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杨仕明

季刊

1672-2922

zhek301@sina.com,zhek301@163.com

010-66939502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从事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和耳神经外科学工作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人员。办刊方针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政策。反映我国耳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耳科学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陈萍高海海刘欣王玉红...
    405-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反应阈相关性,探讨CAEP应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意义.方法 对26例52耳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人群进行听觉神经电生理测试,测量并分析左右两耳所有ABR曲线中的RNL最大值,分析CAEP结果,分析ABR与40HzAERP、CAEP反应阈相关性.结果 ABR曲线有效识别率92.31%,CAEP均可有效识别为引出或未引出反应.1、2 kHz短纯音刺激CAEP反应幅值均高于ABR;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40HzAER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kHz短纯音刺激40HzAERP与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EP不易受到RNL异常增高因素的影响,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测试结果,且具有频率特异性,反应阈值与其他客观听力测试结果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因RNL异常增高导致ABR无法测试人群进行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方法之一.

    残余噪声水平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

    4~6岁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情感韵律识别能力研究

    刘晓明孙颖金星KIM HaKyung...
    41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4~6岁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的高兴、中性及难过3种情感韵律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听觉年龄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的韵律识别能力.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某幼儿园就读的生理年龄4~6岁,听觉年龄1~4岁的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32例,按照听觉年龄分为1.5岁组4例、2岁组6例、2.5岁组6例、3岁组6例、3.5岁组4例及4岁组6例.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自制的15个日常用句,分别用高兴、中性和难过3种不同的情感语气读出,让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识别,共45句.分析不同听觉年龄对高兴、难过和中性3种情感韵律的识别能力.结果 1.5岁组、2岁组、2.5岁组、3岁组、3.5岁组及4岁组的情感韵律识别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6,P>0.05).6组3种不同类型情感韵律识别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4,P>0.05),情感韵律类型和听觉年龄组之间无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0,P>0.05).6组不同听觉年龄情感韵律识别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6,P<0.01).结论 听觉年龄1~4岁的大龄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情感韵律识别能力随听觉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不同听觉年龄对高兴、难过和中性3种情感韵律的识别不存在差异.随着听觉年龄的增长,要重视大龄电声双模式助听儿童情感韵律识别能力的训练.

    听障儿童双模式助听韵律识别人工耳蜗植入儿童

    骨振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评估

    兰莉杨可婕黄维叶清...
    415-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手法复位成功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5月至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门诊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进行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93例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门诊随访1周,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价骨振子乳突振荡治疗手法复位成功后的BPPV患者残余症状的疗效.结果 复位前,对照组和治疗组DHI评分及V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DHI总分、躯体分值、情感分值、功能分值、VSI评分低于复位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位成功后应用骨振子乳突振荡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残余症状,缓解患者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乳突振荡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新生儿耳聋基因横断面研究

    赵振东许海珠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县)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情况及基因特征型.方法 横断面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白沙县出生的新生儿626例,其中606例新生儿监护人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参与率96.8%(606/626).使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新生儿干血斑样本进行中国人常见的耳聋基因位点筛查.根据《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规范》对基因筛查阳性及提示有未知突变的样本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606例新生儿中检出26例有耳聋基因位点突变,携带率4.3%(26/606),男性携带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8例黎族新生儿中检出13例耳聋基因突变,248例其他民族样本中检出13例耳聋基因突变,黎族耳聋基因携带率与其他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耳聋基因中检出8种突变位点:c.235delC、c.919-2A>G、c.1229C>T、c.547G>A、c.1174A>T、c.229-300del、c.2618A>G 和 c.538C>T.c.235C>T 和 m.1508C>T未涵盖试剂盒位点的突变.结论 白沙县新生儿人群中耳聋基因携带率较高,以GJB2基因的c.235delC和SLC26A4基因的c.919-2A>G位点突变常见,政府部门应在白沙县尽早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以保证出生人口生活质量.

    新生儿干血斑基因白沙县

    语言线索和语速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识别的影响研究

    张庆玲周小清邓小玲袁伟...
    425-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语言线索条件下,语速变化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言语识别的影响,并为其术后言语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学龄前CI儿童16名,对其在不同语言线索(视听结合-AV、仅视觉-V0、仅听觉-AO)及不同语速(慢速、常速、快速)条件下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共设立9种评估条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语言线索与语速对CI儿童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F=3.517,P=0.012,偏η2=0.190),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语言线索条件下,相比于常速和慢速,快语速下的识别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当存在听觉语言线索时,即在AV(P=0.459)与AO(P=0.307)条件时,慢速与常速之间的识别得分无显著差异,而VO条件下,慢速下得分显著高于常速(P=0.028).在所有语速条件下,VO的言语表现均低于AV(P<0.05)及AO言语表现(P<0.05);而当语速减慢时,AV的的识别得分显著优于仅听觉AO(P=0.006),余语速条件下不同语言线索言语识别得分无显著差异(所有P<0.05).结论 语言线索和语速显著影响CI儿童言语感知能力,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不是独立影响.综合视听线索可促进CI儿童的言语康复,其中听觉线索的作用尤为关键.在听觉线索充足时,语速的影响被减弱;当听觉线索不足时,语速变快则对言语识别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CI儿童术后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时应充分考虑语言线索和语速的影响.

