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者对元音、辅音和声调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方法 2021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招募19例语前聋CI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3~8岁,平均6.0岁)和19例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4~9岁,平均6.8岁).使用单音节/tai/作为标准刺激,/tu1/,/te1/,/da1/,/ra1/,/ta4/和/ta2/作为偏差刺激,构建多偏差oddball范式.记录并分析两组儿童由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H儿童对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P<0.05),而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变化仅表现出正向失匹配反应(positive mismatch response,pMMR)(P<0.05)和P3a反应(P<0.05),且未对声调变化表现出任何事件相关电位(P>0.05).与NH儿童相比,CI儿童的pMMR和P3a潜伏期更长(P<0.01),两组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频分析显示,CI儿童的θ频段神经振荡同步性较NH儿童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I儿童的CI使用时间与听觉能力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P=0.004)、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P=0.044)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P=0.001)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语前聋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具备一定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但与同龄NH儿童相比,语前聋CI儿童对语音尤其是声调的加工能力仍不成熟.事件相关电位可作为反映CI儿童听觉言语功能成熟度的客观电生理指标.坚持长期佩戴CI有助于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