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苏旭

双月刊

0254-5098

cjrmp@cjrmp.sina.net

010-62389620

100088

北京市德外新康街2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1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承办。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报道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剂量控制、放射病诊断与实验研究、放射卫生防护、影像技术、核事故医学应急等理论与应用方面内容。读者对象为从事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辐射防护、环境保护、临床医生、各级卫生监督所、医学院校有关专业师生、放射性厂矿技安人员及科技信息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NA模型的核苷酸对间转角参数对质子放射生物学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华凌赖有方孔祥慧黎田...
    991-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适用于蒙特卡罗径迹结构模拟的简化DNA模型,探究数个碱基对尺度上的微观结构参数对于质子生物学效应物理模拟的影响,为优化质子放疗物理模拟的建模及运算效率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参考pBR322质粒的结构,构建一个由4 362个碱基对构成的环状双螺旋链DNA分子,将其彼此不重叠地均匀分散在水箱模体中心的一个球体区域内作为细胞核.将该模型植入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编程的gMicroMC代码框架,在相邻核苷酸对的扭转角分别为20°、36°与72°的3个不同模型中模拟计算质子诱导双链断裂产率,针对不同模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相同模型中,质子的双链断裂(DSB)产率随初动能变化均反映出了总体下降趋势;不同能量质子照射下3个模型的双链断裂产率均满足72°>36°>20°,且组间相对差异均在34.6%以上;通过相对生物效能(RBE)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当转角取为36°与72°之间的某个值时,有望构建出更接近真实仓鼠肺细胞(V79)中质子诱导损伤的DNA结构模型.结论 通过分离DNA结构的宏观与微观层次进行合理简化,可使对微观结构参数的调节实现对模型的调整,提高建模及物理模拟的运算效率,有望在质子治疗计划设计中作为RBE模拟计算模型.

    质子治疗双链断裂产率蒙特卡罗模拟径迹结构DNA模型

    本刊开设"在国外发表的SCI论文介绍"栏目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部
    997页

    基于混合束DNA辐射损伤表征的碳离子放疗细胞生存预测研究

    林洁李永宝周凌宏宋婷...
    998-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DNA辐射损伤模拟的碳离子混合束细胞生存模型,并评估次级粒子对布拉格峰后细胞生存预测的影响.方法 首先使用微观蒙特卡罗DNA辐射损伤模拟代码(MCDS)构建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碳离子及其主要次级粒子DNA双链断裂(DSB)损伤数据库.随后基于DSB损伤数据库和PIDE离体细胞辐射生物学实验数据库拟合并验证单一粒子细胞生存模型.然后使用TOPAS蒙特卡罗代码模拟290 MeV/u临床碳离子束的深度剂量和能谱分布.提出基于预计算的单能粒子DSB损伤数据库的剂量加权方法,并评估次级粒子对布拉格峰后细胞生存预测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测不同辐照条件下的CHO细胞的存活率,采用的剂量加权方法能准确表征碳离子及其各次级粒子混合束辐射损伤特性.H+、He2+、C6+、Ne10+射束照射后的α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9 2、0.203 9、0.192 0、0.516 9 Gy-1,β 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020 5、0.059 8、0.040 5、0.060 5 Gy-2.模型预测290 MeV/u碳离子布拉格峰和峰后CHO细胞存活率与离体细胞实验测量值误差分别为0.3%±0.24%和2.3%±0.24%.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DNA辐射损伤模拟的碳离子细胞生存预测模型,通过进一步考虑各次级粒子剂量分布,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布拉格峰后细胞生存率,有望为碳离子临床治疗中准确评估布拉格峰后等效生物剂量提供参考.

    碳离子放疗细胞生存预测蒙特卡罗模拟

    不同放疗模式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影响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结果

    李曙光李幼梅赵小涵许金蕊...
    1006-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这两种放疗模式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临床T1~4N0M0期食管癌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4例临床T,~4N0M0期食管癌鳞癌患者的预后,主要分析ENI和IF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同时依据两组患者构成比的不同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并对不同分期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值为33.1个月(95%CI:28.1~38.1)、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值为22.3个月(95%CI:18.2~26.4).ENI组患者97例,IFI组患者227例.ENI组患者的OS与PFS均优于IFI组患者(x2=4.31、4.10,P<0.05).进行1:1的PSM分析后两组患者均为7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体肿瘤体积(GTV)和照射方式为影响患者OS(x2=7.93、5.88、4.59,P<0.05)和 PFS(x2=7.10、5.26、3.39,P<0.05)的独立性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T1+2期食管癌患者ENI治疗疗效优于IFI(x2=9.41、7.88,P<0.05);而这种优势在T3和T4期患者中未得到体现(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临床T1~4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可能会从ENI中获益,尤其是对于cT1和cT2期患者建议使用ENI方式进行根治性放疗.

