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在高海拔地区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西宁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实施俯卧位通气,每次6~12 h,每天1次;对照组实施仰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机械通气6 h和12 h时的呼吸力学指标(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时间和安全性指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无脱落病例.两组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比较,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氧饱和度组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6 h时,试验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 h时,试验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02.00(60.00,153.00)h,对照组为126.00(108.00,156.00)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机械通气过程中,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海拔地区重症肺炎患儿中实施俯卧位通气安全、可行,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