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月刊

0254-1769

nursing@263.net

010-65561480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5室

中华护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数据库收录。主要报道护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宁疗护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郭俊晨许湘华刘超毅王英...
    517-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安宁疗护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为开展安宁疗护远程居家照护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以支持性照护模型为理论指导,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质性访谈初步拟订安宁疗护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2023年3月进行2轮函询,征询专家意见并修订方案,形成终稿.2023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10例患者初步应用该方案,采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远程照护满意度评价方案应用效果.结果 共16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其权威系数为0.928.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12%、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100%、25.00%,条目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18、0~0.1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93、0.210(P<0.001).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症状管理、生活照护、心理及精神照护、社会信息支持4个维度,疼痛管理、呼吸困难管理、胃肠道症状管理、咳嗽/咳痰管理等17个模块,涵盖37项具体实施内容.方案应用期间脱落1例患者,最终纳入9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其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60.22±7.41)分,处于高满意度水平.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可行性,可为医护人员开展安宁疗护远程居家照护实践提供指导.

    安宁疗护远程护理家庭护理德尔菲技术

    心理一致感视角下晚期癌症患者疾病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黄咏琪田霞王峥孙咪咪...
    526-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心理一致感视角下,探索晚期癌症患者的疾病应对体验,为识别其应对资源、制订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通过目的抽样,于2023年3月-5月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8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归纳出3个主题:①理解疾病经历,包括反思健康行为、正视患病事实、接受生命规律;②管理疾病威胁,包括应对多重困难、调动应对资源;③体会疾病应对意义,包括认同疾病应对意义、感知疾病获益、做好人生规划.结论 有效的应对资源可帮助晚期癌症患者应对患病过程中的多重困难.医护人员应加强癌症相关知识宣教,帮助晚期癌症患者挖掘积极应对资源,并强化疾病应对意义,从而增强患者的疾病应对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心理一致感晚期癌症应对体验质性研究护理

    日本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宁疗护及启示

    彭梦云原田奈穗子齋藤信也
    5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WHO呼吁全球医疗保健工作者重视非癌症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目前国内安宁疗护主要以癌症患者为中心,在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中的实践和发展相对薄弱.近年来,日本开展的心血管疾病安宁疗护经实践验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终末期症状,提高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该文介绍了日本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规模及需求、团队成员及协作、介入时间、评估与筛查、服务内容与流程、质量评价及困境等,提出对国内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安宁疗护的启示,为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宁疗护提供借鉴.

    心血管疾病安宁疗护姑息护理

    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研究方法的撰写要点

    539页

    临终患儿父母哀伤辅导的证据总结

    韦双双游雪梅杨莉洁李繁荣...
    540-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临终患儿父母哀伤辅导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专业学会及政府网站中关于临终患儿父母哀伤辅导的文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8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资料提取以及证据汇总.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1篇.从多学科团队组建、评估、哀伤辅导的时机、住院期间哀伤辅导、临终时哀伤辅导、死亡后哀伤辅导6个方面汇总了24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汇总了临终患儿父母哀伤辅导的最佳证据,建议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景、父母的文化背景及意愿,审慎地选择并应用证据.

    临终关怀双亲居丧循证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程琳李媛媛裴贝李欢...
    547-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分析安宁疗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真实体验,旨在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志愿者进行培训、给予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Scopus、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安宁疗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3年11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提取出49个主题,归纳出10个新的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①安宁疗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复杂多样;②安宁疗护志愿者面临多重挑战;③安宁疗护志愿者应对挑战的态度积极、方式多样;④安宁疗护志愿者感知到志愿服务的双重益处.结论 安宁疗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复杂.在招募志愿者时,建议医护人员评估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及心理状况;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引导其建立和维持积极心理体验,减轻负性情绪,同时强化培训和支持系统,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安宁疗护志愿者体验质性研究Meta整合护理

    网络哀伤辅导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进展

    张淼淼张丽闫荣丁敏...
    556-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哀伤辅导是安宁疗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缓解临终患者及丧亲者的哀伤情绪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作为开展哀伤辅导的一个新型平台,具有跨时间及空间、匿名性、灵活性等优点.该文针对网络哀伤辅导相关理论模型、应用载体、干预方法、可行性及效果评价工具或指标进行综述,分析利用网络开展哀伤辅导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临床实践建议,旨在为国内医护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推进网络哀伤辅导在安宁疗护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安宁疗护哀伤辅导网络综述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验证

    车旭乔东鸽王红霞曹齐争...
    562-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验证其内部路径并为优化模型指导下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7月-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2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血液透析患者知识水平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进行统计描述,对各量表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AMOS 24.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疾病知识对自我管理、疾病知识对治疗依从性无影响(P>0.05),自我效能对治疗依从性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总效应0.382,直接效应0.183,间接效应0.199,P<0.05),社会支持对治疗依从性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总效应0.699,直接效应0.300,间接效应0.399,P<0.05),自我管理对治疗依从性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总效应0.183,直接效应0.183,P<0.05).结论 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制订干预策略时,应侧重动机和行为技巧因素对治疗依从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社会动机在模型中重要路径作用,以提高患者整体的治疗依从性水平和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护理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参与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田思颖李苏爱刘梦娆李佩佩...
    569-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参与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开展认知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9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与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10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中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参与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全面感知(感知任务特征、感知任务技巧、感知训练心态);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驱动因素(内驱因素、外驱因素);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结局改变(认知、言语功能改变;运动功能、行为方式改变);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的情感觉察(训练前持续封闭自己、训练中逐渐关注外物、训练后找寻生命价值).结论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干预手段的多样性,发挥患者参与训练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的作用,提高训练依从性,关注其精神世界,给予医疗支持、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其重新找回生命的价值,在认知干预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促进其认知改善,延缓认知恶化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轻度认知障碍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干预护理体验质性研究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华护理杂志》

    5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