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王兴

月刊

1002-0098

cjst@cma.org.cn

010-85158255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4-2023年口腔微生物与再生医学领域研究进展文献分析

    文晋丁文婧蒋欣泉
    463-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微生物与再生医学领域相关文献趋势、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方向.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4-2023年间口腔微生物与再生医学领域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6.2.R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设置时间切片、选择节点类型选择和应用g指数(g-index)进行筛选,对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3年期间口腔微生物与再生医学领域文献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发文量首次突破百篇,到2022年达到134篇,且被引频次高达3 363次.中国和美国的发文量处于前列,但美国和德国文献的中介中心性领先.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学科领域以口腔医学、交叉学科、材料学和免疫学为主,干细胞、支架材料、肠道微生物为高频关键词,而聚类分析提示炎症、药物递送和抗菌活性为持续的研究主题.近年来,"组织再生""肠道微生物"和"颌面部手术"的研究热度上升,预示这些内容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结论 近10年来,关于口腔微生物与再生医学领域的文献发文量及其引用频次逐年上升,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理解口腔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开发新的再生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医学口腔医学微生物学文献分析

    种植体周炎探诊深度与影像学骨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高旭阳戴世爱冯向辉释栋...
    472-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炎患者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PD)与影像学骨水平(rBL)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种植体周炎患者24例,涉及患病种植体30枚,另从200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有电子检查记录的种植体中,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取30枚健康种植体作为对照.在保留种植修复体的前提下,使用Williams牙周探针以轻力(约0.2 N)测量PPD(种植体袋底到黏膜边缘的距离),记录各种植体颊侧、舌侧、近中及远中共4个位点的PPD.应用根尖片测量健康种植体近远中影像学骨水平(rBL,种植体颈部参考点与骨缺损最根方位点之间的距离),应用根尖片和锥形束CT分别测量种植体周炎种植体近远中及颊舌侧rBL及骨缺损宽度(DW),并记录骨缺损类型.应用x2检验、Spearman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PD与rBL的相关性及临床探诊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30枚健康种植体的近中、远中共60个位点和30枚种植体周炎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共120个位点,共计180个位点的PPD与rBL显著正相关(r=0.64,P<0.001).x2检验显示种植体周炎种植体中,rBL≥1 mm与PD≥6mm显著相关[优势比(OR)=8.1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种植体颌位和检查位置后,rBL与PPD仍然存在统计学关联,以rBL<1 mm为参照,rBL≥1 mm 且<2 mm 组、rBL≥2 mm 且<3 mm 组及 rBL≥3 mm 组与 PPD 间的 OR值分别为 6.23(P=0.014)、2.77(P=0.183)和10.87(P=0.001).结论 种植体周炎种植体的PPD与rBL呈显著正相关,在保留修复体的前提下,PPD可作为辅助判断种植体周骨水平的临床检查指标.

    牙种植骨质吸收口腔种植治疗种植体周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影像学检查边缘骨吸收

    唾液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春叶顾挺夏舒王瑜...
    479-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唾液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CASTLE)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并筛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满足唾液腺CASTLE诊断的病例.共收集7例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1~7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免疫组化、预后等特点.结果 7例唾液腺CASTLE均位于腮腺;病史1个月~1年,1例患者伴有面部麻木,1例偶有肿胀感;影像学上,4例考虑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待排.显微镜下,4例肿瘤累及周围腺体组织,所有肿瘤具有多少不一的淋巴组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其中5例呈淋巴上皮癌样,2例呈鳞状细胞癌图像;淋巴上皮癌样肿瘤细胞除表达CD5外,还可表达CD117,呈鳞状细胞癌图像的病例局灶或部分表达CD117;所有病例均无EB病毒感染.6例有随访信息的患者均行术后放疗,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唾液腺CASTLE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需与淋巴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鉴别,患者预后尚好,CD5在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病理学,临床唾液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抗原,CD5

