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年至2023年中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中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七个地理区域,按照与WMSDs发生密切程度、职业人群规模和国民经济重要性对行业进行分层,再根据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在每个层级中进行整群抽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并以这些企业工龄超过1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在岗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完成《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共收集到88 609份有效问卷.计量资料用(x)±s表示,WMSDs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标准处理后用x2检验评估不同部位间WMSDs标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我国一线职业人群中WMSDs不分部位的标化发生率为36.7%,标化发生率位居前三位的为颈部(21.37%)、肩部(18.23%)和下背部(14.92%),不同部位间WMSDs标化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4 757.82,P<0.05).WMSDs标化发生率以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32.54%)为最低,而西北(49.70%)和东北地区(46.16%)均较高.WMSDs的标化发生率由2018年的42.88%逐渐下降至2023年的29.94%.微型企业观察人群的WMSDs主要集中在颈部(20.66%)、下背部(17.95%)和肩部(17.79%),大型企业观察人群则集中在颈部(20.54%)、肩部(17.52%)和下背部(14.65%).在所调查的行业中,卫生行业WMSDs标化发生率最高(53.18%),其次为玩具制造业(50.54%)、汽车制造业(43.39%)、通用航空服务(42.71%)以及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40.56%).女性患WMSDs不分部位的标准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OR值=1.44,P<0.05).此外,多部位(四个或以上部位同时发生)WMSDs及单一部位发生率最高,且WMSDs风险随主观疲劳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呈现出显著的"S型"趋势性关系(主观疲劳等级量表得分=13、15、17、19、20分时,OR=2.19、3.16、4.71、5.49、3.97.x2趋势=17.23,P<0.001).结论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WMSDs的分布特征在不同部位、地域、时间、企业规模、行业及人群属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农业、医药制造业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在多部位同时发生和单一部位发生WMSDs的比例较高.需要针对特定地区、行业和企业规模,以及多部位WMSDs的特点,研究并实施精准的预防措施,以有效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