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杨仕明

季刊

1672-2922

zhek301@sina.com,zhek301@163.com

010-66939502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从事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和耳神经外科学工作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人员。办刊方针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政策。反映我国耳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耳科学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生活质量量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差异比较

    王琴李思璇陈迟边盼盼...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慢性中耳炎疗效调查量表(chronic otitis media outcome test,COMOT-15)和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urich chronic middle ear inventory,ZCMEI-21)评估慢性化脓性 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总体情况,比较两份问卷相关性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1例CSOM和中耳胆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MOT-15及ZCMEI-21,结合患者性别及气导平均听阈(air con-duction-pure tone average,AC-PTA)比较患者的HRQoL,采用Cronbach's α评价内部一致性并作为信度指标,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耳AC-PTA间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探究性别与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者两种量表得分均呈正态分布,除COMOT-15耳部症状维度(Cronbach's α=0.602)和ZCMEI-21耳部症状维度(Cronbach's α=0.473)外,两份问卷总维度和子维度均表现出满意的内部一致性.CO-MOT-15 和ZCMEI-21的总维度与子维度之间存在中等到强的相关性;术侧患耳AC-PTA与两份量表总维度、耳部症状、听力、社会心理维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耳部症状维度与两份量表总维度、听力、社会心理维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COMOT-15和ZCMEI-21在性别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两种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强相关性,但侧重点不同.COMOT-15侧重听力,涉及不同场景下的听力情况,适合以听力为重点的研究.ZCMEI-21提供了慢性中耳炎耳部症状的综合评估,如眩晕、耳流脓等症,在社会心理、就医问题上,更能反映患者心理健康及对医疗需求的真实情况,同时应严格规范量表的时间窗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慢性中耳炎疗效调查量表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性别差异

    两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王莉任增果杨科秦利涛...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2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揭示疾病发生机制,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2个耳聋家系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等,绘制遗传图谱.从2个家系先证者及相关成员的外周静脉血,进行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检测到的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OSBPL2基因存在首次报道的c.564_565 ins G突变;家系2先证者POU3F4基因存在首次报道的c.520G>T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诊断标准,突变位点均为致病性,且符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现象.结论 基因检测结果为上述两个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有力依据,首次报道的突变丰富了人类耳聋基因突变数据库.家系1检测结果可作为OSBPL2基因与耳聋发生相关的临床证据之一.

    非综合征性耳聋全外显子组测序OSBPL2基因POU3F4基因

    腺样体手术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朱飞法明何君玲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常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210例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依据临床资料(术中诊断)将患儿分为分泌性中耳炎组233例和无分泌性中耳炎组1977例,比较其临床特征;分泌性中耳炎组根据术式分为鼓膜切开组211例和鼓室置管组22例,比较治愈率.结果 腺样体手术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组不同性别、不同腺样体与鼻咽腔比值发病率与无分泌性中耳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不同年龄发病率与无分泌性中耳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切开组治愈率与鼓室置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术前诊断需要结合声导抗、电测听、耳内镜综合判断;年龄影响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在充分处理咽鼓管咽口阻塞的情况下,鼓膜切开治疗与鼓室置管治疗疗效相当.

    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鼓室置管

    宁波方言版数字三联音测试在听力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沈晓丽王尚齐郭黄丽娜夏伊可...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宁波方言版数字三联音测试(digit triplet test,DTT)在听力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探索平均听阈、教育程度、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对宁波方言版DT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受试者23例为青年组、同期以宁波方言为母语的老年受试者33例为老年组.青年组完成宁波方言版DTT、普通话版DTT.老年组完成纯音测试、方言版DTT、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测试,10例老年组同时完成普通话版DTT.结果 青年组普通话版DTT噪声下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RT)与宁波方言版D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普通话版DTT的SRT与宁波方言版D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教育程度、年龄均与宁波方言版DTT的SRT无相关.以25 dB HL作为宁波方言版测试的筛查目标时,SRT最佳截断分数-7.7分,筛查敏感性87.0%,特异性90.9%;以35 dB HL作为筛查目标时,SRT最佳截断分数为-7.7分,敏感性100.0%,特异性97.5%.结论 宁波地区老年人需要方言版的听力筛查工具,宁波方言版DTT具备实现宁波地区开展大范围的听力筛查的潜力,建议筛查目标设为35 dB HL.

