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王生

月刊

1001-9391

zhzz@cdctj.gov.cn

022-24333580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本刊是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医疗及预防、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专业人员重要的参考性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杂志重点报道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领域防治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反映国内本学科学术水平和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防治研究,助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王忠旭刘移民贾宁
    881-883页

    我国29个行业或作业人群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流行特征研究

    贾宁张美辨徐擎张华东...
    884-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年至2023年中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中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七个地理区域,按照与WMSDs发生密切程度、职业人群规模和国民经济重要性对行业进行分层,再根据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在每个层级中进行整群抽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并以这些企业工龄超过1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在岗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完成《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共收集到88 609份有效问卷.计量资料用(x)±s表示,WMSDs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标准处理后用x2检验评估不同部位间WMSDs标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我国一线职业人群中WMSDs不分部位的标化发生率为36.7%,标化发生率位居前三位的为颈部(21.37%)、肩部(18.23%)和下背部(14.92%),不同部位间WMSDs标化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4 757.82,P<0.05).WMSDs标化发生率以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32.54%)为最低,而西北(49.70%)和东北地区(46.16%)均较高.WMSDs的标化发生率由2018年的42.88%逐渐下降至2023年的29.94%.微型企业观察人群的WMSDs主要集中在颈部(20.66%)、下背部(17.95%)和肩部(17.79%),大型企业观察人群则集中在颈部(20.54%)、肩部(17.52%)和下背部(14.65%).在所调查的行业中,卫生行业WMSDs标化发生率最高(53.18%),其次为玩具制造业(50.54%)、汽车制造业(43.39%)、通用航空服务(42.71%)以及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40.56%).女性患WMSDs不分部位的标准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OR值=1.44,P<0.05).此外,多部位(四个或以上部位同时发生)WMSDs及单一部位发生率最高,且WMSDs风险随主观疲劳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呈现出显著的"S型"趋势性关系(主观疲劳等级量表得分=13、15、17、19、20分时,OR=2.19、3.16、4.71、5.49、3.97.x2趋势=17.23,P<0.001).结论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WMSDs的分布特征在不同部位、地域、时间、企业规模、行业及人群属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农业、医药制造业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在多部位同时发生和单一部位发生WMSDs的比例较高.需要针对特定地区、行业和企业规模,以及多部位WMSDs的特点,研究并实施精准的预防措施,以有效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和福祉.

    肌肉骨骼系统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职业人群流行特征影响因素预防策略

    我国29个行业或作业人群职业接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患关系的研究

    贾宁张美辨徐擎张华东...
    896-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我国重点职业人群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职业接触特征,评估职业因素对WMSDs发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于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WMS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职业因素.收集了来自我国七个地区29个行业或作业类型441家企业的88 609名在岗工人的有效问卷数据,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WMSDs与各种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计算了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不同因素对WMSDs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59 989人,占67.7%(59 989/88 609);女性28 620人,占32.3%(28 620/88 609).在不考虑具体部位的情况下,全身9个部位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标化发生率在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SDs(不分部位)的平均发病工龄为(4.52±2.67)年,不同部位WMSDs发病工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搬运重物频率的增加,各部位WMSDs的标化率和OR值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长时间保持不良工作姿势频繁重复操作、重物搬运与WMSDs的标准发生率明显相关(OR=1.52、1.45、1.63,P<0.01).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职业人群中WMSDs风险随工龄增长呈非线性变化,尤其在10至25年工龄时明显增加,且不良工作姿势、频繁重复操作和重物搬运与WMSDs明显相关,为制定更为精确和有效的WMSDs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接触特征预防策略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肌肉疲劳对汽车制造业工人尿液代谢的影响

    杨咪咪王忠旭徐擎马景云...
    91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汽车制造业工人肌肉疲劳发生时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失调的代谢途径.方法 于2022年7月,收集35名某汽车制造业男性工人肌肉疲劳前后的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物分析,然后利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http://www.kegg.jp)进行代谢通路富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肌肉疲劳前相比,肌肉疲劳后研究对象尿液样本中共发现36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01种(55.4%)代谢物相对表达量升高,162种(44.6%)代谢物相对表达量下降.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组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咖啡因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氧化磷酸化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甲基烟酰胺、2-哌啶酮、曲酸和双阿魏酰腐胺等4种代谢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59、0.937和0.902.结论 肌肉疲劳可造成汽车制造业工人尿液代谢谱变化.尿液中以1-甲基烟酰胺为代表的代谢物可作为汽车制造业工人肌肉疲劳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肌肉疲劳代谢组学尿液汽车制造业工人

    本刊启用新版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的通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
    917页

