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脏病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肝炎研究所
中华肝脏病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肝炎研究所

任红

月刊

1007-3418

zhgz@vip.163.com

023-63727251

400010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超高场强MRI扩散加权成像的对比研究

    袁涛谭邦国欧静吴玉平...
    726-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在超高场强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多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连续性HCC患者68例,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n=39)、非肝硬化组(n=29),并分别在扩散敏感因子(b)取50、100、400、600、1 000 s/mm2的DWI图像测量癌组织、癌旁组织(包括近侧癌旁组织、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平均ADC及eADC.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检验5种组织测量值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鉴别5种组织的诊断效能.结果 5种组织平均ADC及eADC比较显示,肝硬化组、癌组织与近侧癌旁组织、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在b值分别为50、100、400、600 s/mm2测量的平均ADC、eADC,以及癌组织与近侧癌旁组织在b=1 000 s/mm2测量的平均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值均<0.005).在非肝硬化组,癌组织与近侧癌旁组织、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b值分别为50、100、400 s/mm2测量的平均ADC、e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值均<0.005);癌组织与近侧癌旁组织、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以b=600 s/mm2测量的平均ADC,癌组织与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以b=600 s/mm2测量的平均eADC,以及癌组织与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b=1 000 s/mm2测量的平均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值均<0.005).在肝硬化组,近侧癌旁组织分别与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b值分别为50、100、400、600、1 000 s/mm2测得的平均ADC、e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值均>0.005).而在非肝硬化组,近侧癌旁组织分别与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b=50 s/mm2的平均ADC,以及近侧癌旁组织与远癌肝组织b=100 s/mm2的平均ADC及e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值均<0.005).在肝硬化组、非肝硬化组,远侧癌旁组织与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在各b值测得的平均ADC、e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值均>0.005).平均ADC及eADC区分5种组织(癌组织与近侧癌旁组织、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效能显示,在肝硬化组,b=5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平均AD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28、0.855、0.855,平均 eADC 的 AUC 分别为 0.815、0.830、0.856、0.855;在非肝硬化组,在b=1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平均ADC的AUC分别为0.787、0.823、0.841、0.821,平均eADC的AUC分别为0.836、0.874、0.893、0.873.在非肝硬化组,b=50 s/mm2区分近侧癌旁组织与远癌肝组织,以及近侧癌旁组织与背景肝组织的平均ADC的AUC分别为0.605、0.604;b=100 s/mm2区分近侧癌旁组织与远癌肝组织的平均ADC的AUC为0.619,平均eADC的AUC为0.620.结论 在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多b值测量的平均ADC及eADC有助于区分HCC与近侧癌旁组织、远侧癌旁组织、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在非肝硬化患者,b=50 s/mm2的平均ADC、100 s/mm2的平均ADC与eADC在近侧癌旁组织与远癌肝组织、背景肝组织间存在差异性.

    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诊断

    敲低SUV3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

    张俊昊吴骁汪婷婷汪子书...
    734-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SUV3基因在肝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中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比较SUV3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RNA干扰技术在不同肝癌细胞中敲低SUV3,以及构建过表达载体在不同的肝癌细胞中过表达SUV3,研究SUV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调节作用.亚细胞组分分离实验用于研究敲低SUV3是否会导致线粒体DNA释放到细胞质中.用定量逆转录PCR技术研究敲低SUV3是否影响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两组间比较应用双侧t检验.结果 分析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SUV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中SUV3表达高的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定量RT-PCR结果表明SUV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MTS实验结果显示SUV3敲低的肝癌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肝癌细胞(P<0.01),SUV3过表达的肝癌细胞增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肝癌细胞(P<0.01).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UV3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过表达SUV3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敲低SUV3导致线粒体DNA总体水平降低(P<0.01)的同时伴随着细胞质中线粒体DNA水平升高(P<0.01),提示敲低SUV3导致线粒体DNA泄漏到细胞质中.敲低SUV3导致PD-L1表达升高(P<0.001),SUV3敲低的细胞中过表达TREX1降低细胞质中线粒体DNA水平,且能够抑制敲低SUV3导致PD-L1表达升高,说明敲低SUV3通过增加细胞质DNA水平诱导PD-L1表达.结论 SUV3基因可能在肝癌细胞中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本刊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743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伴肌肉减少症患者远期预后分析

