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杨仕明

季刊

1672-2922

zhek301@sina.com,zhek301@163.com

010-66939502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从事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和耳神经外科学工作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人员。办刊方针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政策。反映我国耳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耳科学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连蕾韩海平冯志星
    529-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HC-BPPV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发生率、复位成功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头重脚轻、头部昏沉不适、颈部僵硬、走路不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RI水平低于治疗前,EDV、PSV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EDV、P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位成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改良Barbecue手法可改善HC-BPPV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降低复发率,治疗效果显著.

    前庭康复训练改良Barbecue手法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伴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儿的致病变异分析与SLC26A4拷贝数变异的回顾性研究

    赵一馨施韬刘梦丽许红恩...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伴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儿SLC26A4的特殊致病变异,并对SLC26A4拷贝数变异(CNV)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SLC26A4基因外显子区域进行多重PCR扩增及二代测序,随后对测序数据进行CNV分析,并使用长距离PCR扩增及Sanger测序确定可疑CNV的断点位置.结果 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和父亲存在SLC26A4 c.919-2A>G杂合变异,CNV分析结果提示先证者及母亲SLC26A4基因的第5及6个外显子可能存在大片段缺失,长距离PCR扩增及Sanger测序确定了此缺失的长度为1845 bp.对断点两端的序列进行分析表明Alu元件可能参与了该缺失的产生.截至2024年,共有7种SLC26A4基因的CNV变异报道,均为外显子水平的缺失,涉及外显子1-8和11-18.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先证者的遗传病因及SLC26A4基因5-6号外显子缺失的精确断点位置,有助于对该家系进行遗传诊断及咨询.SLC26A4基因CNV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对于无法明确分子诊断的伴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患者,需要考虑将SLC26A4基因外显子水平的缺失纳入检测范围.

    前庭导水管扩大SLC26A4基因多重PCR拷贝数变异

    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视频头脉冲结果分析

    石艳萍徐英陆洁莹罗颜...
    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的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结果并探讨vHI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眩晕诊治中心的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患儿78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10岁组26例和>10岁组52例,分析其vHIT检查结果.结果 78例周围性眩晕患儿中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of childhood,BPVC)28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20例,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15例,突发性聋伴眩晕(sudden deafness with vertigo,SD)8例,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7例.vHIT检查结果异常47例,其中BPVC14例,VM12例,VN14例,SD3例,MD4例.儿童vHIT检查中出现伪迹的概率更高,最常见的伪迹类型为眨眼,高增益值及追踪震荡,≤10岁组vHIT检查出现伪迹多于>1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BPVC及VM,vHIT在儿童眩晕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出现伪迹的概率较高,检查过程中需注意甄别并防范.

    儿童眩晕视频头脉冲试验伪迹

    视频头脉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筛查中的应用

    冯文静曲静刘博杜凤东...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检查技术(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北京市朝阳区社区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32例对照组,应用视频头脉冲检查评估两组的前庭功能.结果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vHIT增益值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0.536,P<0.01).糖尿病组有50%患者出现异常扫视波,其中水平半规管(68.75%)受累最常见.对照组有9.38%患者出现异常扫视波,均为水平半规管受累.两组异常扫视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83,P<0.01).糖尿病组按是否有前庭症状分组:有前庭症状组:22例(68.75%);无前庭症状组:10例(31.25%).两组右前、左前和右后半规管vHIT增益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水平、左水平和左后半规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前庭症状组和无前庭症状组异常扫视波无统计学差异(χ2=2.327,P>0.05).依据糖尿病病程分组,病程≤10年组:13例,病程>10年组:19例.除右侧水平和右侧前半规管外,两组其余半规管vHIT增益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和病程>10年组异常扫视波有统计学差异(χ2=6.348,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更易出现vHIT异常扫视波.结论 应用视频头脉冲检查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前庭功能筛查具有可行性;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前庭功能损伤,且水平半规管受累最常见.糖尿病病程与前庭功能损伤有相关性,病程越长,更易发生前庭功能损伤.

    糖尿病视频头脉冲检查前庭功能

    前庭神经炎视频头脉冲试验及双温试验结果分析

    郭君君李斌纪茹英
    55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患者急性期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及双温试验结果,探讨其对于VN诊断的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唐山市眩晕诊疗康复中心收治的VN急性期患者40例,依据半规管轻瘫(cannal paralysis,CP)值患者分为A组(CP>50%)15例,B组(25%≤CP≤50%)17例,C组(CP<25%)8例,比较分析其vHIT、双温试验结果.结果 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vHIT阳性均高于后半规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温试验结果阳性率80.00%.A组受损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损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患者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高频受损概率高于后半规管.双温试验CP值越大,相应水平半规管vHIT的增益值越低.VN超早期水平半规管可能出现低频损伤反应延迟现象,需联合vHIT共同评估半规管功能.

