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4D血流MRI的乙状窦周骨壁缺失性搏动性耳鸣的横窦血流特征研究

    代驰航丁贺宇吕晗仇晓妤...
    897-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4D血流MRI检查技术探索乙状窦周骨壁缺失(sigmoid sinus wall dehiscence,SSWD)导致的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患者的患侧横窦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有因单侧PT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且确诊为SSWD性P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4D血流MRI检查的共26例,女24例,男2例,年龄(35.8±8.1)岁;按照性别年龄匹配1∶1纳入健康对照组26名(46侧),其中女24名,男2名,年龄(31.8±4.4)岁.利用4D血流MRI技术采集2组横窦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对指标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同时,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PT组患侧优势引流者19例(73.1%),多于对照组的11名(42.3%),横窦丘形狭窄及锥形狭窄发生率多于对照组(69.2%比21.7%;42.3%比17.4%).PT组近心端经平面平均血流速度Vtp-avg及经平面最大血流速度Vtp-max大于对照组[(33.75±13.88)cm/s 比(15.84±7.21)cm/s;(93.19±33.55)cm/s 比(40.40±14.40)cm/s].PT组中间部及近心端的最大血流率 Flowmax 大于对照组[4.69(2.87;5.62)ml/s 比 2.76(1.67;4.99)ml/s;3.41(2.16;5.47)ml/s比2.67(1.68;4.41)ml/s].对照组横窦速度变化相对较平缓,而PT组近心端速度明显增大.SSWD性PT与近心端最大血流速度[OR=1.086(1.029~1.146),P=0.003]独立相关.结论 横窦回流优势侧与近心端血流速度增大可能是引起SSDW性PT的重要血流动力学原因.

    磁共振成像乙状窦横窦骨质缺损狭窄耳鸣,搏动性

    中华医学会关于论文采用不同文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901页

    伴有面神经异常的前庭窗闭锁患者内耳开窗术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陈钟壡汤若薇谢静郭婧滢...
    902-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伴有面神经异常的前庭窗闭锁患者内耳开窗术式的选择,并分析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132耳),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9例(44耳),男27例,女12例;年龄7~48岁,平均17.8岁;伴有面神经异常者且前庭窗闭锁患者14例(16耳),不伴面神经异常者25例(28耳).总结分析影像学表现、纯音测听结果、内耳开窗术式的选择、术中发现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使用Prism 9软件对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骨导及气骨导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例(16耳)伴有面神经异常且前庭窗闭锁的中耳畸形患者均表现为自幼听力差,无面神经麻痹.术前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及纯音测听、盖莱试验检查.记录统计患者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及面神经5个部位的畸形情况.HRCT检查发现4个部位及以上畸形者12耳(75.0%).术前纯音测听(0.5、1、2、4 kHz)骨导听阈为(15.3±10.4)dB HL,气骨导差为(46.3±10.6)dB.根据面神经、听小骨畸形程度的不同,对伴有面神经异常的14例(16耳)前庭窗闭锁患者实施了 3种不同的内耳开窗手术,其中砧骨-前庭窗开窗术7例,锤骨-前庭窗开窗术7例,鼓岬耳蜗开窗术2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无面神经麻痹.术后骨导听阈为(15.7±7.9)dBHL,气骨导差为(19.8±8.5)dB.气骨导差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6,P<0.05),手术前后骨导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824).伴与不伴面神经异常患者气骨导差缩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2,P=0.165).3种术式之间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10μm级耳科专用CT评估人工镫骨植入位置无明显移位.结论 对于面神经不完全遮盖前庭窗的前庭窗闭锁患者可以依据听小骨畸形具体情况选择砧骨-前庭窗开窗术或锤骨-前庭窗开窗术,对于面神经完全遮盖前庭窗区域的患者可以选择鼓岬耳蜗开窗术.3种内耳开窗手术对伴有面神经异常的前庭窗闭锁患者具有安全可靠的手术疗效,且相互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HRCT对中耳畸形情况评估效果好.伴与不伴面神经异常对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可作为评估术前中耳畸形情况,以及术后人工镫骨植入状态的理想手段.因手术存在风险,对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选择人工助听装置,如助听器、振动声桥、骨桥或骨锚式助听器等.

    前庭窗闭锁面神经异常镫骨手术耳科专用CT

    增龄对听觉言语理解双通路脑区活动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

    刘怡陈有诺王松建杨柳...
    909-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伴随着年龄增加,听觉言语理解相关脑区活动的变化规律及其受聆听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记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公开招募的93名20~70岁正常听力成年人在安静与不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噪声环境下被动聆听句子时大脑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分析脑区活动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在不同聆听环境下其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负责声音信号分辨与感知的双侧初级听觉皮层、颞叶上回与Wernicke区在刺激呈现后活动增强,负责口语产生的Broca区在刺激呈现后活动先降低后增强,而位于腹侧颞中回和背侧中央后回在较晚时间窗口活动增强.进而发现,在安静及噪声强度较低条件(SNR=10dB)听觉皮层活动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当噪声强度增加(SNR=5 dB),代偿性脑区(右脑腹侧颞中回与背侧中央后回)随着年龄增加活动增强;伴随噪声强度进一步增加(SNR=O、SNR=-5dB),不仅听觉皮层,语义提取与运动相关脑区活动也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 听觉言语理解过程中,双通路脑区呈现不同活动模式,随着噪声增强,更多脑区受增龄影响,表现为多数双通路脑区活动降低,部分右侧代偿性脑区活动增强.

