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侧突发性聋169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赵晓惠吴萧男王浩然冰丹...
    785-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侧突发性聋(bilateral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BSS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69例(338耳)BSSH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发病诱因、伴随症状及伴发疾病、听力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并对其疗效及影响因素、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9%(86/169)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诱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3/169)、劳累(23/169)最为多见;伴随症状中耳鸣(150/169,88.8%)、眩晕(100/169,59.2%)较高,伴发疾病中高血压(49/169,29.0%)、糖尿病(23/169,13.6%)较为常见.听力损失类型多为全频受累,平坦型和全聋型占83.1%(281/338耳);听力损失程度以全聋型最多见(86/338耳),重度及以上占60.1%(203/338耳).治疗总有效率仅29.0%,病程≤14d、14d<病程≤30d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9.5%和25.5%,病程>30 d者有效率为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76,P<0.01);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82,P<0.01);比较28例BSSHL患者入院至出院和出院至随访的听力提高值,发现左-250 Hz、左-500 Hz、右-125 Hz、右-250 Hz、右-500 Hz处,两组听力提高值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Z值分别为-2.495、-3.083、-3.970、-3.388、-3.264,P值均<0.05).患者血清IgE升高比例远高于健康人群.结论 BSSHL患者听力损失严重,更多患者伴耳鸣、眩晕,疗效欠佳,发病30 d内就诊疗效优于30 d后就诊;对低频范围内听力损失,住院治疗听力提高更显著;且BSSHL的发生可能存在免疫机制.

    聋,突发性双侧疾病特征治疗结果预后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规范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791页

    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

    李莉韩月臣孙鹏程胡娜...
    79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的疾病特点、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7月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50例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女49例,男1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右侧耳鸣45例,左侧耳鸣5例.术前耳鸣程度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22例,Ⅴ级13例.记录其耳鸣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法、术中所见及术后耳鸣变化.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SPSS 26.0软件对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50例耳鸣患者术后痊愈37例,术后无效(耳鸣无变化)8例,术后显效(耳鸣分级下降2级或以上)3例,术后有效(耳鸣分级下降1级)2例.经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0,P<0.05).颞骨CT发现36例乙状窦憩室(其中17例合并乙状窦壁缺失)、12例乙状窦壁缺损、2例与乙状窦邻近的颞骨局部缺失.行乙状窦憩室封闭35例,乙状窦壁重建4例,乙状窦缩窄5例,单纯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4例,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乙状窦缩窄1例,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乙状窦憩室封闭1例.结论 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耳鸣,搏动性乙状窦耳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58例疗效分析

    张雨娜裘世杰曹炳魏征宇...
    797-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波长980 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传导性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58例(耳)使用980 nm Diode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49例)及听骨畸形(9例)所致传导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0.5、1、2、4 kHz频率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气骨导差,总结波长980 nm光纤激光优势与其注意事项.以SPSS26.0软件对手术前后的听力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57例均顺利完成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及人工镫骨植入手术,1例漂浮畸形镫骨底板脱落患者听力较术前下降.术前0.5、1、2、4 kHz气导听阈为(65.4±9.7)dB HL,骨导听阈为(27.2±8.9)dB HL,气骨导差(38.2±9.8)dB.术后 3个月气导听阈(42.1±11.3)dB HL,骨导听阈(26.9±6.6)dB HL,气骨导差(15.2±9.1)dB.手术前后的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70、13.948,P值均<0.01),手术前后骨导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05).结论 980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聋有效.

    激光疗法耳硬化症听骨畸形镫骨手术光纤激光

    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

    王林省张丽红胡娜刘善凤...
    803-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stapical footplate fistula related to inner ear malformation,SFF-Re-IEM)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48例(53耳)SFF-Re-IEM患者的CT和MRI资料,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1~55岁;53耳中有25耳经手术证实.记录患耳伴发内耳畸形的类型、内听道发育情况、镫骨底板及鼓岬完整性、鼓室内积液的密度、信号特征等.结果 53耳SFF-Re-IEM中伴发内耳畸形不全分隔I型17耳(32.1%,17/53)、共同腔畸形13耳(24.5%,13/53)、耳蜗未发育13耳(24.5%,13/53)、耳蜗发育不良7耳(13.2%,7/53)、Mondini畸形3耳(5.7%,3/53).94.3%(50/53)患耳伴发内听道底部发育不良或缺损.根据镫骨底板骨质完整性及伴发脑脊液耳漏情况分为4类:镫骨底板骨质缺损、镫骨底板疝、镫骨底板漏和镫骨底板旁漏.镫骨底板漏22耳,其中2耳可能由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发展而来,6耳由镫骨底板疝发展而来;镫骨底板旁漏1耳;孤立性镫骨底板疝30耳.2耳镫骨底板骨质缺损患耳缺损区在CT和MRI上不能显示.36耳镫骨底板疝在CT上表现为镫骨底板局部骨质缺损、缺损区见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在MRI水成像序列上呈脑脊液样信号影,外缘光整,鼓室内无积液信号.22耳镫骨底板漏中,患侧镫骨底板除在CT上显示局限性骨质缺损外,患侧鼓室内显示多少不一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影;17耳大量漏出患耳显示鼓室内高信号经缺损区与畸形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5耳少量脑脊液漏出患耳表现为患侧足弓间隙内囊状脑脊液信号影,与鼓室内少量积液不连续.1耳镫骨底板旁漏表现患侧镫骨底板骨质完整,其后下方鼓岬骨质局限性缺损,鼓室内脑脊液样信号通过缺损区与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结论 SFF-Re-IEM因类型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

