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局晚期下咽癌诱导免疫化疗后客观缓解率的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龚洪立田姝丁浩陶磊...
    350-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诱导免疫化疗治疗局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不能保喉的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并探讨影响ORR的临床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患者,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价诱导免疫化疗[卡瑞利珠单抗+TPF(多西他赛+顺铂+卡培他滨)]治疗局晚期可手术切除、不能保喉的T3-4N0-3M0期下咽癌患者的ORR,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诱导治疗后采用肿瘤体积评价ORR,同时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作为参考,计算治疗前、后原发灶肿瘤体积的退缩率,如肿瘤体积完全缓解或退缩PR>70%(PR>70%组),采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如果≤70%(PR≤70%组),则手术治疗.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建库分析.结果 研究入组5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69岁,均接受3程诱导免疫化疗,PR>70%组患者42例,PR≤70%组9例,ORR为82.4%,达到预期主要研究目的.PR≤70%组的T分期较PR>70%组更晚,原发灶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较PR>70%组更大,而肿瘤体积退缩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判断诱导免疫化疗肿瘤退缩的ORR最佳治疗前肿瘤体积截断值是39 cm3,T分期[OR(95%CI)为12.7(1.4~112.5),P=0.022]和原发灶肿瘤体积[OR(95%CI)为7.1(1.4~36.8),P=0.018]是影响ORR的两个因素.结论 诱导免疫化疗方案短期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潜力应用于今后的局晚期头颈癌的临床治疗.

    下咽肿瘤诱导化疗免疫治疗客观缓解率

    2024年第4期继续教育园地参考答案

    356页

    基于临床特征及炎症标志物预测头颈部鳞癌患者新辅助免疫化疗后病理缓解情况及临床模型构建

    林巧红严仕达张星陈树伟...
    357-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辅助免疫化疗的患者发生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的临床生物学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新辅助免疫化疗的可手术的初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病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炎症标志物与MPR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验证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结果 共纳入173例患者,男性141例,女性32例,年龄22~83岁.通过病理评估,将患者分为MPR(108例)和非MPR(65例)2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PV+口咽癌、影像学评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较低的治疗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较低的治疗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 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CAR)以及较低的治疗前后CAR差值的患者更易出现MPR(P值均<0.05).根据上述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其中,C指数为0.826(95%CI:0.760~0.892),以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均证实了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本研究分析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的可切除的HNSCC患者发生MPR的相关因素,并成功构建了预测MPR的列线图模型.

    头颈部肿瘤癌,鳞状细胞新辅助免疫化疗HPV感染炎症指标列线图模型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医学与健康》创刊

    365页

    鳃耳(肾)综合征患者颞骨CT表现和临床特点

    杨欢冯海锋卢伟
    36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颞骨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经基因检测证实的13例(26耳)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颞骨CT影像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39岁,中位年龄9岁,有亲子关系者3对(6例).结果 13例患者均有听力损失和耳前瘘管,其中11例伴第2鳃裂瘘管.混合性听力损失20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耳,传导性听力损失2耳,听力正常1耳.基因检测:EYA1基因突变12例,SIXJ基因突变1例.颞骨CT检查,耳蜗基底周管径逐渐变窄,中周发育不良,顶周未发育20耳.前庭与水平半规管管壁不规则10耳,前庭扩大7耳,前庭与水平半规管融合3耳.前庭导水管扩大3耳,内耳道扩大8耳.锤骨与鼓室壁粘连17耳,6耳鼓室内炎症包埋听小骨、无法测量砧镫关节角度,3耳砧镫关节显示不清,8耳砧镫关节角度大于122°.前庭窗闭锁6耳,蜗窗闭锁1耳.咽鼓管骨部扩张、含气18耳,伴鼓室或乳突炎症11耳.中颅窝低位17耳,鼓室向前外侧移位22耳,外耳道狭窄3耳.结论 鳃耳(肾)综合征患者的颞骨CT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耳蜗发育不良、听骨链畸形和咽鼓管骨部扩张是其特征性表现.颞骨CT检查可准确评估耳蜗、听小骨、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及内听道等关键解剖结构,结合双侧发病、混合性听力损失、耳前瘘管及鳃裂瘘管等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鳃耳肾综合征颞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婴幼儿鼻软骨间叶错构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张薇唐力行王蓬鹏陈晓旭...
    37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鼻软骨间叶错构瘤(nasal chondromesenchymal hamartoma,NCMH)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NCMH婴幼儿病例,年龄6d至2岁3个月,男性5例,女性2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复发及随访时间,以及病变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喂养困难及斜视.所有患儿均行电子鼻咽镜检查,肿物位于右侧鼻腔5例,左侧鼻腔2例,未见双侧鼻腔患病者.7例患儿均完善了影像学检查,5例患儿行MRI及CT检查,1例仅行CT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CT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均为广基,密度不均匀,多有钙化灶和骨重塑,部分表现为多个囊性成分.MRI结果显示,肿物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呈高或稍高信号.所有患儿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其中7例Ki-67、SMA(+),5例S-100、Vimentin(+),所有EMA和GFAP均为阴性.对所有患儿采用经鼻内镜入路切除手术,其中3例使用了导航技术.5例肿瘤完全切除,2例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均未行鼻腔填塞,所有患儿无术后鼻腔、眼部或颅内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6~8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NCMH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及部位,经鼻内镜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累及颅底或眼眶等重要结构时可考虑分期手术,建议长期随访.

    鼻肿瘤鼻软骨间叶错构瘤婴幼儿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专业分组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378页

    改良"Z"形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颈部正中裂1例

    乾恩乐段清川杨伟光刘丽洋...
    379-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利用改良"Z"形皮瓣转移修复先天性颈部正中裂的病例.患儿为1岁6个月男童,因"自幼发现颈正中部皮肤缺损伴瘘管"来我院治疗,入院后完善颈部彩超、颈部MRI并结合体格检查结果,诊断为先天性颈部正中裂,于全麻下行电子支气管镜下喉气管探查术+颈部正中裂切除术+改良"Z"形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随访10个月,患儿恢复好,颈部无挛缩、运动无受限,瘢痕恢复中.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医学词汇(其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382页

    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1例

    周清肖浩张莉张虹婷...
    38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通过阿司匹林激发试验诊断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N-ERD)的女性患者.此患者以变应性鼻炎起病,病程长达10余年,逐渐出现嗅觉减退和气促,临床表现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常规用药难以控制症状,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疑诊N-ERD.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此行阿司匹林激发试验以明确诊断,通过鼻腔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阳性确诊为N-ERD.患者拒绝行鼻息肉手术及阿司匹林脱敏治疗,最终选择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期门诊随访,其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通过报道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变化及诊治经过,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N-ERD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