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高君伟刘皋林
    1209-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困扰着全球约10%的人群,因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物等传统的合成抗风湿药(DMARDs),大分子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物如英夫利昔单抗、托珠单抗等生物DMARDs,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巴瑞特尼等等小分子靶向DMARDs。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非常重要,不论是传统的DMARDs还是新型的生物或靶向DMARDs。天然类药物由于靶点广泛、安全性好,以及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潜在作用,如姜黄素、白藜芦醇、火把花根等制剂,在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中显示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良好开发前景。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治疗抗风湿药天然类药物

    人工智能技术在超说明书用药循证中的应用研究

    邱凯锋王则远何志超付凯利...
    1212-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中广泛存在。2022年3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要求,超说明书用药必须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才能实施。循证决策需要对相关海量证据进行查找、筛选、评价,但医学证据的指数倍增长使得海量的数据信息成为循证的瓶颈和挑战。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其可实现自动化证据搜索、分析、汇总和追踪,从而帮助临床药师更快速、更准确、更全面地获取关键信息,并降低人为误差的风险。聚焦超说明书用药循证决策中的痛点,基于BioBERT、T5、UnifiedQA和GPT-2等AI技术,以满足循证流程的语义搜索、文本分类、信息抽取、决策内容生成等功能,笔者最终开发了EviMed系统,实现了全球海量医学证据的实时搜索并自动进行分析和AI辅助决策,具备快速、全面、准确、可自动更新的特点。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促进了超说明书用药循证决策的高效化和规范化。

    药物疗法超说明书用药循证医学人工智能

    雷公藤属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王江瑞蔡蓓蕾王学政王磊...
    1219-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雷公藤属雷公藤、昆明山海棠、东北雷公藤三味中药为基础,整合其中药及复方知识,以现有文献型数据库、药代动力学和毒性在线预测平台(ADMETlab 2.0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数据库)、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以及2020版《中国药典》为数据整理制作基础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重新关联及建设。雷公藤属数据库(TWD)共收集相关中成药方剂14首,方剂相关药材53味,相关化学成分4 000余个,相关疾病靶标2 000余个,相关疾病20种,内容涵盖药材产地、性味归经、指标成分、配伍禁忌、现代应用等多个维度。包括药材、方剂、成分、靶标、疾病5个子数据库及1个分析系统,通过主数据库与二级表建立超链接,实现各个数据库表数据的交互检索。通过整理、融合专业知识,结合数据库的专业前沿技术,使用中英文对照形式建立的TWD,将雷公藤属的中药信息系统、准确、全面、综合、可视化地呈现,为雷公藤属植物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推动雷公藤属领域研究国际化。

    雷公藤属数据库中英文对照中药及复方数据库可视化

    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及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颖程莹莹史启今高琛...
    1223-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子仁在采收、晾晒、脱皮、风选、运输、储存过程中均易滋生黄曲霉菌,并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严重影响了柏子仁的质量,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加强柏子仁等油性中药的规范化贮藏管理,本文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及脱毒方法进行综述。发现检测方法中应用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自动化等优势。脱毒技术中采用生物脱毒法更为高效环保,利用不产毒菌发酵液的降解作用,能有效去除累积的真菌毒素;天然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菌的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

    柏子仁黄曲霉菌黄曲霉毒素B1检测脱毒

    外用甲硝唑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王建波
    1228-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硝唑是硝基咪唑衍生物,具有抗寄生虫、抗菌、抗炎等多重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外用甲硝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皮肤科药物,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玫瑰痤疮、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本文就外用甲硝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回顾。

    甲硝唑外用制剂玫瑰痤疮痤疮脂溢性皮炎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荟萃分析

    施月石秀杰赵明明张一凡...
    123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Wan Fang、CBM、VIP等数据库,搜集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按Cochrane协作网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分析火把花根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共703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火把花根片治疗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04~1.48,P=0.02)、降低24h尿蛋白(MD=-1.51,95%CI:-2.47~-0.55,P=0.002)及血尿素氮(MD=-0.53,95%CI:-0.71~-0.34,P<0.00001)、改善血清白蛋白(MD=3.48,95%CI:2.72~4.25,P<0.00001)、减少尿红细胞(MD=-11.46,95%CI:-18.29~-4.64,P=0.001)等方面均有优势,但在降低血肌酐及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慢性肾小球肾炎火把花根片慢性肾炎荟萃分析

    火把花根片联合益肾消浊方治疗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杨思齐王天蒙王耀光
    1241-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联合益肾消浊方对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国医堂门诊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片联合益肾消浊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火把花根片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疗效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共纳入患者治疗组56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男32例,女24例,对照组男36例,女22例。治疗组年龄(51.09±14.33)岁,对照组(50.05±12.23)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6%比75.9%,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甘油三酯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联合益肾消浊方可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火把花根片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临床观察

    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

    黄莉吉王婷朱鹏飞刘敬顺...
    1247-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98例G3A3期DKD患者。将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芪葵颗粒和火把花根片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以及血清miRNA-21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98例G3A3期DKD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32例,中药组66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UACR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胱抑素C和UACR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4.60±2.09比6.75±2.14,(1.70±0.46)mg/L比(2.03±0.58)mg/L,625(426, 1 306) mg/g比781(560, 1 462) mg/g,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o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液TGF-β1和LN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39±46) μg/L比(172±51) μg/L,(20.5±9.4)比(28.7±11.5) μg/L,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iRNA-2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RNA-21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76.5%±10.6%比65.2%±8.3%,P<0.05)。结论: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可改善G3A3期DKD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排泄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为通过上调miRNA-21表达和抑制TGF-β1表达,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LN和Ⅳ型胶原而实现。

    糖尿病肾病G3A3期芪葵颗粒火把花根片小分子核糖核酸-21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成药的临床证据分析

    倪世豪董晓明刘浩辉何星灵...
    1253-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18种中成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6个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了截至2023年3月16日所有中成药治疗COVID-19相关的临床研究。对比分析了18种中成药的基本特征、研究样本量、干预措施及主要结局,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其证据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疏风解毒胶囊等18种中成药均能有效缓解COVID-19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核酸转阴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患者的转重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论:18种中成药对于COVID-19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

    中成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证据

    红花平疣颗粒治疗扁平疣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俞俊霞台宗光程婷婷朱全刚...
    1270-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网络药理学系统分析红花平疣颗粒治疗扁平疣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及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红花平疣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医药证候关联数据库(SymMap数据库),筛选出红花平疣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出扁平疣的相关靶点;借助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图,并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红花平疣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数据库Ma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红花平疣颗粒中主要指标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157个活性成分,94个核心靶点。此外,红花平疣颗粒可能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扁平疣的作用。HPLC结果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6~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3%,平均回收率为96.17%~101.85%,RSD为2.19%(n=6),其平均含量为0.0576 mg/g。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红花平疣颗粒治疗扁平疣的作用机制,并对筛选出来的质控指标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了定量研究,该研究为红花平疣颗粒治疗扁平疣的药效学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扁平疣红花平疣颗粒网络药理学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