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疫区36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辛彩焕熊辉
    927-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能力。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收集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6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入选者均来自非疫区,男女比例8∶1,中位年龄47.5(36.5,57)岁,32例(88.9%)来自农村,28例(77.8%)有病畜接触史,27例(75.0%)春夏季发病。36例(100%)均有发热,32例(88.9%)以“发热待查”收治,其它主要表现有关节痛(55.6%)、脾大(52.8%)、淋巴结肿大(38.9%)、多汗(38.9%)、肌痛(25.0%)、睾丸肿痛(19.4%)、肝肿大(16.7%)、脊柱炎(11.1%)。3例(8.3%)出现全血细胞减少,2例(5.6%)诊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入选者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45(30.5,78.75)天;26例(72.2%)通过分离鉴定出布鲁杆菌确诊,10例(27.8%)通过试管凝集试验确诊。入选者分别接受四环素类、利福平、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或复方新诺明双联或三联抗菌治疗,34例(94.4%)治疗后2~3 d体温降至正常。结论:非疫区布鲁菌病易被漏诊或误诊;临床医师若遇到发热患者合并关节痛、多汗、肌痛、睾丸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脊柱炎等表现,应询问牛羊接触史并警惕布鲁菌病可能。

    布鲁菌病发热血清学检测培养噬血细胞综合征

    NK和NKT细胞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影响

    杨琬芳许晶张耀方王青...
    93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K和NK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血液病研究所初诊的172例成年AML患者,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105例作为做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AML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预后的关系,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K和NKT细胞激活受体DNAM-1和抑制受体TIGIT、TACTILE的mRNA和相应分子的表达,分析其与AML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和健康者相比,AML患者的NK和NKT细胞中位百分比较低8.77% vs 10.93%(P=0.006),0.55% vs 1.15%(P=0.003);NK细胞百分比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成负相关性(r=-0.313,P=0.044);NK和NKT细胞的中位百分比越大其危险度分层越低(P<0.05);NKT细胞的百分比较高的AML患者有较好的OS和DFS(P<0.05);NK细胞的百分比与AML患者的OS和DFS的关系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NK和NKT细胞的激活受体DNAM-1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P<0.05),而抑制受体TIGIT和TACTILE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高(P<0.05);诱导治疗缓解、部分缓解和难治患者NK和NKT细胞中位百分比分别为10.32%、11.04%与10.56%,0.37%、0.41%和0.3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的NK和NKT细胞百分比降低具有特异性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同时其激活受体DNAM-1表达较低而抑制受体TIGIT、TACTILE的表达较高,这可能限制其细胞毒性并促进了AML的免疫逃逸;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甚至有望成为治疗AML的潜在靶标。

    NK细胞NKT细胞AMLDNAM-1TIGIT

    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

    吴蓉菊向平超
    939-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的特点,寻找有效识别该表型的生物标志物,并可预测急性加重风险。方法:此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从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COPD患者共190例,按照入选前一年的急性加重次数分为频繁急性加重组(98例)和非频繁急性加重组(92例),分别选取急性加重期(AE期)以及稳定期两个时期,记录基础CAT评分、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2组患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测定血中及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白介素-8(IL-8)、白三烯B4(LTB4)、8-异前列腺素(8-iso-PG)和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时期各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将血EOS按不同计数方式(绝对值以及百分比)进行分组,分别对比上述各项数据,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随访两年,记录年急性加重频率。结果:所有患者AE期血及EBC中的IL-8、LTB4、8-iso-PG和EOS中位数均高于稳定期,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AE期的IL-8(EBC)、稳定期的8-iso-PG(血)、随访两年的年急性加重次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E期的IL-8(EBC)和随访期两年的年急性加重次数与不同加重次数分组呈正相关(P<0.05)。将患者按血EOS绝对值100个细胞/µL(0.1)、300个细胞/µL(0.3)为界值分组后,稳定期的8-iso-PG(EBC)、LTB4(血)与分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将血EOS按百分比2%分组后,稳定期的LTB4(血)仍随血EOS百分比增高而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发现其与分组之间呈正相关。EOS不论以计数亦或百分比分组,与三年内的年急性加重频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多项炎性指标均较其稳定期水平升高,其中急性加重期EBC中IL-8可能成为预测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的生物标志物。血嗜酸性粒细胞按不同分组方法得出结论有差异,稳定期EBC中的8-iso-PG、血中的LTB4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表型相关。血嗜酸性粒细胞并不能良好的预测急性加重的风险。

