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月刊

0254-1769

nursing@263.net

010-65561480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5室

中华护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数据库收录。主要报道护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践行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新时期的思考与行动

    吴欣娟王钰
    1541-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护理工作作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民健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护理领域面临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不均衡、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同时也存在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服务模式多样化等机遇。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文从重视护士队伍的整体发展和科学管理;提升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水平;加强护理服务的智慧化建设,促进服务的社会化和普惠性3个方面,对如何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进行论述,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改善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护士队伍建设护理管理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社系列期刊诚邀合作单位

    1547页

    泛血管疾病患者融合病房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鲍向英冯佳赵华兰美娟...
    1548-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组织-培训-应急-联合-质控"五位一体的泛血管疾病患者融合病房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 在文献研究及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形成泛血管疾病患者融合病房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实施精准、动态、智能化的全院床位统筹调配;制订多学科培训方案;建立急危重症病例救治保障机制;构建多学科护理团队联合管理的规范化路径;建立智能化及同质化的护理质量控制链。于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应用该管理模式,收集泛血管疾病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等指标,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应用泛血管疾病患者融合病房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模式期间,收治泛血管疾病患者5 416例,平均住院日为(6。11±0。73)d,治愈好转率为98。06%(5 311/5 416),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4。12%,无不良事件发生。泛血管疾病患者总体满意度得分从2022年第4季度的(92。74±1。68)分提升至2023年第4季度的(98。21±0。55)分(P<0。001)。结论 泛血管疾病患者融合病房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医院培养跨专业护理人才、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健康管理方式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切实提升了医院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患者就医体验感。

    泛血管疾病融合病房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研究就医体验

    621所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照护服务开展现况的调查研究

    苏清清高远宋咪邱晨...
    1555-1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照护服务开展现况,为完善医院骨质疏松性骨折照护服务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1月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21所医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照护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621所医院完成调查,其中三级医院432所(69。57%)、二级医院189所(30。43%)。95。00%以上的医院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饮食(98。55%)、用药(97。42%)、防跌倒(96。94%)、早期功能锻炼(96。62%)、骨质疏松(96。22%)等健康宣教;不足80。00%的医院对医护人员开展骨质疏松治疗(76。97%)和二次骨折预防(64。73%)相关专题培训;仅263所(42。35%)医院常规检查50岁以上骨折患者的骨密度,221所(35。59%)医院常规检查50岁以上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200所(32。21%)医院开展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专病门诊等特色服务,247所(39。77%)医院科室未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照护方案。缺乏专业照护团队(91。63%)、照护资源投入不足(88。08%)、缺乏政策支持(77。45%)被认为是阻碍开展相关照护服务的主要因素。三级医院部分照护服务开展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 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照护服务开展有待完善,建议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健康宣教内容与方式,加大老年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临床评估力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化照护能力,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促进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照护服务的建设与开展。

    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护理横断面研究

    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李鹤章梅云俞素芬唐林娜...
    1562-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并进行应用,旨在为提高医院随访效率,促进患者居家疼痛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包括患者自我报告平台和管理员操作平台2个平台;管理员操作平台由工作台模块、随访计划模块、随访结果模块、健康宣教模块和数据统计模块5大模块构成。2022年1月该系统在临床正式应用,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并比较系统应用前(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与应用后(2022年1月—2023年11月)患者随访完成率、用药依从率、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等。结果 该系统目前已在医院95个癌性疼痛相关病房推广应用。2022年1月—2023年11月,应随访4 248人次,实际完成随访4 127人次,随访完成率为97。2%,随访及时完成率为94。9%,系统自动随访率为40。1%,患者异常情况报告率为31。9%,患者异常情况报告及时处理率为89。1%;系统应用后癌性疼痛患者随访完成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应用后患者用药依从率由86。9%上升至91。0%、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由6。8%下降至5。2%、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由81。0%上升至8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智能化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系统能有效提高癌性疼痛患者出院随访率,促进患者居家癌性疼痛的管理。

    癌症疼痛随访信息化延续性护理肿瘤护理

    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研究方法的撰写要点

    《中华护理杂志》编辑部
    1567页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管理改进策略的研究

    冯小芳滕艳文朱雪梦李文玉...
    1568-1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改进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管理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为术肢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3年3月—2024年2月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1例和对照组236例,术后均采用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止血,试验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实施术肢管理改进策略,具体为开展逆向Barbeau试验,实现非闭塞性压迫,之后每小时减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肢管理,压迫强度以触及远端桡动脉搏动为指导,术后1 h首次减压,之后每2 h减压1次。比较两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中文简化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压迫时长、减压次数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对照组为44。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08,P<0。001);试验组中文简化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为(77。71±5。43)分,对照组为(74。66±5。8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4,P=0。001);试验组压迫时长(172±52)min、减压次数2(2,3)次,均低于对照组的(289±60)min、4(3,4)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施基于逆向Barbeau试验的桡动脉非闭塞性压迫法可降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术肢并发症,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长,减少减压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护士评估止血器压迫强度和减压时机提供客观依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途径Barbeau试验并发症舒适状况改善护理服务

    中华护理学会的使命、价值观及愿景

    1574页

    超声引导的肠道清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金晓蕾黄瑞回雪英郭祥勇...
    1575-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的肠道清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9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接受治疗的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5)。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的肠道清洁,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肠道清洁。比较两组干预前、第3天和第5天急性胃肠损伤超声评分及腹内压、干预前后急性胃肠损伤Ⅲ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急性胃肠损伤超声检查评分比较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7。478,P交互<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第3天和第5天,试验组急性胃肠损伤超声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胃肠损伤Ⅲ级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内压比较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47。128,P交互<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第3天、第5天,试验组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的肠道清洁有助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性胃肠损伤,降低腹内高压。

    重症急性胰腺炎超声肠道清洁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华护理杂志》

    15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