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刘绍严宋艺璇朱一鸣
    3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治疗是目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CheckMate-141研究和KEYNOTE-040研究发现对于晚期铂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R/M)HNSCC,免疫治疗能够提高总生存率.作为外科比较关注的新辅助治疗方面,目前多项早期临床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免疫治疗的新辅助应用模式较多,包括免疫单药、免疫双药联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等.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结果已确认,对于中晚期HNSCC行免疫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病理缓解率,可使一部分患者肿瘤分期降期、或由不可切除转为可切除、或可提高短期内的器官保留率.而且免疫治疗新辅助应用总体安全性较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影响后续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较好的短期疗效最终能否转化为长期生存优势,目前尚无定论,仍有待数个正在进行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结果.目前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主要挑战是获益人群的筛选和疗效的精准评估.这有赖于新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新的影像评估手段或新型显像剂的开发.免疫治疗打开了晚期HNSCC治疗的新局面,我们期待通过更多基础研究、Ⅲ期临床研究和多中心联合研究聚焦目前面临的挑战,以期更深入地理解HNSCC的免疫治疗,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让患者更多获益.

    中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张青王利一...
    306-314页

    编辑导读

    314页

    中国视频头脉冲试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王利一张青...
    315-320页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陈馨蕊谢祖成鲁海珍杨建良...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R/M HN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即将接受晚期一线治疗的R/M HNSCC患者,进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顺铂或卡铂方案治疗;治疗6周期,疾病获得控制的患者继续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完成共35周期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安全性指标.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不良事件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进行评估.结果 2021年4月23日至2023年3月22日共纳入30例R/M HNSCC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为6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0.0%,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11.6个月和18.8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3个月.≥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26.7%)、中性粒细胞减少(26.7%)、外周神经毒性(3.3%)、皮疹(3.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3%)和免疫相关性肺炎(3.3%);最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40.0%).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方案一线治疗中国R/M HNSCC患者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头颈部肿瘤癌,鳞状细胞帕博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

    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联合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口咽鳞癌的初步疗效

    陈仁辉梁发雅韩萍林沛亮...
    329-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局部晚期口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新辅助治疗后行TORS的15例局部晚期口咽鳞癌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1~74岁.扁桃体癌12例,舌根癌3例;Ⅲ期11例,Ⅳ期4例.新辅助化学治疗2例,新辅助化学联合免疫治疗13例;疗程为2~3周期,均经多学科会诊通过后进行TORS.总结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及肿瘤学结果.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理切缘均阴性,无中转手术病例.患者术后均鼻饲饮食,胃管停留中位时间为7d(范围:2~60 d);无气管切开病例,无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3例行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病例中,10例(76.9%)术后病理完全缓解.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1个月(范围:10~47个月),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病例,1例rT0N3M0扁桃体癌患者在术后5个月发生局部复发.15例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100.0%,2年无病生存率为93.3%.结论 新辅助治疗联合TORS为局部晚期口咽鳞癌患者提供一种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法.

    口咽肿瘤癌,鳞状细胞经口机器人手术新辅助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

    PD-1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王红玲岳恺吴延升段远胜...
    335-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和对照组(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2组患者均进行3周期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行后续手术治疗.根据治疗完成情况按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结果 人组口腔癌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34~74岁.试验组23例,对照组18例,共23例依照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及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1/19比0/17)、部分缓解率(13/19比8/17)、降期率(4/19比3/17)、完全病理缓解率(8/14比2/9)数值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到主要病理缓解者明显增高(13/14比2/9,P=0.001).治疗相关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比3/18,x2=0.13,P=0.72),试验组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与电解质紊乱,未出现影响后续手术治疗及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试验组1年无病生存率提高(92.86%比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P=0.4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87%(P=0.029).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蛋白表达联合阳性评分≥20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达主要病理缓解者更多(5/5比0/4,P=0.03).结论 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口腔鳞癌病理缓解率,有望提高口腔鳞癌的长期生存获益,改善患者预后.

    口腔肿瘤新辅助治疗免疫联合化疗局部晚期可切除

    2024年第八届全国头颈外科年会会议通知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342页

    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下咽鳞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凯张伟桂琳何小慧...
    34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自2021年4月开放入组,对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及紫杉醇的新辅助治疗,治疗后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并同时关注患者新辅助后药物不良反应及长期预后等情况.结果 截至2023年9月研究共入组完成新辅助治疗并接受手术患者23例,均为男性,年龄49~74岁.其中Ⅲ期患者3例,Ⅳ期患者20例.原发病灶中环后区受累伴有一侧声带固定的1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分类为N2期者20例.新辅助治疗两周期方案18例,三周期方案5例.术后pCR率为26.1%(6/23),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手术延误,总体手术留喉率为87.0%(20/23),手术并发症方面,以咽瘘为主,发生率为21.7%(5/23).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下咽鳞状细胞癌中,具有较高的pCR率,且对于手术安全性无显著影响,同时增加了患者喉功能保全率.

    下咽肿瘤癌,鳞状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规范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