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教育
中华护理教育

月刊

1672-9234

zhhl.edu@263.net

010-65589546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室

中华护理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4年9月,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正式期刊。主要报道护理教育、科研动态、反映护理学科发展热点。本刊愿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护校学生、临床护士提供了解行业科技信息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科安宁疗护课程教学改革和成效分析

    刘金龙楼妍徐云佳俞伊莉...
    1455-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安心卡在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9月—10月,将安心卡运用于46名参加安宁疗护选修课程的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教育和终末期患者需求沟通"实验教学中。教学结束后,通过安心茶话屋参与者评价表、对目的抽取的8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受。结果 46名学生共选择了 138张安心卡,其中39张(28。3%)聚焦身体需求、39张(28。3%)聚焦心理需求、17张(12。3%)聚焦人际需求、43张(31。2%)聚焦精神需求。44名(95。7%)学生认为基于安心卡的学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40名(87。0%)学生认为基于安心卡讨论死亡更容易;40名(87。0%)学生表示会和亲人及医生讨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42名(91。3%)学生表示会完成自己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38名(82。6%)学生表示会鼓励家人和朋友完成他们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41名(89。1%)学生表示会向其他人推荐安心卡。通过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安心茶话屋活动趣味性与挑战性兼备,安心卡助力打破"讳死"语境、加深对安宁疗护的理解,期待安心卡与情境深入融合3个主题、7个子主题。结论 在安宁疗护课程中应用安心卡,可以促进学生对死亡及临终话题的讨论,加深其对安宁疗护内涵的理解,并助力其克服"讳死"心理、寻找生命意义。

    教育,护理安宁疗护本科生安心卡

    本科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武晓红李红梅郭丽红
    1462-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本科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与实践效果。方法 将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专业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个班80名学生。试验组采用"课前渗透中医文化,课中整合教学内容,课后见习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试点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调查试验组对教学方案的认可度。比较两组中医护理学理论、技能成绩和中医文化认同度及其各维度得分。结果 试验组中医护理学理论、技能成绩、中医文化认同度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85%以上学生认可改革后的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方案。结论 本研究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中医文化认同度。

    护理本科生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方案

    中职护理技术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张钰
    1468-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中职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 设计中职护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三阶五段"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库、设计教学评价;并将其运用于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级高中一年级护理专业某班40名学生中。通过课程成绩、课程结束后利用自设调查表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反映教学效果。结果 40名学生3学期的护理技术课程成绩依次为(88。08±3。34)分、(88。93±3。03)分、(91。33±2。66)分。对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知识技能获取、临床见习收获满意者占比77。5%~92。5%。结论 中职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可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教育,护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术教学改革

    基于行为风格的师生配对在NICU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丽娟徐兵杨丽君王一新...
    1472-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风格进行师生配对的临床教学方法,以及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至2023年实习于NICU的22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入科实习的108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112名实习生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教学的基础上,试验组在入科时进行行为风格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师生配对和任务分配,考核中增加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患儿家属和团队成员的不同行为风格进行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比较两组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习效果与带教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分高于对照组(71。56±6。07,68。79±5。74,t=3。48,P=0。001)。试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理查房综合成绩、带教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行为风格的临床护理教学能够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获得学生认可。

    行为风格理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临床实习

    护理本科生自我反思与洞察力及损耗敏感性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朱颖黄芸孙欣
    1477-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心盛现状,探讨自我反思与洞察力及损耗敏感性对护理本科生心盛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所高校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盛量表、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损耗敏感性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52名护理本科生自我反思与洞察力得分为(77。38±12。07)分,损耗敏感性得分为(32。80±10。90)分,心盛得分为(39。55±8。63)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反思与洞察力、损耗敏感性是心盛的影响因素(ΔR2=0。276)。结论 护理本科生心盛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加护理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护理本科生积极的自我信念,从而提高其心盛水平。

