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顾万清

月刊

1007-8118

zhgdwkzz@vip.163.com

010-66936223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院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的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主要栏目:述评、热点聚焦、学术思考、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等。该刊自1999年起成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源和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几个热点问题

    施昱晟彭承宏
    32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手术系统,自二十世纪末推出以来,已经进入临床超过20年,涵盖几乎所有外科术式.机器人手术具备创伤小、更精准、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已成为绝大部分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首选.然而,尽管机器人手术存在诸多优点,其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不足或争议之处,也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笔者所在中心,自2009年起开展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至今已完成近3 000例各类胰腺手术,积累了丰富的手术及患者管理经验,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一些热点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四个目前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存疑的问题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机器人手术胰腺肿瘤开腹手术

    国产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探索性研究

    李景峰许志伟邓侠兴彭承宏...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国产图迈多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肿瘤患者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20例胰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7.9±11.2)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图迈多孔手术机器人,行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分析并发症情况(依据Clavien-Dindo系统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病理等.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有1例(5.0%)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其余为胰腺良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未发生与器械相关的器官或血管损伤,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有7例(35.0%)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为感染、3例为腹腔积液、1例低钾血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除1例腹腔积液为Ⅱ级外,其余均为Ⅰ级,未发生Ⅲ级及以上严重并发症.2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0(20,200)ml,手术时间为(125.7±76.9)min,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9±3.4)d.结论 国产图迈多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在胰体尾切除临床应用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机器人手术胰腺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疗效

    论文作者署名与志谢的要求

    329页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杨俊肖奇贵张曼仵正...
    330-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行胰体尾切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21年9月至2024年1月行胰体尾切除术的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共入组60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52.0±14.8)岁.60例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n=30,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腔镜组(n=30,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比较两组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脾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30 d内再手术率、术后90 d内再入院率以及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胰瘘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机器人组1例(3.3%)中转开腹.两组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内再手术率、术后90 d内再入院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保脾率为53.3%(16/30)、术后禁食时间为1.0(1.0,2.0)d,优于腹腔镜组的23.3%(7/30)、2.0(2.0,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1、Z=4.04,P=0.017、P<0.001).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腹腔出血0例,腹腔感染6例(20.0%),B或C级胰瘘7例(23.3%),机器人组术后发生腹腔出血3例(10.0%),腹腔感染4例(13.3%),B或C级胰瘘8例(26.7%).两组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B或C级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安全可行,保脾成功率优于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胰腺肿瘤腹腔镜外科手术疗效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334页

    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蔡天阳马红钦刘利杜羽升...
    335-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单极电剪与超声刀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术前诊断为胰体尾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54.4±15.7)岁.31例患者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且术中使用单极电剪的纳入单极电剪组(n=12),单极电剪自带多关节可灵活旋转的机械臂,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纳入超声刀组(n=19),超声刀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出血等)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31例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19.4%)、胰腺黏液性囊腺瘤5例(16.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9.7%)、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9.4%)、胰腺囊肿5例(16.1%)、胰腺良性囊性病变3例(9.7%)、不易分类3例(9.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极电剪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8±0.7)d,比超声刀组的(3.6±0.7)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7).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单极电剪组共有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胰瘘,其中生化漏2例,B级胰瘘2例;超声刀组有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胰瘘7例,其中生化漏3例,B级胰瘘4例,另有腹腔感染3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时,应用单极电剪可以达到与超声刀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胰腺肿瘤机器人手术超声刀单极电剪

    本刊对来稿中科研设计的要求

    340页

    Naples预后评分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谢亚明梁磊肖遵强刘军伟...
    34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Naples预后评分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的323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81例,女性42例,年龄(56.6±11.3)岁.所有患者根据术前Naples预后评分分为三组:A组(0 分,n=37)、B 组(1~2 分,n=193)、C 组(3~4 分,n=93).Kaplan-Meier 法分析生存情况,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ples预后评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9%、78.4%、68.3%,B组分别为89.1%、76.1%、64.4%,C组分别为84.9%、63.3%、43.5%,三组间累积生存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肝切除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4%、63.3%、44.3%,B组分别为77.7%、46.5%、35.6%,C组分别为64.1%、41.1%、28.2%,三组间无复发生存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ples预后评分3~4分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死亡风险高于0分的肝细胞癌患者(HR=2.011,95%CI:1.048-3.859,P=0.036),术后复发风险高于0分的肝细胞癌患者(HR=1.820,95%CI:1.081~3.066,P=0.024).结论 术前Naples预后评分是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和无复发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

    癌,肝细胞肝切除术预后Naples预后评分

    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模型与评估

    李文华唐静王楠钧李雪萍...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多模态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共入组169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7例,年龄(57.2±9.2)岁.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n=135)与测试集(n=34).训练集中复发49例,测试集中复发12例.基于训练集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应用方差阈值法、select K-best和LASSO回归依次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分别构建单纯影像组学或联合临床特征的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血小板计数>140 ×109以及肿瘤位置特殊是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经方差阈值分析、select K-best、LASSO回归筛选出1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分类器构建单纯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模型,测试集中预测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30、0.826;构建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模型,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30、0.909.测试集中,随机森林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支持向量机和logistic回归(Z=2.19、3.98,P=0.008、0.008).结论 支持向量机、logisitic回归、随机森林三种学习方法基于临床指标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效能良好,其中,随机森林构建的模型最优.

    癌,肝细胞射频消融术复发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箭头后为正确用字)

    3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