    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呼出气冷凝液生物标志物嗜酸性粒细胞

    1108例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检查策略分析

    邱春华张志宏
    948-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组成类型,探讨针对小肠疾病如何有效合理应用胶囊内镜(VCE)、双气囊小肠镜(DBE)、计算机断层扫描肠成像(CTE)检查,以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方法: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考虑小肠疾病进行VCE、DBE、CTE检查至少其中一项及多项的受检者1108例,其中VCE368例、DBE361例、CTE3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VCE为93.75%,与DBE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者在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均有较高的比例。对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医生和患者更多选择先做VCE检查。而对怀疑及诊断克罗恩病的患者,因担心胶囊滞留的风险,更多选择了DBE检查。VCE在炎症糜烂、血管畸形、血管显露、淋巴管扩张的诊断率明显高于DBE(P<0.01)。DBE在溃疡、腺癌、憩室、血管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VCE(P<0.01)。DBE在克罗恩病、间质瘤的诊断有优势(P<0.05)。随着小肠检查从VCE、DBE、CTE单一检查到三项检查的使用,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不断提高达到87.01%。尤其是进行上述三项检查与只做DBE检查比较,诊断率从72.30%提高到8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疾病,VCE、DBE、CTE检查各有优势。对不同的患者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小肠检查方法,采取优化的联合序贯检查策略,合适的检查时机,良好的肠道准备,均可以提高疾病诊断水平,和检查的性价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小肠疾病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计算机断层扫描肠成像

    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住院时间探索

    郭震天张宗明赵月刘立民...
    95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AC)患者术后住院时间(POHS)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对比机器学习算法(MLA)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建立其预测模型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2年7月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287例老年A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OHS分为正常住院时间(ND)组(POHS≤6 d)和长住院时间(LD)组(POHS>6 d),应用MLA与MLR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围手术期变量与POHS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287例老年AC手术患者,根据MLA的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K最邻近(KNN)算法构建POHS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准确率分别为87.9%、84.4%、86.2%、91.3%、74.1%,AUC分别为0.964、0.707、0.973、0.978、0.816,表明上述5种MLA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POHS预测能力。MLR提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ALB)降低、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化脓或坏疽、术后并发症为老年AC患者POH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ALB的AUC为0.726、术中出血量AUC为0.778,二者的截断值分别是37.35 g/L、12.50 ml。对比两个预测模型,结果发现MLA在预测POHS准确性上优势明显,尤其是其随机森林(RF)算法的准确率最高,而MLR可更为直观地展现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LA的随机森林算法能更准确预测老年AC患者POHS,MLR提示合并糖尿病、术前ALB降低、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化脓或坏疽、术后并发症是POHS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据此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以缩短POHS,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因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老年人胆囊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机器学习算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李永胜孙家和郭书伟卢义康...
    962-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CRC)患者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结直肠外科所有经手术根治的符合条件的76例CRC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变量,包括术前合并症、改良虚弱指数(mF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手术及术后数据和结果。采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术后短期并发症进行分级,并分析其发生短期重度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6例出现术后短期并发症,8例出现重度并发症;单因素结果表明,CRC患者术后出现重度并发症与ASA分级、mFI及PNI相关(P<0.05),而与性别、吸烟史、BMI、饮酒史、术前血红蛋白、CEA、cTNM分期与肿瘤位置无关(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术后短期重度并发症与ASA分级、mFI及PNI与有关(P<0.05)。结论:在进行严格术前评估的前提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手术是安全的。

    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预后预后营养指数

    腹茧症9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程相阵
    968-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9例腹茧症患者患病情况的分析,同时对既往报道的970例腹茧症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文献复习,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以提高外科医师对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9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情况,同时对腹茧症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研究纳入腹茧症患者979例,857例腹茧症患者(87.5%)有肠梗阻症状,261例(26.7%)患者表现为腹部包块。笔者医院收治的9例腹茧症患者中,3例(33.3%)可见小肠系膜聚集、牵拉,系膜内血管走行异常。721例(73.6%)腹茧症患者行纤维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术,246例(25.1%)行阑尾切除。术后134例(23.1%)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腹茧症患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以急性肠梗阻表现的腹茧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腹茧症肠梗阻外科手术

