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栗占国

月刊

1007-7480

cmafsb@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东华门23号(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任重道远 行将必至

    李梦涛田新平曾小峰
    697-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6月8日,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牵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纳入全国多家三级医院,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规范诊疗中心体系,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学科建设工作,旨在整体提高我国SLE规范化诊疗及管理水平.2023年9月27日,该项目发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原则(建议稿)》,对申请成为SLE诊疗中心的医院提出了详细的评审标准.规范诊治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我国SLE诊治及管理水平,助力加快落实国家健康战略布局,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为健康中国2030以及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规范使用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势在必行

    田新平张上珠李梦涛曾小峰...
    70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B细胞在系统性风湿免疫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靶向B细胞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系统性风湿免疫病的重要策略,其中部分药物已经被作为一线药物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也与传统免疫抑制剂没有显著差异.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显示,B细胞靶向药物呈现出新药物越来越多、适用疾病谱越来越广的态势,必将成为未来风湿免疫病治疗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但是,目前在我国还存在对这类药物的认识不足、适用剂量不规范、使用周期不足、使用时机不准确、对安全性过度担心以及缺乏相关研究等现象,因此,规范B细胞靶向药物的使用势在必行.因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和领导拟定了我国首个B细胞靶向药物使用共识,该共识将会对我国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中的规范使用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湿免疫病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述评

    "2024年风湿免疫病规范化诊疗及甲氨蝶呤合理应用"病例征文通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705页

    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
    706-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B细胞为治疗靶向的药物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改善风湿免疫病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激素的用量与改善预后,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但是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B细胞靶向药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共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B细胞靶向药物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中的使用共识.本共识就我国风湿免疫科医师关注的12个临床问题,给出了基于循证的推荐,旨在规范B细胞靶向药物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提高风湿免疫病规范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风湿免疫病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治疗共识

    环化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在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李霞田真万东山赵义...
    723-72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环化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19例确诊pSS及性别年龄匹配的7例单纯口干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唇腺标本,进行cGAS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印迹法进一步测定及确证cGAS-STING信号通路分子[cGAS、磷酸化STING(pSTING)、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及磷酸化TBK结合激酶1(pTBK1)]在2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临床特征与分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荧光法显示pSS组唇腺组织腺泡间质内可见表达cGAS阳性的细胞大量浸润,而在对照组唇腺组织内不表达或少量表达cGAS阳性细胞,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01).同时pSS患者唇腺组织cGAS表达水平与灶性指数(FS)具有相关性(r=0.55,P=0.014).进一步行蛋白印迹分析,pSS组与对照组唇腺组织表达cGAS与pSTIN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3±0.39与0.18±0.05,t=2.38,P=0.049和0.91±0.17与0.23±0.10,t=2.17,P=0.043).并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唇腺组织中cGAS的表达水平与pSTING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82,P=0.001).而唇腺组织中cGA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IgG水平、RF滴度、C3水平和自身抗体阳性率)及病情活动度(ESSDAI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cGAS-STING信号通路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存在激活,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干燥综合征cGAS-STING信号通路分子表达Ⅰ型干扰素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信号识别颗粒自身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5例分析

    赵得华田野章璐栗春佳...
    728-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者对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收集了 5例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者5例,回顾他们的临床特征、对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5例患者中有3例有效,且均为显著有效,1例无效;1例在治疗5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结核潜伏感染.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总体获益大于风险.

    肌炎抗信号识别颗粒自身抗体利妥昔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险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9268832与易感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表达调控的研究

    刘金立徐腾飞李全贞
    73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风险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268832与易感基因HLA-DRB1之间的调控关系,增加对SLE遗传易感性的认知.方法 ①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威海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223例SLE患者及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2 323名健康对照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筛选出与SLE显著相关的SNP位点.②利用测序技术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威海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SLE患者100例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间接免疫荧光及化学发光法检测100例SLE患者ANA和抗dsDNA抗体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测定100例SLE患者PMBCs和淋巴细胞HLA-DRB1 mRNA表达.③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或Tamhane's T2检验.结果 ①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分析筛选出多个与SLE患者相关的SNP位点,其中位于易感基因HLA-DR区域的rs9268832与ANA显著相关.②100名SLE患者中,41例为rs9268832的TT基因型,32例为CT基因型,27例为CC基因型;而100名健康者中,10名为rs9268832 TT基因型,59名CT基因型,31名CC基因型;T等位基因在SLE患者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健康者(x2=27.58,P=0.020).间接免疫荧光及化学发光法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ANA(23.5±1.2)U/ml、抗dsDNA抗体(16.6±0.9)U/ml相比,CT基因型ANA(40.2±2.5)U/ml、抗 dsDNA 抗体(36.2±1.8)U/ml 增加(q=5.35,P=0.004;q=4.23,P=0.002),IT 基因型 ANA(56.3±3.1)U/ml、抗 dsDNA 抗体(52.5±2.9)U/ml 增加(q=8.21,P<0.001;q=7.59,P<0.001).④PCR 结果显示:与 CC 基因型 HLA-DRB1 mRNA 表达量[PMBCs(402±8)×103,淋巴细胞(462±7)×103]比较,CT 基因型HLA-DRB1 mRNA[PMBCs(572±11)×103,淋巴细胞(470±8)×103]表达增加(q=1.11,P=0.300;q=1.03,P=0.400),TT 基因型 HLA-DRB1 mRNA 表达[PMBCs(1 052±16)×103,淋巴细胞(856±6)×103]增加(q=4.27,P=0.007;q=3.05,P=0.010).结论 SNP rs9268832的T等位基因可能为SLE的风险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易感基因HLA-DRB1的表达之间可能存在调控关系.

    红斑狼疮,系统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人类的细胞抗原表达调控抗原

    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刘瑞林李纪高杜明瑞周全...
    738-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检索策略在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关于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2013年1月至2023年7月.由经过系统化培训的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工作.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数据,并通过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结果 最终纳入5篇RCT相关文献行Meta分析,均为英文文献、国外研究,共计456例患者,试验组228例,对照组228例.在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治疗中,非布司他相比于对照药物对sUA水平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95%CI)=-1.31(-2.55,-0.07),P=0.040],收缩压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95%CI)=-0.12(-0.51,0.27),P=0.540],舒张压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95%CI)=-0.15(-0.40,0.09),P=0.220].亚组分析显示,对照组干预药物不同可能是血清尿酸水平异质性存在的原因;干预时间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研究间收缩压水平存在异质性的原因.非布司他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度差异(95%CI)=-0.01(-0.08,0.06),P=0.770].结论 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治疗中,对血清尿酸的改善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较好,但对血压的控制无显著优势.

    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非布司他Meta分析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742页

    复发性多软骨炎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例

    于若寒司山成王振刚
    743-745,后插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发性多软骨炎(RP)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眼部为其主要受累器官之一.RP患者眼部病变复杂多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其罕见的眼部表现,部分患者以眼部疾病为首发表现,常首诊于眼科,关注眼部炎症的鉴别诊断,了解RP的疾病特点,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RP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对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了解RP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RP少见眼部病变的重视.

    复发性多软骨炎眼部损害渗出性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