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pure-tone average,PTA)正常或轻度听力损失的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听力变化规律.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听神经病临床诊断和干预多中心研究(注册号:ChiCTR2100050125),AN诊断标准依照2022年中国听神经病临床实践指南.筛选首诊纯音测听平均听阈(500、1 000、2 000、4 000 Hz)正常或存在轻度听力损失的AN患者,分为纯音平均听阈正常组(PTA-Normal组,即PTAN组,平均听阈<20dBHL)和轻度听力损失组(PTA-Mild hearing loss组,即PTAM组,平均听阈20~35 dBHL),观察记录患者的听力学特征、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以及随访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及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纯音平均听阈正常或轻度听力损失的AN患者75例(150耳),其中PTAN组19例(38耳),男12例、女7例,发病年龄(16.9±4.5)岁(均数±标准差,下同)、检测年龄为(22.1±5.8)岁;PTAM组共56例(112耳),男29例、女27例,发病年龄(16.2±7.9)岁、检测年龄(23.9±9.0)岁.两组患者首诊低频(125~500 Hz)平均听阈显著升高;86.0%(126/150)的患耳听性脑干反应(ABR)波形缺失;PTAN组言语识别率为71.8%±22.4%,PTAM组言语识别率为 58.1%±29.3%;PTAN 组耳蜗电图-SP/AP 为 0.98±0.47,PTAM 组为 1.07±0.63.75例AN患者中40例(53.3%)存在耳鸣,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系统功能异常.2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PTAN组10例,PTAM组19例.短期随访(<3年),29例患者听阈均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病程延长(>3年),PTAN组趋向于低频听力先下降,而PTAM组则表现为高频听力先下降,PTAN组250Hz与PTAM组4 000 Hz听阈均显著升高.结论 纯音平均听阈正常或轻度听力损失的AN患者存在ABR、耳蜗电图、言语识别率等听力学检查结果异常,临床实践中应组合运用各项听力学检查对其进行综合评估;随着病程延长,这部分患者的听力逐渐下降,应动态评估其听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