    护理本科生心盛自我反思与洞察力损耗敏感性

    介入手术室护士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

    房紫如赵文利苗晓慧彭会珍...
    1482-1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并分析介入手术室护士培训内容的需求属性,为介入手术室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Kano模型为指导,结合介入手术室护士现有的专科培训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和预调查编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6月—7月选取河南省296名介入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Kano模型属性划分、Better-Worse系数和重要度矩阵分析确定各培训内容的需求属性和改进优先顺序。结果 44项介入手术室护士培训内容中,包括23项必备型需求、11项魅力型需求、8项期望型需求、2项无差异型需求。满意度-重要度矩阵分析结果显示,7个条目划分在第一象限优势区,23个条目划分在第二象限待改进区,2个条目划分在第三象限次待改进区,12个条目划分在第四象限维持区。结论 介入手术室护士对各项培训内容的需求属性不尽相同,教育者应针对不同属性,修订或优化培训方案,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升培训效果和培训满意度。

    介入手术室护士在职培训Kano模型需求分析

    全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尹欣耿孟菲邸青方晓霞...
    1490-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评估和促进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10月—12月,选取我国6个行政区域各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进行调查,报告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平均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4172名护士被纳入研究。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总分为(69。54±13。37)分,其中建立和谐关系(72。56±17。15)分、敏锐倾听(77。14±18。99)分、确认患者问题(76。08±19。03)分,共同参与(52。71±22。46)分、传递有效信息(60。62±16。54)分、验证感受(70。62±18。84)分;以5%为间隔建立呈现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百分位数分布情况;以[0,56。17)、[56。17,62。86)、[62。86,76。23)、[76。23,82。91)、[82。91,100]将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划分为低、较低、一般、较高、高5个等级;不同年龄、职称、职务和工作年限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和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与从事临床工作时间密切相关,建议重点关注年轻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可将本研究结果作为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常模推广。

    护士沟通能力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决策辅助工具的构建研究

    陈曦胡欢婷黄丹丹陈海莲...
    1496-1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符合我国冠心病患者人群特点的健康行为决策辅助工具(patients decision-making aids,PDAs),为临床医务人员实施心血管健康行为医患共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Ottawa决策支持框架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形成健康行为PDAs框架初稿;经9名冠心病治疗与护理领域专家的2轮咨询形成工具框架;通过专家小组会讨论提取工具信息内容及可选方案;通过技术接受模型评价工具对6例患者及4名家属进行用户测评,修订形成PDAs。结果 第2轮专家函询一、二级项目协调系数分别为0。334、0。341(P<0。05);用户测评结果显示,感知有用维度得分(4。9±0。3)分,感知易用维度得分(4。3±0。7)分,外部特征维度得分(4。8±0。4)分。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决策辅助工具包括决策需求评估、心血管风险评估、信息支持、方案获益和风险、澄清个人价值观、决策辅助流程、工具信息、工具改进8项一级项目,33项二级项目,呈现形式包括彩色纸质版手册和电子版手册。结论 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PDAs具有科学性、适宜性,将最佳临床证据与患者价值观结合,为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决策提供参考。

    冠心病健康行为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医患共同决策

    老化自我知觉概念分析

    刘雪宁沈慧俐贾佳华吴林娜...
    1504-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化自我知觉的概念定义及内涵,为老化自我知觉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PsycINFO数据库中与老化自我知觉相关的研究。采用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法对老化自我知觉进行概念分析。结果 共纳入57篇文献,老化自我知觉包括贯穿整个生命发展过程、具有主观性及社会性、影响个体行为倾向3个属性;前置因素为一般人口学、家庭及社会、生理及心理因素;影响健康促进行为、健康结局、认知、心理及社会参与。结论 老化自我知觉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统一概念,未来还需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剖析老化自我知觉内涵,促进老化自我知觉概念的应用与发展。

    老年人老化自我知觉概念分析

    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的护理实践方案构建研究

    张倩杨与珍李俊英
    1510-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护理实践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从4篇证据总结、8篇临床实践指南、4篇系统评价中提取相关内容,结合对8名护士访谈的结果,形成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护理实践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实践方案。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4和0。291,专家权威系数为0。92。最终形成的参与癌症患者生命末期讨论护理实践方案,包括初次讨论的时机、讨论基本原则与目标、制订讨论计划、沟通态度与方式、沟通技巧与策略、参与讨论的最佳人选、参与讨论人员所需具备专业技能、躯体症状的讨论、心理情绪的讨论、社会支持的讨论、心灵照护的讨论、照护目标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末期讨论、再次讨论的时机、目标不一致的沟通策略、讨论的评价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实践方案,构建过程严谨可靠,内容设置主题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意义。

    护士癌症患者德尔菲技术生命末期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