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王兴

月刊

1002-0098

cjst@cma.org.cn

010-85158255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三磨牙全周期健康管理刍议

    任建岗赵吉宏
    753-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磨牙阻生率越来越高,引起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第三磨牙的处理以直接拔除为主,治疗模式的系统性和多元性明显不足.笔者首次提出第三磨牙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概念,并提出第三磨牙全周期健康管理的窗口应前移至牙胚期.对发现有严重风险的第三磨牙牙胚,应该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对正常萌出的第三磨牙应尽力维护其健康,使第三磨牙长期行使功能.对无症状的阻生第三磨牙,应严密观察、慎重拔除,必要时可以通过正畸、自体移植等技术使其得到功能化利用.对有症状的阻生第三磨牙,应按照功能性牙槽外科原则,应用微创化技术和器械进行拔除,减轻手术创伤,防止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磨牙,第三牙胚全周期牙槽外科健康管理

    关于"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投稿的说明

    758页

    阻生第三磨牙分类的若干问题探讨

    贾森薛洋胡开进
    759-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生第三磨牙的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术式选择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阻生第三磨牙分类在上颌分类和下颌分类标准上具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阻生第三磨牙的各种分类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对阻生第三磨牙进行更加全面统一的分类建议,以形成可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分类方法.

    牙,阻生磨牙,第三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分类法

    术后疼痛管理——牙槽外科舒适治疗的基本保障

    张伟许向亮
    76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舒适治疗作为新质临床理念日益获得接受.疼痛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且为患者就诊第一关切,是牙槽外科必须面对的临床问题.本文概括了疼痛认知、术后疼痛的影响及临床疼痛分级,探讨术后疼痛管理的意义,归纳临床常用镇痛药物,介绍了舒适治疗与舒适化治疗的理念及技术.笔者提出,牙槽外科要达成舒适治疗首先应解除术后疼痛.术后疼痛不可仅实施临时止痛,而应以围手术期为重点阶段进行术后疼痛管理,在疼痛发生前运用超前镇痛的方案,结合非药物性方法,为患者达到舒适治疗的目标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本文旨在提示牙槽外科工作中应全面管控术后疼痛,以舒适治疗理念引导、推动相应技术的普及,降低手术对身心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轻松、舒畅、愉悦地接受诊疗及康复的全过程.

    牙槽外科术后疼痛疼痛管理超前镇痛舒适治疗舒适化治疗

    2024年本刊投稿须知

    770页

    《增殖性疣状白斑:标准化评估和报告的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张珊珊刘传霞陈谦明
    77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殖性疣状白斑(PVL)是一种特殊的口腔白斑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癌变率的特点.2021年由美国口腔和颌面部病理学学会和北美头颈病理学家协会推出"PVL:标准化评估和报告的专家共识指南",并将PVL分为四类:①非反应性的波纹状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②非反应性的大面积过度角化的上皮增生;③鳞状细胞癌或疑为鳞状细胞癌;④不符合上述任何类别.本文对指南中PVL的新分类进行解读,以期为PVL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白斑,口腔增殖性疣状白斑国际共识指南指南解读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

    本刊对论文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776页

    术前口服布洛芬对种植体植入术后疼痛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郜康魏雪竺赵彬刘之光...
    77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术前口服布洛芬的超前镇痛方案对单枚后牙种植体植入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纳排标准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例)就诊的要求植入种植体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布洛芬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5 min 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安慰剂,并在术后3 d内接受相同的镇痛方案.通过数字评定量表(NRS)统计患者术后30 min和4、6、8、24、48、72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4~6 d额外镇痛药使用量.结果 研究共入组82例患者,失访脱落7例(对照组4例、布洛芬组3例),共计75例(对照组37例、布洛芬组38例)患者完成试验,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布洛芬组患者术后4、6、8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0(0.0,2.0)、1.0(0.0,2.0)、1.5(0.0,3.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2.0(1.0,3.0)、3.0(1.5,4.0)、2.0(1.0,4.0)分](Z=-1.99,P=0.047;Z=-3.01,P=0.003;Z=-2.10,P=0.036).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8.4%(7/38)和27.0%(10/37)的患者于术后4~6 d额外服用镇痛药,两者额外服用镇痛药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P=0.373);对照组与布洛芬组术后额外用药量分别为[0.0(0.0,1.0)粒]与[0.0(0.0,0.0)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8,P=0.439).结论 布洛芬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种植体植入术后疼痛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

    镇痛疼痛超前镇痛疼痛管理布洛芬种植体植入

    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残余牙囊对邻牙牙周健康影响的研究

    李婷婷王超凡蔡育李志政...
    784-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残余牙囊是否对邻牙牙周健康产生影响,为第三磨牙拔除后残余牙囊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研究前瞻性纳入2020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并拔除双侧下颌埋伏第三磨牙的患者82例.采用自身对照,将每例患者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拔除第三磨牙并彻底刮除残余牙囊组织)和B组(拔除第三磨牙后不对留存的牙囊组织作任何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双侧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指标及牙槽骨高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均成功拔除,均未发生出血、创口感染、干槽症、下唇麻木等不良反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面部肿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A组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2.67(2.00,3.67)mm]显著小于B组[4.00(3.00,5.00)mm](Z=-6.55,P<0.001);A组第二磨牙远中临床附着丧失[1.00(0.00,3.00)mm]显著少于B组[3.00(2.00,5.00)mm](Z=-5.99,P<0.001);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釉质牙骨质界的距离[(1.86±1.34)mm]显著小于B组[(3.04±1.89)mm](t=-6.87,P<0.001).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42.3%(11/26)]显著高于B组[0(0/26)](P<0.01),而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63.3%(19/30)]与B组[46.7%(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残余牙囊可对邻牙的牙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拔除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术中刮除残余牙囊有利于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尤其是20岁以上的患者.

    下颌骨磨牙,第三牙,阻生牙囊邻牙牙槽骨牙周组织

    牙冠切除术结合支抗钉牵引分阶段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研究

    王菲闫子玉许向亮林深...
    791-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牙冠切除术结合支抗钉牵引,分阶段拔除紧邻下颌管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方式,探讨牙根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牵引夹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紧邻下颌管的患者49例(共53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一期手术行牙冠切除术及牵引钉植入,通过牵引钉及橡皮筋施加约5.886 N力量牵引,当牙根远离下颌管之后,二期手术取出预留牙根.通过对患者与阻生牙基本信息、牵引钉植入与牵引情况、影像学测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不同牵引角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52颗患牙剩余牙根移动距离为(1.80±0.92)mm,牵引总时长为(32.9±7.9)d,预留牙根移动距离与牵引夹角、年龄、性别、牙根数目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等指标均显著相关(P<0.05).牵引夹角越小,预留牙根的移动越显著(P=0.044).1例患者的1颗患牙(1.9%,1/53)在牵引过程中出现下唇感觉异常.结论 牙冠切除术结合快速牵引技术,分阶段拔除紧邻下颌管的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方法,可使预留牙根快速移动,减少下牙槽神经损伤风险.牵引夹角是影响牵引效率的重要因素,术中减小牵引夹角,可加快牙根移动的效率.根据年龄、性别、牙根数目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等指标可以预测牵引效果.

    牙,阻生下牙槽神经牙冠切除术支抗钉牵引牵引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