    镫骨底板瘘内耳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811页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

    陈正威林存鑫刘月季刘丹...
    812-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与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差异,以推断VM发病可能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0例VM患者作为试验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3岁),26例MwoA患者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5岁).收集全部患者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发作频率等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资料.VM患者同时还接受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头晕 VAS 及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VADL)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以双侧顶叶岛盖2(Parietal opercular 2,OP2)和双侧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为感兴趣区,计算OP2及V1与全脑其他区域的功能连接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针对显著差异脑区,提取试验组患者每例被试功能连接z值,将功能连接z值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Pearson偏相关分析.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M组和MwoA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发作频率及MoCA、HAMA、HAMD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M患者头痛VAS、HIT-6及MIDAS评分显著低于Mwo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和MwoA患者相比,VM患者左侧OP2与双侧楔前叶、左侧丘脑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右侧OP2与左侧丘脑、右侧前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值均<0.05(错误发现率校正).相关分析发现,左侧OP2与左侧楔前叶之间的功能连接与VM患者眩晕障碍程度(DHI评分)显著正相关(P=0.007,r=0.480),右侧OP2与左侧丘脑之间的功能连接与VM患者的病程显著正相关(P=0.015,r=0.439).结论 V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VM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前庭性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的因果关系

    刘鸿慧蒋宪邓国豪马艳红...
    820-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揭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AR)与慢性鼻窦炎(CRS)之间的因果关系,为CR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哮喘、AR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从综合流行病学部门(Integrative Epidemiology Unit,IEU)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相关遗传数据,哮喘和AR的病例数分别为14 283和18 934,其相应的正常对照组病例数分别为98 300和64 595;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的病例数分别为3 236和8 524,正常对照组病例数分别为167 849和167 849.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 method,IVW)、MR-Egger法和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以及Cochran's Q检验对上述遗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可同时增加CRSwNP 和 CRSsNP 的患病风险(OR=482.8,95%CI:57.18-4 077.78,P<0.001;OR=25.73,95%CI:9.79-67.56,P<0.001);AR 可增加 CRSsNP 的患病风险(OR=5.40,95%CI:1.68-17.26,P=0.004),但与CRSwNP 患病风险增加无显著关联(OR=7.38,95%CI:0.80-67.73,P=0.077).然而,CRSwNP 和CRSsNP均不增加哮喘和AR的风险.结论 根据MR方法分析发现,哮喘是CRSwNP和CRSsNP的患病危险因素,而AR是CRSsNP的危险因素.

    鼻窦炎鼻息肉变应性鼻炎哮喘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专业分组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827页

    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甘卫刚刘星辰刘锋
    828-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腔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术后复发者鼻腔微生物组学特征和炎性细胞及因子特点,以了解微生物组学因素对CRSwNP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招募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CRSwNP患者,其中男34例,女43例,年龄29~76岁.收集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于分泌物中提取鼻腔微生物DNA,基于16S核糖体RNA(16S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细菌群落组成.使用Luminex分析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5、IL-8、IL-17A、IL-17E、IL-18、IL-27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计数外周血和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含量.术后随访1年,记录鼻息肉的复发情况,分析鼻息肉复发与炎性因子、炎性细胞计数及鼻腔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相关性.对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对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之间平均相对丰度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随访1年时复发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的鼻部症状总分[42.3(30.2,67.1),M(Q1,Q3),后同]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7.8(29.4,50.3)],Z=-4.930,P<0.001.鼻息肉组织中,复发组患者嗜酸粒细胞[40.83(22.33,102.00)个/HP,HP为高倍视野,后同]和中性粒细胞[30.83(20.33,56.44)个/HP]数量显著高于未复发组[13.72(13.50,48.33)个/HP 和 18.50(12.00,26.08)个/HP,Z值分别为-6.997、-8.243,P值均<0.001].复发组IFN-γ、IL-17A、IL-17E、IL-18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但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未复发组患者鼻腔棒状杆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为(11.90±20.31)%,高于复发组的(0.15±0.20)%,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R P=0.638).未复发组葡萄球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8.17±27.70)%,低于复发组的(8.99±15.89)%,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R P=0.638).结论 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

    鼻窦炎微生物多样性中性粒细胞炎症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