    IgA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吴萌吴国仲王贵红端靓靓...
    972-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从而明确NLR能否作为评估IgAN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161例原发性IgAN患者;根据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之间临床指标及病理特征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LR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NLR预测IgAN患者中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高NLR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低NLR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低NLR组(P<0.05);高NLR组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率、T1+T2比例均高于低NLR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gAN患者NLR水平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率呈正相关(r=0.440,P<0.001);经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NLR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呈独立显著正相关(β=0.155,t=2.539,P=0.01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水平预测患者发生中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946,曲线下面积为0.71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0%和57.00%。结论:NLR与IgAN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IgAN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IgA肾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付庆鹏邓晓强高伟姜福民...
    980-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与传统间隙平衡技术对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力线变化及术中截骨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30例使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进行股骨截骨(研究组),51例使用传统间隙平衡技术进行股量截骨(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股骨截骨时间、术中相关参数(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后内髁截骨量、股骨后外髁截骨量、垫片厚度),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相关影像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中股骨后内髁截骨量更少(9.0±0.98 vs 9.7±01.0,t=-3.212,P=0.002)、垫片厚度更薄(8.2±0.6 vs 9.4±1.1,t=-4.939,P=0.001);术后随访1个月时研究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74.8±13.7 vs 66.9±14.5)及WOMAC评分(32.9±7.8 vs 38.9±8.1)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1年、末次随访[平均时间(20.6±4.2)月]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下肢股胫角及胫骨平台角均得到显著纠正(P<0.05),但是术后2组患者相比较股胫角及胫骨平台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中使用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进行间隙平衡技术截骨,能够实现理想的屈曲间隙平衡并且减少股骨后内髁截骨量,患者术后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新型股骨测量定位器间隙平衡测量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应变力弹性成像联合MRI-DWI靶向引导穿刺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赵文毅邹冰子蔡冠晖刘永志...
    98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应变力弹性成像(SUE)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靶向引导穿刺诊断前列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穿刺前均进行直肠超声、SUE、MRI-DWI检查,记录可疑区域;患者均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同时对SUE联合MRI-DWI检查的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记录影像学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系统穿刺与靶向穿刺的阳性检出情况;绘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诊断前列腺病变的价值;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活检方案的Gleason评分情况。结果:共105例疑似前列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2例因自身心理原因不配合穿刺退出研究,最终10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103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取材送检,其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6例,占64.08%(66/103),均为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为37例,占35.92%(37/103),其中2例合并上皮内瘤变。MRI-DWI联合SUE共59例患者为恶性病变,其中MRI-DWI检查为55例,而SUE检查为57例为恶性病变。在恶性病变患者中MRI-DWI检查T2WI可见病灶,出现结节状低信号,DWI图像成呈高信号,ADC图显示ADC值较小;SUE检查可发现蓝色硬度增高区。直肠超声系统穿刺的恶性病变检查率为48.54%,SUE联合MRI-DWI靶向引导穿刺为57.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穿刺法共穿刺了1181针,其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共379针,单针检出率为32.09%;SUE联合MRI-DWI靶向引导共穿刺218针,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共136针,单针检出率为62.38%,靶向引导穿刺的单针检出率明显高于系统穿刺(P<0.05)。恶性病变者中ADC值为(1.18±0.17)mm2/s,良性病变者中ADC值为(1.42±0.23)mm2/s,恶性病变者ADC值小于良性病变者(t=6.303,P<0.001)。ADC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18~0.914),将ADC值取1.34 mm2/s作为界点评估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为为83.33%、67.57%。两种穿刺方案的Gleason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系统穿刺相比,SUE联合MRI-DWI靶向引导穿刺可通过较少的穿刺针数获得相似的前列腺恶性病变检出率,且穿刺的阳性率较高。

    前列腺病变超声应变力弹性成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系统穿刺靶向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