    年龄因素听觉言语知觉氧合血红蛋白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医学词汇(咽喉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915页

    女性更年期相关耳鸣危险因素初步分析

    马鑫卢友琪赵一馨余力生...
    916-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更年期相关耳鸣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10月于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5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耳鸣及更年期问卷调查分为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更年期 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更年期症状、耳鸣相关病史以及耳鸣可能的相关发病因素.结果 59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伴有耳鸣者22例,去除2例病因明确的甲状腺相关耳鸣,特发性耳鸣的发生比例为35.1%(20/57),其中17例纳入耳鸣组.37例患者无耳鸣症状,其中资料完整的26例纳入无耳鸣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98,P=0.003),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失眠严重程度和耳鸣情况行进一步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2.841,P=0.417).结论 头痛可能是更年期相关耳鸣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更年期耳鸣头痛危险因素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医学词汇(头颈外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921页

    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水平方位角度辨别能力及测试方法比较

    卫莱李嘉莹王兴何晓霖...
    92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轻至中重度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在水平方位的角度辨别能力,同时探讨不同心理物理测量方法对测试结果及测试时间的影响.方法 2023年4-7月期间共纳入105例年龄18~60周岁的对称性SNHL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9例,根据平均纯音听阈(pure-tone average,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20 dBHL≤PTA<35 dBHL)、中度听力损失组(35 dBHL≤PTA<50 dBHL)、中重度听力损失组(50 dBHL≤PTA<65 dBHL),每组35例;另外选取35名年龄18~60周岁的听力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所有受试者均完成4种不同的心理物理测量法的角度辨别测试,包括区块法、1降1升法、2降1升法和3降1升法,分别记录其角度辨别阈,即最小可听角(minimum audible angle,MAA)及测试用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不同组别的MAA及测试用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MAA与听力损失的关系.结果 对称性SNHL患者的MAA随着听力损失程度加重而增大,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P<0.01).当听力损失达到中度(PTA≥35dBHL)时,与正常听力对照组相比,MA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种心理物理测量法对MAA及测试用时均有显著影响(F=24.02,P<0.01;F=75.56,P<0.01),其中1降1升法测试用时最短(0.69±0.32)min.结论 对称性SNHL患者的水平方位角度辨别能力随听力损失程度加重而下降,当听力损失达到中度时其角度辨别能力较正常人明显受损.不同心理物理测量法会对MAA测试结果及测试用时产生影响,推荐使用1降1升法测试对称性SNHL患者的水平方位角度辨别阈.

    声源定位最小可听角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心理物理学方法

    T4分期后颊癌的手术策略:解剖单位切除

    吴坤毛元元吴汉江
    928-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解剖单位切除方式对T4分期后颊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T4分期的79例后颊鳞癌病例,男性74例,女性5例,年龄28~72岁,患者均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及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建.依据原发灶的处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传统扩大切除(1.5~2.0cm安全边界);试验组(39例)患者接受解剖单位切除,即切除肿瘤累及的整个解剖单位或亚单位.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规律随访,生存率采用Log-rank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试验组的5年总生存率(61.53%比27.50%)及原发灶控制率(74.36%比27.5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24,P=0.010;x2=17.35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原发灶控制率的相关因素有解剖单位切除(t=3.880,P<0.001)和淋巴结转移(t=2.619,P=0.011).同样,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解剖单位切除(Z=2.421,P=0.016)和淋巴结转移(Z=2.793,P=0.005)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结论 对于多解剖区侵犯的后颊癌采用解剖单位切除,可减少局部复发,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口腔肿瘤解剖单位切除T4分期后颊癌生存率

    POLR1D基因致病变异所致2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孙淑萍左彬何万里王韩君...
    934-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罕见的2型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 2,TCS2)家系的临床特征、分子病因学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 完善先证者(女,8岁)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听力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完善先证者家属的体格检查,同时提取先证者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提取家系成员基因组DNA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并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截止2023年8月31日前报道的由POLR1D基因致病变异所致的TCS2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比较.结果 先证者自幼听力差,纯音测听示传导性听力损失;下颌较小,双侧耳前瘘管及杯状耳畸形;颞骨CT示左侧外耳道、双侧中耳及内耳畸形;手术植入骨导助听装置,术后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其母亲下颌略小.先证者POLR1D基因存在新的变异NM_015972.4:c.38_47del,为杂合变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变异遗传自其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评级为致病变异.已报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未发现TCS2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结论 分子诊断对TCS2患者的诊断意义重大,面部形态正常者也有可能是POLR1D基因致病变异携带者,有生育出完全外显TCS2患儿的风险,适时的骨导助听装置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POLR1D基因骨导助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