    前庭神经炎视频头脉冲试验双温试验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术后听力分析

    刘雯宇李光启
    557-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纯音测听数据,分析其听力在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频率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 2022 年8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4例,共56耳,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乳突CT、耳内镜检查和纯音测听检查及术后定期门诊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和进行纯音测听,并分析其术后不同时期的气导(AC)、骨导(BC)及气骨导差(ABG)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各频率的ABG在术前及术后均有差异性(P<0.05);比较术后不同时期气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500 Hz和1000 Hz的ABG在术后不同时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 Hz的ABG在术后不同时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术中是否置入人工听骨分组,比较术前500 Hz、1000 Hz和4000 Hz的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前术后各频率各时期的气导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各个频率的听力损失及术后听力恢复是有差异的,有人工听骨置入者术前听力较差,且500 Hz、1000 Hz和4000 Hz的ABG大于无人工听骨置入者;术后各频率的恢复的时间也有差异,患者的听力总体上会在术后3~6个月内得到提高并维持稳定;其中,2000 Hz的听力在术后1~2月稳定,500 Hz、1000 Hz听力提高的时间需要延长至术后3~6个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纯音测听气骨导差听力恢复

    婴幼儿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阈预测模型研究

    马孝宝沈佳丽汪玮孙进...
    562-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短声听性脑干反应阈(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c-ABR)及500 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阈(500 Hz-tone burst ABR,tb-500 Hz),预测tb-1000 Hz、tb-2000 Hz及tb-4000 Hz的反应阈,为临床婴幼儿tb-ABR反应阈预估及测试组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5例(118耳)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2~36月龄,平均月龄13.9±2.8 月.分别进行c-ABR、tb-500 Hz、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测试.随机选取60耳以tb-500 Hz和c-ABR反应阈建立预测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余58耳使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法验证方程预测值与实际所测得的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的关系.结果 tb-1000 Hz、tb-2000 Hz和tb-4000 Hz三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1.698+0.578X1+0.382X2,R2=0.924,P<0.001;Y2=1.814+0.230X1+0.722X2,R2=0.933,P<0.001;Y4=4.735-0.018X1+0.969X2,R2=0.920,P<0.001.配对t检验显示,tb-1000 Hz实测值与方程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71),tb-2000 Hz和tb-4000 Hz实测值与方程预测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P=0.008).Bland-Altman法显示三组实测值与方程预测值差值超出95%一致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均<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预测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快速获得受试儿各频率反应阈,节省测试时间.临床诊断时,可优先组合c-ABR和tb-500 Hz反应阈,若条件允许,可进一步完成tb-1000 Hz、tb-2000 Hz和tb-4000 Hz的反应阈测试.

    婴幼儿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阈预测模型

    成都市459例先天性聋患儿基因检测分析及c.109G>A阳性人群听力随访

    邹凌梁冬俞皓杨馨婷...
    567-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2020年出生的459例先天性聋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该人群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如何对遗传性耳聋进行有效防控.方法 采集新生儿干血斑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8个耳聋基因上的101个位点.结果 共检出阳性携带者241例,GJB2、SLC26A4是成都市排名前2位的常见致聋基因,其阳性携带率分别为49.46%、0.65%.241例阳性携带者中携带了GJB2基因上c.109G>A突变219例,突变频率最高.结论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更多的耳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能为更多的患儿明确耳聋的遗传学病因,有助于更好地采取听力语言干预措施、遗传咨询及健康生活指导等,GJB2基因上c.109G>A在成都市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临床上要予以重点关注.

    耳聋基因先天性耳聋突变分析

    我国老年人听力言语共残特征与原因及干预策略研究

    刘运铎郭帅赵艺皓邢婉丽...
    573-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87与2006年我国老年人听力言语残疾与其他残疾共残的流行情况及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1987与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听力言语残疾与其他残疾的共残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听力言语残疾及其严重程度与其他残疾的关系.结果 1987年至2006年,我国老年人听力言语残疾的标化现患率由14.34%降至10.96%.两重听力言语残疾+视力残疾的共残比例最高,依次为听力言语残疾+肢体、听力言语残疾+智力及听力言语残疾+精神残疾.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之后,1987年只有视力、肢体和智力残疾老年人的听力言语残疾患病风险分别是没有其他残疾老年人的3.09、1.53及2.62倍,2006年为2.07、1.23和1.61倍.1987年与视力、肢体、智力和精神共残的听力言语老年人的重度听力言语残疾患病风险分别是没有其他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老年人的1.35、1.76、1.91及4.48倍,2006年为1.16、1.47、2.20和1.67倍.结论 在我国20年间针对老年听力言语残疾防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应强化多重残疾老年人口的康复照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分类残疾的精准干预,着重关联性残疾的预防、筛查、跟踪、干预和效果评价工作.

    老年人听力言语残疾共残

    一个Alport综合征家庭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病因学分析

    王雪纯征丹娅吕雪岩唐艳...
    579-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一个Alport综合征家庭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病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一个AS耳聋家庭(NT103),该家庭家系成员包括父母姐妹4例,其中姐姐为AS患者(Ⅱ-1),其余人临床表现均无异常.对Alport综合征家庭进行详尽临床资料的收集和评估;采用基于家庭为单位,结合定向捕获技术二代测序的策略分析测序结果;对可疑致病基因的变异位点进行家庭内Sanger测序验证,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确定变异致病性.结果 该Alport综合征家庭的先证者表现为持续性血尿伴感音神经性聋但无眼部异常.定向捕获及Sanger测序显示,患者(Ⅱ-1)携带COL4A3复合杂合错义突变,c.4793T>G,p.L1598R/c.4981C>T,p.R1661C分别来自父母双亲,且在家系其他成员中共分离.根据ACMG指南,该Alport综合征家庭先证者携带的COL4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判定为疑似致病变异.结论 本研究丰富了COL4A3临床表型谱及基因突变谱.此外,对于疑似Alport综合征的患者,提倡常规开展基因检测以实现Alport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个体化精准诊治.

    遗传性耳聋Alport综合征COL4A3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