    数字三联音测试听力筛查方言版

    持续灌流模式内镜与显微镜治疗上鼓室胆脂瘤: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张旭严齐徐丽焦成...
    196-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持续灌流模式内镜手术(continuous irrigating mode for endoscopic ear surgery,CIM-EES)与显微镜手术(microscopic ear surgery,MES)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3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2例上鼓室胆脂瘤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CIM-EES组36例和MES组36例.CIM-EES组采用CIM-EES治疗,MES组采用显微镜下耳内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中耳结构可见度指数(middle ear structural visibility index,MESVI)、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CIM-EES组MESVI评分低于M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M-EES组手术时间短于M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IM-EES组疼痛评分低于M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EES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相比MES有明显优势,术中可视化更好、术中磨骨量更少、术中视野持续清晰、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后痛苦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耳内镜持续灌流模式上鼓室胆脂瘤显微镜

    78例单侧耳蜗植入术后短期康复效果真实世界研究

    崔经伟曾顺年周小慧倪逸菲...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收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真实世界数据,评估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该类患者的术后短期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同时评估真实环境中Ultra植入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1日-2021年12月22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植入年龄>12个月)的78例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基线评估;比较术后患者听力改善、言语能力改善、听觉功能康复,以及术中、术后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于人工耳蜗开机当天、开机后1个月±7 d、开机后3个月±14 d、开机后6个月±30 d以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术前裸耳、术后助听听阈测试及其他各项测试结果的前后变化.结果 术后开机、开机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平均助听听阈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与术前裸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x2=1341.97,P<0.05;3~5岁:x2=912.81,P<0.05;6岁及以上:x2=1 495.36,P<0.05);言语识别率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提升,与术前裸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单音节:x2=239.08,P<0.05;3~5岁双音节:x2=153.66,P<0.05;6岁及以上单音节:x2=281.31,P<0.05;6岁及以上双音节:x2=152.44,P<0.05;6岁及以上语句:x2=197.06,P<0.05).研究中未发生因器械不良反应而导致退出的不良事件.结论 单侧植入人工耳蜗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能够在术后短期内获得良好的听力重建效果,本研究中获得的真实世界数据能够为Ultra植入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证据.

    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特许药械人工耳蜗听觉言语康复言语识别率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谷李欣马孝宝金玉莲陈向平...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程耳石复位残余症状

    突发性聋患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翟晓敏许雯雯张红蕾袁军...
    2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患者的列线图,确定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9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组93例,验证组 36例.通过套索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变量,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患侧、发病时间、耳鸣、眩晕和听力图分型对预后的影响,结合临床经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于构建突发性聋预后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校准度和决策度来评估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眩晕和听力图分型是突发性聋的独立预后因素.训练组C-index为0.863(95%CI:0.760~0.931),验证组C-index为0.786(95%CI:0.627-0.944).训练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预测模型观察值和预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预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为临床工作人员决策提供参考.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预测模型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分析

    蒋吴限肖其珍王立宇刘淑云...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预后、年龄和职业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简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SSNHL住院患者115例,按照职业将患者分为脑力组(医生、公务员、白领、学生、公关、教师、程序员等)59例和体力组56例;按照SSNHL分型将患者分为低频型组35例,平坦型组38例,高频型组17例,全聋型组25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痊愈组44例,显效组4例,有效组19例,无效组4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分型、预后、年龄及职业SSNHL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 不同分型SSNHL患者总均分、抑郁因子、其他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效组恐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力组焦虑、偏执分值高于体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组躯体化分值高于脑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10个因子、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NHL患者普遍存在失眠、抑郁等消极情绪;全聋与无效组患者在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良精神心理问题存在差异.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精神状态职业分型预后

    胞外囊泡DNA中5-羟甲基胞嘧啶分子标志物对突发性聋的疗效预判研究

    李新建时晰郭维维林坚...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是一种急性感音神经性聋,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目前无有效疗效预测指标.5-羟甲基胞嘧啶(5hmC)是一种稳定的表观遗传标志,因其在不同身体状态下富集含量不同的特点可作为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寻找5hmC标志物,探索其对SSNHL疗效进行预测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SSNHL患者57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1例;根据治疗前后的听力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27例和无效组30例.使用队列研究方法,寻找5hmC富集水平与SSNHL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利用5hmC-Seal技术在患者治疗前的血浆胞外囊泡DNA中生成全基因组5hmC谱,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的5hmC谱,筛选出有价值的5hmC标志物,并进行相关功能和传导通路的初步探索.结果 共鉴定出11个5hmC标志物来预测治疗结果(曲线下面积为0.998),预测准确性较高.GO功能分析表明,调节GTPase活性、神经元投射发育、神经细胞发育等信号通路可能与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结论 SSNHL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5hmC谱存在明显差异,胞外囊泡DNA来源的5hmC有可能作为有效的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用于SSNHL的微创疗效预测.

    突发性聋DNA去甲基化5-羟甲基胞嘧啶治疗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