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双月刊

2095-3232

chinaliver@126.com 

020-85252582,85252369

510630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于2012年创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杂志主要刊登肝胆胰外科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章,设述评、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手术视频等栏目,内容丰富实用,是肝胆胰外科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专业学术平台。2016年至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前进入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美国《化学文摘》在线版(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癌患者PD-1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李乐陈聪史赢陈金明...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D-1(sPD-1)水平和癌组织PD-1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于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1例肝癌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0~81岁,中位年龄58岁。ELISA法检测血清sPD-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PD-1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血清sPD-1水平、癌组织PD-1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血清sPD-1水平、癌组织PD-1表达与肝癌预后关系的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肝癌患者血清sPD-1水平中位数为1 365(589~3 315)ng/L。癌组织PD-1阳性率为95%(20/21),其中弱阳性表达11例,中度阳性表达9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癌患者术前血清sPD-1水平与癌组织PD-1表达强度成负相关(rs=-0.566,P<0.05);肝癌组织PD-1阳性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化程度成负相关(rs=-0.513,P<0.05),而血清sPD-1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成正相关(rs=0.536,P<0.05)。Meta分析显示,PD-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30,95%CI:1.02~1.65,P<0.05);而血清sPD-1水平与总体生存期无关(HR=0.95,95%CI:0.32~2.97,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sPD-1水平与癌组织PD-1表达强度成负相关,且二者均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肝癌组织PD-1表达程度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癌,肝细胞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预后Meta分析

    Clavien-Dindo分级和并发症综合指数在高龄肝癌肝切除术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

    朱任飞冯秋琪肖锋陈志...
    31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lavien-Dindo分级和并发症综合指数(CCI)在高龄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患者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35例)和对照组(<70岁,61例)。其中高龄组男29例,女6例;年龄70~82岁,中位年龄77岁;对照组男51例,女10例;年龄29~67岁,中位年龄43岁。分别采用Clavien-Dindo分级和CCI分析两组肝癌患者肝切除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高龄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分别为13、9例,对照组相应为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2,6.971;P<0.05)。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高龄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240)、390(65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5,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7±73)、(247±5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Ⅳ级分别为9、9、1例,对照组相应为14、16、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9,P>0.05);CCI评分分别为(16±8)、(16±9)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071,P>0.05)。结论:高龄肝癌肝切除术是安全的,Clavien-Dindo分级可指导危重患者处理,CCI可综合评估危险性,两者结合可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癌,肝细胞肝切除术高龄Clavien-Dindo分级并发症综合指数

    多影像融合超声引导激光消融精准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疗效

    储心昀李映安杨超戴已禾...
    317-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影像融合超声引导激光消融(LA)在特殊部位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多影像融合超声引导LA治疗的28例特殊部位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39~68岁,中位年龄55岁。病灶均为单发;直径0.5~1.9 cm;位于胆管或门静脉旁13例,胆囊旁8例,肝静脉旁7例。患者术前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手术规划,术中在多影像融合超声导航系统引导下对病灶实施精准激光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消融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疗效与生存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多影像融合超声引导下的激光消融治疗,无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恢复良好,顺利出院。25例术后AFP较术前降低,2例无明显改变,1例较前升高。术后6个月复查增强CT,28例患者中26例肿瘤完全消融,完全缓解率92.8%(26/28);1例肿瘤直径较术前缩小60%以上,部分缓解率3.6%(1/28);1例肿瘤直径无明显缩小,周围出现新发病灶,疾病进展率3.6%(1/28)。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良好占75%(21/28),较好14%(4/28),一般11%(3/28)。结论:多影像融合超声引导LA能使复杂、高风险的特殊部位肝癌消融手术更精准、简便、安全,提高了手术精确性,降低了手术风险,实现精准治疗。

    肝肿瘤多影像融合超声引导激光消融热消融

    揿针疗法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

    杨林青任松纪泛扑张健...
    32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揿针疗法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脾切除断流术的9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29~70岁,中位年龄5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揿针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揿针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揿针治疗。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等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恶心、腹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低钾血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揿针组平均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分别为(52±15)、(92±20)、(48±1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11)、(103±21)、(59±12)h(t=-3.556,-2.640,-4.328;P<0.05)。揿针组术后2 d恶心和腹胀程度VA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0(0)、0(0)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0(1)、0(2)分(Z=-2.401,-2.571;P<0.05)。揿针组术后4 d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3% (6/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6/46) (χ2=2.431,P<0.05)。结论:揿针疗法能促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

    肝硬化高血压,门静脉脾切除术断流术胃肠功能揿针疗法

    3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诊治及疗效分析

    于雁宾党受琴庄云龙许世友...
    327-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诊治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35例HAM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26~63岁,中位年龄48岁。病灶单发者32例,多发3例;最大直径1.1~15.3 cm,中位直径5.1 cm;位于左肝17例,位于右肝14例,同时位于左、右肝4例。分析35例患者诊治及疗效。结果:术前明确诊断HAML 5例,仅占14%;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3例,肝腺瘤4例,炎性假瘤1例,未明确诊断12例。33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切缘距病变1 cm以上或多发结节中较为孤立且直径较小者,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33例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HAML,免疫组化法染色HMB45阳性,其中混合型22例,血管型5例,肌样型4例,脂瘤型2例。另外2例术前行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均恢复顺利。所有患者预后良好,1例肌样型术后半年复发,行介入栓塞治疗控制良好,随访2年无明显进展;其余患者随访2年以上,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HAML为较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但临床可表现出一定的恶性倾向,其影像学检查通常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对于临床诊断困难者,病理检查可作为确诊依据。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条件允许者可作为首选。

