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郎景和

月刊

0529-567X

cjog@cma.org.cn

010-85158215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妇产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4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妇产科学界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期刊。以广大妇产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致力于刊登妇产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具有创新性的优秀论文。近年来,在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本刊的影响因子一直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2006至2011年本刊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资助。2005年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本刊荣获“百种重点期刊”称号。自1992年以来多次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科技部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本刊一直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30余个重要的检索系统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用免疫调节剂应用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

    陈飞邱丽华隋龙郝敏...
    337-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唯一明确的子宫颈癌致病因素,并且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密切相关.外用免疫调节剂(如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的出现有望改变子宫颈HR-HPV持续感染的治疗现状.本共识专家组由全国27位妇科临床专家、病毒学专家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基于国内外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经讨论就外用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达成共识,推荐用于子宫颈单纯性HR-HPV持续感染、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 Ⅰ)]合并HR-HPV持续感染以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 Ⅱ/Ⅲ)]术后合并HR-HPV持续感染.

    2024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通知

    342页

    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治和生育新观念

    朱兰陈娜
    34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两类罕少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疾病近年来的诊治和生育进展.强调对不合并功能性子宫内膜的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MRKH综合征)患者,非手术治疗(顶压法)为一线治疗,国内医师应更新治疗观念;少数合并功能性子宫内膜的MRKH综合征患者,明确诊断后应及时行腹腔镜双侧始基子宫切除术,是否同时行阴道重建术需与患方充分沟通后决策.目前,代孕和子宫移植技术均可实现MRKH综合征患者的生育需求,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代孕对患者的创伤和经济成本等方面优于子宫移植.目前,先天性子宫颈发育异常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颈管通道重建术式有贯通术和吻合术两类.对于有足够子宫颈组织的患者,可考虑行贯通术.吻合或贯通术后保持生殖道的通畅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保留生育功能的重建手术后患者可获得生育的希望,但总体妊娠率仍较低,需妇科、产科和生殖医学专家全程通力合作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育结局.

    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伴发畸形特点北京协和医院444例病例分析

    苏思鲍欣淼王姝陈娜...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器官畸形中其他系统伴发畸形的发生率和临床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子宫、子宫颈或阴道畸形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2021年分类标准为基础进行生殖器官畸形的分类,统计各类生殖器官畸形的伴发畸形发生率和伴发畸形的具体表现.结果 总计纳入444例生殖器官畸形患者,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等生殖器官外伴发畸形的总体发生率为43.5%(193/444).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均有梗阻侧的肾脏畸形(100.0%,78/78),双子宫患者的伴发畸形发生率高达8/11,单角子宫为43.5%(10/23),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为 33.6%(79/235),纵隔子宫为 18.8%(6/32),子宫颈发育不良为18.5%(12/65).泌尿系统伴发畸形(30.6%,136/444)和骨骼系统伴发畸形(13.5%,60/444)在各个类型生殖器官畸形中均为最常见的伴发畸形,其中尤以单肾缺如和脊柱侧凸常见.结论 伴发泌尿系统和骨骼系统畸形是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重要特点,推荐对所有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患者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筛查.

    畸形,多发性生殖器,女(雌)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肌肉骨骼畸形

    《中华妇产科杂志》专业领域内公知公认的缩略语直接使用的说明

    352页

    阴道斜隔综合征80例临床分析

    张明乐周莹许晓彤田彦鹏...
    35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阴道斜隔综合征根据我国2021年专家共识的分型方法分为4型;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诊疗方式及治疗结局.结果 80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分型为:Ⅰ型35例(44%,35/80),Ⅱ型33例(41%,33/80),Ⅲ型2例(3%,2/80),Ⅳ型10例(13%,10/80).80例患者的就诊原因主要为周期性下腹痛(70%,56/80)、阴道淋漓流血(20%,16/80)、排尿排便困难(15%,12/80)、阴道流脓(10%,8/80).患者合并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为88%(70/80),其中以阴道斜隔侧的肾缺如最为常见(81%,65/80);6%(5/80)合并其他泌尿系统发育异常,也有13%(10/80)的患者双侧肾脏正常.80例患者中74例接受了阴道斜隔切开或切除术.10例Ⅳ型患者中,有5例接受了子宫颈闭锁侧的子宫切除术,未处理斜隔;4例患者接受了宫腹腔镜联合子宫颈成形+阴道斜隔切开或切除术;1例患者因家属要求抑制月经而延迟手术治疗.2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切除了异位开口的输尿管及发育不良的肾脏.11例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输卵管积液或积脓的患者同时接受了相应的腹腔镜手术.结论 Ⅰ型、Ⅳ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下腹痛,Ⅱ型、Ⅲ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阴道淋漓流血、流液.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评估复杂的阴道斜隔综合征具有优势,术前建议行MRI检查,以除外其他轴向的生殖道发育异常以及复杂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若存在漏尿、阴道流脓或复杂畸形时,需要术前完善检查,多学科讨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首次处理关系患者预后,应高度重视.