    食管鳞癌放射治疗照射方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预后

    光学表面成像系统临床应用的验收测试

    周震王贝董婷婷姜斐...
    1013-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进行临床验收测试,保证其在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基于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TG147和AAPM TG302报告,使用模体对AlignRT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临床测试,定量评估系统的整体运行精度.另选取13例患者放疗计划进行门控测试,表征AlignRT系统引导下门控递送的总体剂量学准确性.结果 AlignRT系统摄像单元的平均相对位置偏差为0.34和0.47 mm.通过模体校准,可以修正与辐射等中心的位置偏差.热漂移主要出现在升降和进出方向,为0.2和0.3 mm.环境光强差异导致的精度偏差约为0.04 mm;摄像单元被遮挡的主要偏差在左右方向,约为0.15 mm.平移方向定位精度的最大偏差为0.4 mm,治疗床旋转过程中主要偏差出现在旋转(YAW)方向,平均值为0.38°.系统监控偏差与锥形束CT(CBCT)配准偏差呈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8.相较于非门控状态,门控启用时剂量分布的相对γ通过率均>99%.结论 AlignRT系统具备亚毫米的监控精度,满足临床治疗中患者位置验证和实时监控的需求.与加速器门控级联并未引入明显的剂量学偏差,临床计划可在门控模式下可靠执行.

    光学表面成像验收测试门控系统剂量学差异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计划复杂度评分与剂量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金晓丽王雪娜郭睿侯旭...
    1020-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计算标准化计划复杂度评分(nPCS),评估其与剂量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并利用nPCS比较不同部位治疗计划的复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接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288例患者,提取治疗计划的13个复杂性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并筛选与3%/2 mm(全局)标准γ通过率显著相关的主成分,进而计算nPCS.通过多重线性回归评估nPCS与不同标准γ通过率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部位治疗计划的复杂性.结果 4个主成分PC1、PC2、PC3、PC4分别解释总方差的33.5%、24.4%、11.4%、9.2%,累计解释总方差的78.48%.主成分PC1、PC2和PC3与3%/2 mm(全局)标准的γ通过率线性相关(β=0.34,0.31,0.62,P<0.05);nPCS 与 3%/2 mm(全局)、1%/1 mm(全局)标准的 γ 通过率线性相关(β=5.36,32.51,P<0.001).头颈部和腹盆部计划的nPCS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nPCS能有效评估治疗计划的可执行性,并比较不同治疗计划的复杂性.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计划复杂性主成分分析计划复杂度评分

    关于正文的有关规范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部
    1026页

    基于放射组学特征预测γ通过率的多中心研究

    陈路桥倪千喜吴宇任欢...
    1027-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基于放射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多个放疗机构中构建γ通过率分类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分类性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来自3个放疗机构的572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患者数据(其中514例作为训练集,58例用作测试集),额外收集了单个机构的45例VMAT计划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集,均使用基于模体实际测量的三维剂量验证方式并在3%/2 mm标准下采用10%剂量阈值、绝对剂量及全局归一进行γ分析.提取基于剂量文件的放射组学特征,使用随机森林(RF)方法以及RF结合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方法进行特征筛选,根据特征排序分别选择不同数量(10、20、30、40、50)的特征子集作为模型的输入,使用极端梯度提升树算法对数据进行训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及F1分数来评估模型分类性能.结果 在3%/2 mm标准下,均在特征子集数量为20时模型性能表现最佳.在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经RF特征选择的最佳预测模型的AUC值和F1分数分别为0.88和0.89、0.82和0.90;经RF-SHAP特征选择的最佳预测模型的AUC值和F1分数分别为0.86和0.92、0.87和0.89,且经RF-SHAP特征选择的最佳模型表现出更好的稳健性,与RF特征选择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针对多中心的剂量验证结果,可以使用基于剂量文件的放射组学特征结合基于SHAP值的特征选择方法来构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有助于推进伽马通过率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与实施.

    机器学习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放射组学γ通过率多中心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部
    1033页

    我国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核查的文献分析

    王红波万香波张钦富程晓军...
    1034-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文献分析我国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核查的现状,包括输出剂量偏差范围及输出剂量偏差合格率.方法 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包括非全文的文献检索,分别检索使用剂量计比对法和质量控制检测法进行输出剂量核查的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每类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提取每篇文献中测量的直线加速器台数、合格的直线加速器台数、输出剂量偏差合格率、输出剂量偏差范围等数据信息,根据测量的直线加速器总台数以及合格的直线加速器总台数计算输出剂量偏差的总合格率.对历年输出剂量偏差合格率数据及输出剂量偏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其趋势.结果 共检索到11篇使用剂量计比对法进行输出剂量核查的文献,这类文献所报道的输出剂量偏差的总合格率为90.7%,早年输出剂量偏差合格率最低为75.0%,最高为100.0%,近年来维持在90%左右.共检索到19篇使用质量控制检测法进行输出剂量核查的文献,这类文献所报道的X射线输出剂量偏差的总合格率为86.5%,电子线输出剂量偏差的总合格率为78.4%.2014-2019年的12个X射线输出剂量合格率数据中,<90.0%的有8个,≥90.0%的为4个.2020-2023年的7个X射线输出剂量合格率数据中,<90.0%的有2个,≥90.0%的为5个.2021年之前的电子线输出剂量合格率为46.2%~80.0%,2021-2023年电子线输出剂量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我国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偏差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我国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偏差的总合格率目前仍低于发达国家的95%以上.为切实保证广大放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我国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直线加速器的输出剂量偏差,提升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偏差的合格率水平.

    输出剂量核查输出剂量偏差直线加速器TLD比对质量控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