    人工耳蜗植入语速语言线索言语识别

    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研究

    樊小勤林颖任寸寸查定军...
    43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在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术后的听觉及言语能力效果,为术前咨询及术后效果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植入CI的59例单纯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a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儿为LV AS组,另选取CI植入时年龄、CI使用时长等临床资料相匹配的59例内耳结构正常的CI植入患儿为对照组.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或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对两组患儿进行CI植入术后的听觉及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CI植入术后,LVAS组和对照组患儿CAP得分比较(4.06±1.42)分vs(3.66±1.34)分,IT-MAIS(或MAIS)得分比较(74.36±22.84)%vs(67.45±24.46)%,SIR得分比较(1.98±1.10)分vs(1.77±1.01)分,MUSS得分比较(28.55±23.70)%vs(23.26±2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AS组患儿CAP和IT-MAIS(或MAIS)SIR和MUSS得分平均值均略高于内耳结构正常对照组患儿.结论 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效果与内耳结构正常的对照组患儿相似.

    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人工耳蜗听觉言语

    清窍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钟伦坤何娴朱佳丽何露...
    436-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窍胶囊通过AKT/mTOR/HIF-1α途径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中耳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清窍胶囊低剂量治疗组、清窍胶囊高剂量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中耳炎大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中耳及咽鼓管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观察中耳黏膜组织中HIF-1α的含量,采用HypoxyprobeTM-1 Plus Kit检测中耳黏膜组织缺氧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中耳灌洗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中耳黏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protein b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清窍胶囊低剂量组、清窍胶囊高剂量组黏膜上皮坏死细胞、炎性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减少,中耳黏膜组织中HIF-1α含量,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 17(T helper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辅助性T细胞 1 型细胞(type 1 helper T Cell,Th1)/辅助性T细胞2 型细胞(type 2 helper T cells,Th2),中耳灌洗液中 IL-4、IL-10、IL-17、IL-23、IFN-γ、VEGF、TGF-β含量,中耳黏膜组织中p-AKT/AKT、p-mTOR/mTOR、HIF-1α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窍胶囊能够通过抑制AKT/mTOR/HIF-1α途径,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分泌,从而缓解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的炎症反应及组织缺氧情况.

    分泌性中耳炎清窍胶囊通过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免疫调节

    二甲胺四环素拮抗新霉素致小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王人凤齐美浩安晓刚陈二方...
    442-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探究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外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C57小鼠45只,雌雄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新霉素处理组及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每组15只,测试3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3组外毛细胞存活情况;采用 cleaved caspase-3 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染色,比较 3 组外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ABR阈值在各个频率均显著低于新霉素处理组,且ABR阈值在各个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铺片显示,二甲胺四环素处理能显著减轻新霉素导致的外毛细胞损失.在对照组基底膜中,未检测到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新霉素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 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上升;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下降.结论 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的外毛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外毛细胞凋亡通路而介导的.

    二甲胺四环素新霉素外毛细胞

    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何观文韩维静郭秀琴卢雯娴...
    447-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简易可靠的构建方法.方法 选取沙鼠和C57BL/6小鼠各10只共40耳,采用外耳道结扎法构建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术后6、8、10、12、16周通过肉眼、组织病理学及显微CT扫描评估胆脂瘤形成情况.结果 沙鼠及C57BL/6小鼠外耳道结扎后,耳部胆脂瘤自外耳道向中耳方向扩展,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可以相对早期判定胆脂瘤是否形成;外耳道胆脂瘤成模理想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4个月常见到中耳受累.结论 沙鼠和C57BL/6小鼠通过外耳道结扎法均可以成功构建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该建模方法简便易行、成模率高,值得在未来相关基础研究中运用.

    胆脂瘤外耳道动物模型沙鼠

    速度阶跃试验的新认知

    杜一刘兴健王郁任丽丽...
    45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速度阶跃试验(velocity step test,VST)是一种评估前庭功能的旋转试验,能够反映水平半规管前庭眼反射功能和速度存储机制.我们对VST的机制、检查方法、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在VST中,衰减时间常数(time constant,Tc)与峰值增益是两个主要参数,较短的Tc常见于单侧或双侧外周病变,而较长的Tc可能与中枢处理缺陷有关.虽然峰值增益重要性略逊于Tc,但其可以为Tc提供补充信息.Tc与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相位可进行换算,这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互为补充.在实际应用中,Tc会受到检查顺序、转椅速度、头部位置、适应性和警觉性、乙醇作用和视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VST在前庭领域的研究主要限于描述前庭双温和晕动症的表现,对于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速度阶跃试验速度存储机制时间常数前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