    王曦旋张明尹晓春高波...
    74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否能改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标准治疗或TIPS治疗的肝硬化EGVB患者,共464例.治疗后长期进行规律随访.主要结局是无移植生存期;次要终点为再出血、显性肝性脑病(OHE).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的年龄(55.27±13.86)岁,男性286例.203例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261例患者为非合并肌肉减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2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队列中,TIPS组与标准治疗组患者的无移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31,95%CI:0.97~1.78,P=0.08).对于合并肌肉减少症的肝硬化患者,TIPS组无移植生存期较长(中位生存期:47.76 个月与 52.45 个月,x2=4.09,HR=1.55,95CI:1.01~2.38,P=0.04).对于非合并肌肉减少症的患者,2种治疗患者的无移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2,95%CI:0.78~1.88,P=0.39).无论是否合并肌肉减少症,TIPS均可延长患者的无再出血时间(非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中位再出血时间分别为 39.48 个月与 53.61 个月,x2=18.68;HR=2.47,95CI:1.67~3.65,P<0.01,肌肉减少症患者:中位再出血时间分别为39.91个月与50.68个月,x2=12.36;HR=2.20,95CI:1.42~3.40,P<0.01).相较标准治疗组,TIPS增加患者的1年OHE发生率(肌肉减少症患者:6.93%与16.67%,x2=3.87,P=0.049;非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2.19%与9.68%,x2=8.85,P=0.01);2种治疗组之间长期OH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合并肌肉减少症的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二级预防中,相较标准治疗,TIPS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移植生存期;而在非合并肌肉减少症的肝硬化EGVB患者中其优势并不突出.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肌肉减少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

    基于液质联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索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潜在血清代谢标志物

    雒夏李淑霞海龙刘帅伟...
    753-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液质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肝内胆汁淤积症(IHC)患者的血液差异代谢物,寻找潜在代谢靶点.方法 采集30例IHC患者(IHC组)和30名健康个体(健康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后,基于差异倍数和显著性进行初筛,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确定候选靶点,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这些特征代谢产物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 IHC组和健康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凝血以及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临床病情一致.进一步经血液代谢组学检测分析,筛选出与IHC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99种,其中15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多种葡萄糖、脂质和能量代谢.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0.9的包括1H-吲哚-3-甲醛、6-羟基-1H-吲哚-3-乙酰胺、苯丙氨酰色氨酸、1-甲基鸟酐、2.乙氧基-5-甲基吡嗪、对羟基苯甲醛、5-(2-氯苯基)-3,4-二氢-2H-吡咯、甲硫腺苷、丙氨酰异亮氨酸、安艾苦素、N-乙酰基-DL-组氨酸一水合物、N-甲基烟酰胺等12种代谢产物.根据差异代谢物的定量值计算对应的比值联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鉴别能力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后,得出变化上调及下调倍数前15个代谢物且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0.9的代谢物包括苯丙氨酰色氨酸、苯丙氨酰丙氨酸、5'.甲硫腺苷、安艾苦素、N-甲基烟酰胺.结论 苯丙氨酰色氨酸、苯丙氨酰丙氨酸、5'-甲硫腺苷、安艾苦素、N-甲基烟酰胺可能作为区分健康对照人群与IHC患者的潜在代谢标志物,其中N-甲基烟酰胺作为潜在标志物的意义较大.

    胆汁淤积症代谢组学诊断标志物血清

    本刊对医学名词使用的要求

    760页

    原发性肝脏恶性间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姜忠敏刘敏张春艳刘晓智...
    76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脏恶性间皮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截止目前文献报道16例.由于影像及形态学与普通肝癌相似性极高,故临床诊断困难.现报道1例新发现的65岁女性原发性肝脏恶性间皮瘤,并对已报道过的16例原发性肝脏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该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肝肿瘤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石棉肺诊断治疗

    以瘤样型反应性皮肤血管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1例

    何婷婷李昕宫嫚
    764-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1例少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瘤样型反应性皮肤血管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以期加深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并发症的警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诊断治疗瘤样型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瘘口封堵治疗胆管支气管瘘1例

    林志鹏邹旭公胡小龙黄大钡...
    767-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管支气管瘘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病理情况,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咳胆汁样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报道1例60岁男性患者因胆管支气管瘘成功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瘘口封堵治疗,后续随访3个月患者无再出现咳胆汁样痰.

    胆管支气管瘘介入治疗胆管细胞癌

    《中华肝脏病杂志》征订征稿通知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