    基于RULA和REBA及OWAS的接触危险评估方法研究

    赵欢贾宁莫仕围王忠旭...
    918-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精准识别不同特点行业的工效学危险,基于快速上肢评价法(Rapid Upper Limb Assessment,RULA)评估框架,融合全身快速评价法(rapid entire body assessment,REBA)和工作姿势分析系统(ovako working posture analysing system,OWAS)开发《工效学综合评估量表》.方法 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基于比例推理法、分段函数法,对齐RULA和REBA的算法逻辑,推理出创新量表修正内容的评估规则,随机选取20个姿势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 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工效学综合评估量表》的归一化评分与RULA的相关性系数r=0.845,与REBA的相关性系数r=0.633;《工效学综合评估量表》的行为等级评分与RULA相关性系数r=0.911,与REBA的相关性系数r=0.737,都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工效学综合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不同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的作业活动,有助推进职业接触危险工效学评估的标准化.

    肌肉骨骼疾患危险评价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工效学评估快速上肢评价法全身快速评价法工作姿势分析系统

    本刊关于数字用法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使用说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
    926页

    腕部WMSDs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的结构方程分析与建模

    郭新苇王忠旭孙新张美辨...
    927-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各类工效学危险因素与腕部疲劳和腕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相关关系和影响关系,为不良工效学因素导致腕部WMSDs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电子问卷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腕部WMSDs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88 609份.排除标准: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因外伤、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等因素导致腕部WMSD s的患者.最终纳入研究共73 497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2.5%.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从问卷中分析归纳出腕部WMSDs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类型、腕部工作姿势、腕部疲劳),将腕部WMSDs作为潜变量进行结构方面模型的假设、拟合和验证,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腕部WMSDs发生率为12.19%,疲劳发生率为16.30%,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基本达标(GFI=0.981,AGFI=0.973,RMSEA=0.031,NFI=0.863,IFI=0.865,CFI=0.865).工作组织、工作类型与腕部WMSDs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6、0.295),且这两种因素均与腕部疲劳呈正相关(r=0.862、0.599),并与腕部工作姿势正相关(r=0.443、0.620),而腕部工作姿势与腕部疲劳存在正向中度相关(r=0.469).对腕部WMSDs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前三个因素分别为工作组织、个体因素和工作类型,路径系数分别为0.247、0.210、0.136;对腕部疲劳影响程度最大的前两个因素分别为工作组织、工作类型,路径系数分别为0.758、0.188.个体因素、工作类型、腕部工作姿势以及工作组织对腕部WMSDs有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093、0.253、0.718、0.583;腕部疲劳在个体因素、工作类型、腕部工作姿势和工作组织与腕部WMSDs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构成比分别为25.6%(0.032/0.125)、45.8%(0.214/0.467)、3.2%(0.024/0.741)、65.5%(1.105/1.688).结论 腕部疲劳在工作组织、工作类型和个体因素影响腕部WMSDs的路径中起到关键作用.不良腕部工作姿势是直接影响腕部WMSD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肌肉骨骼系统腕部疲劳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工效学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官网
    936页

    下背痛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的结构方程分析与建模

    徐擎贾宁孙新张美辨...
    937-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建立我国职业人群下背痛与各类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此类疾患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筛选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使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电子问卷》调查的73 497份全国职业流行病学个案数据.通过不良工效学因素及其来源分类标准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下背痛相关的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工作类型、肌肉疲劳和下背痛6个因子,对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调整后的下背痛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主要结构信效度指标基本达标[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 offit index,GFI)为 0.956,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为 0.944,近似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为 0.043,规范拟合指数(normed fit index,NFI)为 0.922,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为 0.923,塔克-刘易斯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为0.908],模型拟合度较好.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和工作类型4个外生潜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其中,个体因素与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工作类型3个外生潜变量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30、-0.11、-0.18),工作组织与工作姿势、工作类型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9、0.55),工作类型与工作姿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r=0.72).除工作组织外,其他外生潜变量与下背痛均存在直接路径,个体因素、工作姿势和肌肉疲劳的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07、0.11和0.40,工作类型的直接路径系数为-0.07;工作类型、工作姿势和工作组织与下背痛存在经肌肉疲劳中介的间接路径,其间接路径系数:工作类型-肌肉疲劳-下背痛(0.15)、工作姿势-肌肉疲劳-下背痛(-0.04)和工作组织-肌肉疲劳-下背痛(0.27).结论 开展下背痛防控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和工作类型因素导致劳动者肌肉疲劳进而诱发下背痛的发生路径,为提高此类疾患的防控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肌肉骨骼系统下背痛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危险因素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