为犁骨区、蝶窦前壁区、斜坡区及鼻腔外侧壁区,可见穿支静脉引流至上述骨性结构.10侧标本未观察到明显蝶腭静脉,3侧存在蝶腭静脉,其中1侧蝶腭静脉呈细小单支,2侧蝶腭静脉呈静脉丛状.在犁骨翼部前缘以前游离鼻中隔黏膜时,不会损伤鼻中隔黏膜瓣主要静脉,鼻中隔黏膜瓣蒂部游离范围越大则损伤的静脉越多.当仅保留蝶腭孔血管蒂时,3侧尸头标本可保留蝶腭静脉,其余10侧标本引流静脉均被离断.本研究连续收集到15例患者,其中复发性鼻咽癌8例,鼻咽部放射性坏死7例,病变切除后均使用病变对侧分离至犁骨的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术后用电子鼻咽镜平均随访7个月(3~12个月),鼻中隔黏膜瓣均成活.结论 鼻中隔黏膜引流静脉主要位于鼻中隔和鼻腔后部,并穿经上述部位的骨质.蝶腭孔很少有静脉穿行.在制备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时,过度分离其蒂部会损伤黏膜瓣的静脉回流,可能影响黏膜瓣的成活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鼻中隔黏膜瓣鼻中隔静脉蝶腭静脉鼻咽颅底重建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209页

    以气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复发性多软骨炎6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王桂香张丰珍赵靖李宏彬...
    1210-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气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气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6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儿[所有患儿均为男性,年龄8岁1个月~14岁1个月(中位年龄12.04岁)]的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电子喉镜及影像学表现,并总结病例特点.结果 6例患儿主要症状均为喉鸣、呼吸困难,其中2例患儿合并声音嘶哑,2例患儿夜间睡眠时频繁憋醒.所有患儿出现气道症状初期均被诊断为喉炎或喉气管炎,确诊后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靶向治疗,同时辅助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6例患儿全部行气管切开手术(其中外院手术2例,我院4例).出现气道症状到气管切开的时间1个月~27个月不等.2例患儿在气管切开前有因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病史.6例患儿全部行电子喉镜检查,患儿喉部黏膜、声门下黏膜及软骨结构改变,随着患儿药物治疗,喉部及气管内黏膜肿胀情况可逐渐好转.6例患儿全部行气管CT及三维重建,均显示中、重度声门下狭窄,其中2例患儿颈椎4~6水平气道闭塞,软组织影填充,无明显含气.3例患儿曾行全身麻醉下支撑喉镜探查及气管内黏膜活检,支撑喉镜下内镜检查显示声门下黏膜弥漫性肿胀,声门下狭窄明显,不能显示骨性气管环结构,活检结果均为黏膜慢性炎症.6例患儿中3例同时合并鼻尖塌陷或鞍鼻,2例患儿耳廓软骨病变,1例患儿有巩膜改变.1例患儿行PET-CT显示气管塌陷,F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FDG)代谢弥漫性增高,双侧鼻翼FDG代谢增强.所有患儿随访2~3年,1例患儿死亡,余5例患儿均在持续药物治疗中.结论 以气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复发性多软骨炎起病隐匿,诊断困难.且以气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复发性多软骨炎狭窄程度较重,多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保障气道通畅.儿童期发病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治疗周期长,需长期戴气切管.

    复发性多软骨炎喉气管狭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

    中华医学会关于论文采用不同文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215页

    单孔机器人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1例

    马霖杰李超蔡永聪周雨秋...
    1216-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腮腺肿瘤的手术治疗需重点关注面神经的保护,如今随着功能性外科的发展,兼顾美观性与术后并发症同样重要,耳后发际线切口入路因位置隐蔽同时毛发遮挡可达到近乎无痕,结合单孔机器人"藏袖"等特有技术,可在小空间内完成精细化的腮腺肿瘤切除操作,成为探索功能性外科时代背景下腮腺肿瘤切除新方式,2024年5月9日四川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口腔颌面外科完成了国内首例单孔机器人耳后发际线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查新编号:2024268),患者术后无面瘫等并发症.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医学词汇(耳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1220页

    鼻颅底区域的游离皮瓣重建

    崔捷赵天峰王志远杨钦泰...
    1221-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空间较为狭窄,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具挑战性的解剖区域之一.常见的带蒂组织瓣如带蒂鼻中隔瓣、颞肌瓣、颏下岛状瓣等是鼻颅底术后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是当颅底缺损范围较大、重要的神经血管裸露、带蒂瓣失败或无法使用时,尤其对于放疗后的颅底缺损,其受区条件较差,修复难度较大且要求更高.血管化游离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摆位灵活的特点,成为解决此类问题更好的修复方案.本文总结常用游离皮瓣修复鼻颅底区域缺损的经验和方法,为精准安全地修复鼻颅底区域缺损提供新的思路.

    修补材料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应用进展

    赵鹤曹志伟
    1226-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常见的鼻颅底疾病,其病因相对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已发展成为成熟的颅底手术术式,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及耳鼻咽喉科一种主流的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修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修补材料的发展作一综述,为术中修补材料的选择提供帮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1231页

    《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2025年征订启事

    1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