    关于使用牙位新标示法的说明

    485页

    牙周炎症环境中内皮细胞焦亡现象的体内外研究初探

    李蕊王晓雨叶庆元王垭铮...
    486-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外模型观察牙周炎局部组织内皮细胞在炎症环境下是否发生焦亡,为探究牙周炎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牙周病2018年新分类标准收集无全身疾病、牙周健康者及Ⅲ~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龈组织中焦亡标志性蛋白消皮素D(GSDMD)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每组通过结扎3只小鼠上颌第二磨牙2周建立牙周炎模型(结扎组),使用显微CT(micro-CT)检测小鼠牙槽骨吸收情况(以不做结扎处理的小鼠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对健康及炎症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与GSDMD共定位进行定量分析;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质量浓度为0.5、1.0、2.5、5.0、10.0 mg/L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联合腺苷三磷酸(ATP)处理HUVECs,同期设置0 mg/L Pg-LPS组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HUVECs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SDMD的N端结构域(GSDMD-N)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SDMD蛋白表达及分布,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HUVECs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GSDMD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且表达水平较健康组织显著升高;micro-CT结果显示,结扎组小鼠上颌第二磨牙周围牙槽骨吸收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多(t=8.88,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结扎组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GSDMD与CD31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Pg-LPS联合ATP模拟的炎症环境中,HUVECs细胞膜上出现不同大小的孔洞,呈现典型的细胞焦亡形态,其中2.5 mg/LPg-LPS+ATP组细胞膜上孔洞最多且扩张融合,细胞有裂解死亡的趋势.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5和5.0 mg/L Pg-LPS+ATP组焦亡标志性蛋白GSDMD-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F=3.86,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5 mg/L Pg-LPS+ATP组较对照组GSDMD 平均荧光强度升高最显著(F=35.25,P<0.001).CCK-8 结果显示,0.5、1.0、2.5、5.0 和 10.0 mg/L Pg-LPS+ATP 组细胞增殖相对值(分别为 0.52±0.07、0.57±0.10、0.58±0.04、0.55±0.04 和 0.61±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2)(F=39.95,P<0.001).PI染色结果显示,PI阳性细胞数占比在2.5 mg/L Pg-LPS+ATP组最高[(56.07±3.22)%](F=88.24,P<0.001).结论 牙周炎症环境中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焦亡现象,提示内皮细胞焦亡可能是造成牙周炎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牙周炎内皮细胞细胞焦亡脂多糖腺苷三磷酸

    本刊对论文摘要写作的要求

    495页

    牙髓干细胞用于牙再生的新进展和新方向

    马琳刘安琪郭皓轩昆...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得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牙髓、牙本质和牙周再生一直是牙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以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与再生技术已初步实现类牙组织再生.如何提高再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实现精准、靶向和可控的功能性牙再生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牙髓干细胞在牙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归纳牙髓干细胞基本特性并浅析研究热点,为实现稳定高效的牙再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转化应用思路.

    再生医学牙髓干细胞乳牙牙髓干细胞牙再生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甲基化修饰在牙根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甘鑫琰李奇文袁泉
    5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表观修饰调控,包括组蛋白甲基化、DNA甲基化、RNA甲基化等,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牙根发育由上皮和间充质细胞共同完成,涉及多种细胞与分子的相互作用.近年大量研究显示,甲基化修饰对牙根发育发挥关键调控作用,这逐渐拓展了牙根发育的调控机制网络.本文综述牙根发育过程中甲基化修饰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新进展,以期为牙根缺失或短根畸形诊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牙根甲基化组蛋白类DNA修饰甲基酶类表观遗传

    骨窗技术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陈旖婷侯本祥
    507-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窗技术是指在病变表面完整的骨板上进行切割以形成骨窗和游离骨块,从而获得手术入路,并在手术最后阶段将脱位的骨块重新放置到原位的手术方法.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此技术有改善手术视野和可操作性、减少术后骨缺损、促进病变区域骨愈合、维持颌骨轮廓完整性等优势.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制备骨窗是进行后续操作的重要前提,但在术区位置靠后或病变表面骨皮质厚而完整等情况下完成此步骤较困难,同时游离骨块复位后能否稳定在原位也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数字化导航技术和骨腔填塞材料的辅助应用可能有助于改进骨窗技术,为疑难病例患牙的保留提供更多可能.

    根尖周炎骨窗技术骨盖技术显微根尖手术超声骨刀数字化导航技术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沈敏建王曼婷蒋文翔吴志芳...
    51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罕见的局部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典型症状为牙齿萌出异常,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鬼影牙".ROD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应根据病例情况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口腔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序列治疗.本文详述了ROD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牙齿微观结构和治疗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牙体发育异常区域性牙发育不良鬼影牙萌出异常牙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