    肝肿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外科手术射频消融

    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范清泉宋晓玲翁明哲顾钧...
    33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重建术后行ERCP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54例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4例,女60例;年龄6~91岁,中位年龄58岁。消化道重建术式包括Whipple术Child吻合48例,Roux-en-Y术60例,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46例。由经验丰富医师采用十二指肠侧视镜及单气囊小肠镜辅助行ERCP。观察ERCP操作时间、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3组ERCP操作时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组154例患者累计进行220次ERCP操作,成功完成胆、胰管插管183次。ERCP操作成功率为83.2%(183/220),临床治疗成功率为80.5%(177/220)。其中Whipple术后组、Roux-en-Y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组ERCP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6%(66/77)、86%(73/85)、76%(44/58),临床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3%(64/77)、82%(70/85)、74%(4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6,2.014;P>0.05)。3组ERCP操作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00(60)、130(93)、74(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463,P<0.05)。术后胰腺炎6例,均为轻型,经禁食、补液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Whipple术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7),Roux-en-Y术后组为1%(1/85),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组为12%(7/58)。结论:消化道重建术后行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团队协作下进行。

    消化道重建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安全性有效性

    U2AF2表达对肝细胞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莫钊鸿翟航苏日顺孟泓宇...
    336-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U2小核RNA辅助因子2(U2AF2)表达对肝细胞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U2AF2在HCC细胞系(HepG2、Hep3B、Huh-7和HCCLM9)及正常肝脏细胞LO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U2AF2在HCC细胞中的表达(shU2AF2-1、shU2AF2-2为实验组,sh-NC为对照组)。采用CCK-8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shU2AF2-1组和sh-NC组H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Western bolt检测shU2AF2-1组和sh-NC组HCC细胞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p-mTOR)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U2AF2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预后的关系。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HCC表达谱,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U2AF2在HCC中参与的信号通路。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LSD-t或t检验。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HCC组织U2A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U2AF2 mRNA表达水平随着HCC肿瘤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U2AF2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HR=1.86,1.85;P<0.05)。GSEA结果提示,U2AF2的高表达与mTOR通路密切相关,标准化富集得分(NES)为2.113(P<0.05)。qRT-PCR检测显示,U2AF2 mRNA在HepG2、Hep3B、Huh-7和HCCLM9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细胞LO2,其中以HCCLM9细胞的表达最高(F=26.003,P<0.05);shU2AF2-1和shU2AF2-2组HCCLM9细胞U2AF2 mRNA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0.09、0.41±0.13,明显低于sh-NC组的1.02±0.06(LSD-t=-7.643,-6.220;P<0.05)。CCK-8实验显示,shU2AF2-1组HCCLM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sh-NC组(t=-5.381,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shU2AF2-1组HCCLM9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低于sh-NC组(t=-7.903,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hU2AF2-1组HCCLM9细胞的p-mTOR水平明显低于sh-NC组,而两组mTOR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U2AF2在HCC中高表达,且U2AF2高表达和HCC的不良预后相关,U2AF2对H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mTOR通路实现。

    癌,肝细胞U2小核RNA辅助因子2(U2AF2)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预后

    胆囊结石合并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报告

    田广磊侯梅华李智德余波锋...
    342-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囊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s,MiNEN)属于罕见肿瘤,仅见少量个案报道,该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1,2,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例胆囊MiNEN,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胆囊结石病胆囊肿瘤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神经内分泌肿瘤

    腹腔镜下ALPPS右半肝切除一例(附视频)

    郭佳胤徐杰刘作金
    345-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ALPPS是2007年由Baumgar教授首次提出,其最初是为了防止术后残肝体积不足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侧肿瘤需要行右三叶切除或两侧肝脏多发肿瘤而残肝体积不足的患者[1,2]。ALPPS的出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外科医师在一步步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其实质就是传统的二步肝切除方法(two-stage hepatectomy)[3]。我国是肝细胞癌(肝癌)大国,每年约有30万人因肝癌死亡[4]。由于肝癌发病的隐匿性,许多初诊患者已丧失手术机会,ALPPS对于此类残肝体积不足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让患者获得治疗的机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2年5月行腹腔镜下ALPPS成功治疗1例肝癌合并肝右静脉受侵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癌,肝细胞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

    中晚期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暨肝癌类器官模型研究进展

    阎凯付雍章正涛卢文峰...
    348-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肝细胞癌(肝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3位,我国肝癌初诊患者仍以中晚期居多[1]。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并在肝癌中的应用,中晚期肝癌疗效得到逐步提升。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目的是减轻肿瘤负荷,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部分患者可通过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达到缓解,甚至获得二期手术切除[2]。然而,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仍不容乐观。研究表明,PD-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仅20%,接受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9.2个月[3,4]。因此,当前肝癌的系统治疗挑战与机遇并存,新药研发和精准预测肝癌药物应答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可供选择的肝癌疗效预测体系包括基因测序、体外细胞系建立与药物筛选模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肝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和类器官模型等。

    癌,肝细胞个体化医学类器官基因测序药物筛选疗效预测免疫治疗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