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月刊

0254-1769

nursing@263.net

010-65561480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5室

中华护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数据库收录。主要报道护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阶式肺康复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吕丹赵莹贺艳刘青...
    2053-2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进阶式肺康复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科、ICU、冠心病监护室等在2023年1月-6月收治的40例HFNC患者为试验组,2022年6月-12月收治的40例HFNC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实施包括病情稳定期、出院准备期、居家康复期的进阶式肺康复,且通过随访平台进行居家肺康复的依从性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及居家随访。比较干预前、出院后第2个月、出院后第6个月两组呼吸困难程度、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两组居家肺康复依从性。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呼吸困难程度、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比较,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出院后第2、6个月,试验组呼吸困难程度、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内,试验组居家肺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进阶式肺康复能改善HFNC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提高其运动自我效能和居家肺康复依从性,增强运动耐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经鼻高流量氧疗肺康复智随访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康复护理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

    赵凌燕王正翊徐淑芬杜田田...
    2062-2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肺康复方案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2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肺康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肺康复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肺康复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肺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肺康复可有效缓解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其运动耐力、肺康复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康复自我管理护理

    肺移植受者居家肺康复锻炼促进与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胡树菁孙菁王奕高宝...
    2070-2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移植受者居家肺康复锻炼的促进与障碍因素,为构建精准化的居家肺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8月-11月对20例肺移植受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运用传统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肺移植受者居家肺康复的促进因素主要包括机会因素(移植中心的康复管理、多元化的社会支持)、动机因素(康复益处感知、高水平康复自我效能、较强的康复动机、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运动习惯);障碍因素包括能力因素(身体功能障碍、康复知识缺乏)、机会因素(不利的康复环境、沉重的经济负担)、动机因素(运动恐惧、不适的运动体验和缺乏康复自律性)。结论 肺移植受者居家肺康复锻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策略促进肺移植受者开展居家肺康复,以期提高受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临床结局。

    肺移植居家肺康复影响因素分析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质性研究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肺康复维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明月田玉梅高娥王洁...
    2077-2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居家肺康复维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2月-2024年2月,选取在湖南省怀化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随访的392例慢阻肺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阻肺评价测试量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锻炼益处/障碍量表和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92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47%。从未进行过居家肺康复的慢阻肺患者占56。08%,居家肺康复的健康行为维持时间为1~3个月的患者占17。40%,4~6个月的患者占7。18%,7~12个月的患者占4。70%,1年以上的患者占14。6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合的运动场所、接受过肺康复健康教育、患慢阻肺前的运动习惯、锻炼行为感知水平和双向社会支持是慢阻肺患者居家肺康复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可解释38。5%的变异度。结论 慢阻肺患者的居家肺康复健康行为维持水平较低,应加强对慢阻肺患者及照顾者的运动康复健康教育,提升患者锻炼行为感知水平、社会支持的利用能力。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居家维持性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运动行为特征及预测因素分析

    唐欢陈贵华李琴周锡鑫...
    2084-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出院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特征并分析其预测因素,为实施全程、连续的康复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重庆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或老年科住院治疗的380例慢阻肺患者为调查对象,跟踪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采用 自行设计的一般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运动阶段变化量表、锻炼益处/障碍量表、慢阻肺患者运动自我调控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患者出院后的运动行为特征及预测因素。结果 纳入的380例慢阻肺患者出院后运动行为处于前意向阶段者53例(14。0%),意向阶段者97例(25。5%),准备阶段者103例(27。1%),行动阶段者75例(19。7%),维持阶段者52例(13。7%)。年龄、家庭月收入、日常家务、睡眠、运动习惯、本次住院康复史、近一年急性发作次数、居家氧疗、规律使用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呼吸困难程度、感知锻炼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抑郁是慢阻肺患者出院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 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出院后未养成规律的运动行为习惯,且其运动行为水平受个体特征、疾病因素、决策平衡、社会支持及心理等影响,提示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早期运动干预,增加干预的远期效果。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运动行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预测因素护理

    成人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

    甘肃省护理学会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2093-2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订成人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无创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评估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WHO指南制订手册》,通过3轮专家函询确定临床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和相关协会网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1日。筛选、提取、综合、评价证据并形成推荐意见,完成指南初稿,通过1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次专家共识会,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初稿,形成正式指南。结果 构建的指南涵盖了危险因素、高危部位、评估工具、评估时机与评估内容、无创通气设备的选择、敷料的选择、预防措施7个方面,包括7个临床问题、15条推荐意见。结论 成人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判断形成,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无创通气压力性损伤预防指南护理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患者自我管理的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杨瑒张晓菊...
    2095-2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订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患者自我管理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提高肿瘤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时针对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降低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减轻其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以循证方法为指导、临床需求为导向,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评价和汇总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论证会,对内容进行调整并达成共识,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共识"包括用药前信息获取、用药前风险因素识别、自我评估及主动报告、皮肤清洁、皮肤保湿、防晒、化妆、穿戴、家务活动、药物预防、常见处理方法共11个部分。结论 该"共识"可为临床护士指导肿瘤患者开展靶向药物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自我管理提供参考。

    肿瘤护理靶向治疗自我管理皮肤不良反应专家共识

    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张烁妮王俊杰张波刘雪兰...
    210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风险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归纳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风险影响因素。以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宁波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洗胃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R 4。2。1与Python 3。11统计软件分析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树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建立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混淆矩阵、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区分度指标Kolmogorov-Smirnov值、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值对4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估,选择最佳模型。结果 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树、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934~0。974)、0。878(0。843~0。913)、0。910(0。880~0。939)、0。917(0。889~0。94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树、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64~0。955)、0。877(0。824~0。931)、0。849(0。790~0。908)、0。873(0。819~0。928)。年龄、意识状况、D-二聚体与吸收毒物时间是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影响因素中重要性排序较为突出的4个特征。结论 4种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对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期间误吸发生风险有良好的辨别能力,且临床应用便捷,可为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和护理提供参考。

    急性中毒洗胃误吸风险预测模型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恐动症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王海珍周莉莉程鹏飞柯胜...
    2108-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和验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恐动症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7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330例PCI术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asso回归筛选PCI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R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330例PCI术后患者中有206例出现恐动症,发生率为6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手术、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自理能力分级、久坐行为、中文版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身体功能简表6b评分及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是PCI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1,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82。0%,Hosmer-Lemeshow检验x2=9。350,P=0。314,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采用5折交叉验证、10折交叉验证和Boostrop法进行内部验证,模型的平均C指数分别为0。778、0。774和0。800。结论 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PCI术后患者的恐动症,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策略和运动康复计划具有指导价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恐动症列线图预测模型Lasso回归护理

    医学名词规范化应用注意事项

    2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