    畸形,多发性先天畸形子宫阴道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阴道斜隔综合征

    本刊启用新版稿件管理系统

    359页

    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356例临床分析

    徐嘉聆王亚萍张喜刘武...
    360-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不同类型的构成比、发病及就诊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合并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手术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的356例青春期(10~19岁)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6例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中,子宫发育异常(23.6%,84/356)、阴道斜隔综合征(22.5%,80/356)及阴道发育异常(21.6%,77/356)常见,其次为多部位发育异常(16.0%,57/356)、其他类型发育异常(13.5%,48/356)及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MRKH综合征;2.8%,10/356).(2)阴道斜隔综合征、非处女膜闭锁的其他类型发育异常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与中位就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发育异常、阴道发育异常、处女膜闭锁、MRKH综合征、多部位发育异常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与中位就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6种类型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下腹痛为主.(4)大部分患者入院后完善了心肺检查(71.3%,254/356)及泌尿系统检查(63.5%,226/356),仅18.3%(65/356)完善了腹腔器官检查,5.9%(21/356)完善了骨骼系统检查;完善检查后发现,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常见(27.5%,98/356),其次发现了合并肛门闭锁(0.6%,2/356)、右位心(0.3%,1/356)及脊柱侧弯(0.3%,1/356).46.4%(84/181)的患者术中发现合并内异症,其中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比非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更易合并内异症[分别为50.3%(74/147)、29.4%(10/34);P<0.05],但两者合并中~重度内异症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共随访308例患者,中位随访年龄为25.0岁,其中20例患者再次手术,12.0%(37/308)的患者存在月经异常,33.1%(102/308)伴痛经,130例已有性生活的患者均未诉性生活异常.结论 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以子宫发育异常、阴道斜隔综合征及阴道发育异常常见,且合并泌尿系统畸形者多见,同时合并内异症的风险增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后难以得到及时诊疗,但大部分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生殖器,女(雌)性先天畸形青春期

    妊娠早期睡眠状况与早产的关系

    张贤宋一帆许艳蕾曾琳...
    368-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早期睡眠状况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1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其妊娠8~12周的睡眠状况,随访分娩结局,根据分娩孕周和早产原因分为足月产组(204例)、早产组(13例)、自发性早产组(9例),分析妊娠早期睡眠状况与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关系.结果 足月产组孕妇的中位PSQI量表评分为4.0分(3.0,6.0分),低于早产组[6.0分(4.0,8.0分)]和自发性早产组[7.0分(4.0,8.0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早期睡眠质量差(PSQI量表评分>7分)孕妇在足月产组[14.2%(29/204)]中的占比低于早产组(5/13)和自发性早产组(4/9),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足月产组孕妇[8.0h(7.0,9.0h)]的夜间睡眠时间比较,早产组[7.0h(7.0,8.0h)]和自发性早产组[7.0h(7.0,8.0h)]显著缩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早期PSQI量表评分是影响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22,95%CI为 1.02~1.45;P=0.026);辅助生殖妊娠(aOR=5.55,95%CI为 1.22~25.31;P=0.027)、妊娠期糖尿病(aOR=9.27,95%CI为 1.96~43.82;P=0.005)、妊娠早期PSQI量表评分(aOR=1.27,95%CI为1.01~1.58;P=0.039)是影响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早期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会显著增加早产包括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应当予以关注.

    妊娠初期睡眠质量睡眠觉醒障碍早产

    《中华妇产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