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王生

月刊

1001-9391

zhzz@cdctj.gov.cn

022-24333580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本刊是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医疗及预防、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专业人员重要的参考性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杂志重点报道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领域防治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反映国内本学科学术水平和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鼠煤工尘肺模型肺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

    韩笑王天枢宋静王林平...
    56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煤工尘肺模型肺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 于2021年6月,将96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3、6个月对照组和染尘组(煤尘组、煤矽尘组、石英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1 ml/只),染尘组分别给予50 g/L煤尘、煤矽混合尘和石英尘悬浮液,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溶液.灌注后满1、3、6个月时采用动物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随后全部处死大鼠并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细胞介素(IL)-1β、IL-18、IL-4和IL-10的含量.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处理和处理时间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采用两因素[组间处理因素(4个水平)、观察时间因素(3个水平)]4x3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煤尘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煤斑,煤矽尘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煤斑和煤矽结节,石英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矽结节.与对照组比较,各染尘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2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2)在组间处理和处理时间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着染尘时间的增加,FVC、FEV0.2在染尘3至6个月时明显下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在染尘1至3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各染尘组大鼠肺功能指标最低的是石英组,其次为煤矽尘组、煤尘组.各组大鼠促炎因子IL-18在组间处理和处理时间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79、45.97、5.90,P均<0.001),且存在交互作用.各染尘组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最高的是石英组,其次为煤矽尘组、煤尘组.各组大鼠抗炎因子在组间处理和处理时间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4:F=41.55、33.01、5.23,P=<0.001、<0.001、<0.001;IL-10:F=7.46、20.80、2.91,P=0.002、<0.001、0.024),且存在交互作用.各染尘组大鼠抗炎因子含量最高为石英组,其次为煤矽尘组、煤尘组.结论 大鼠煤工尘肺各类型均出现肺功能下降和炎症因子含量升高,其中石英组损害最为严重.肺功能主要在3至6月出现损害,炎症因子含量在1至3月就开始发生变化.肺功能指标MVV变化最早、最明显,IL-18适合监测煤工尘肺促炎反应变化,IL-10适合监测抗炎反应变化.

    大鼠尘肺煤工尘肺肺功能促炎因子抗炎因子

    本刊关于数字用法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使用说明

    567页

    温压装药爆炸模拟气体对大鼠Tau蛋白磷酸化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亮范小琳王鸿卢青...
    56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温压装药爆炸模拟气体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 于2022年1月,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暴露组1、2、3(温压装药爆炸模拟气体暴露时间分别为5、10、15 min),每组8只.温压装药爆炸模拟气体组分包括CO 0.15%、CO23%、NO 0.1%、O215%,其余为N2.暴露结束30 d后,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布及形态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Tau-5、pSer262、pSer396、pThr181、pThr231蛋白表达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8,P<0.001),并且组别与训练天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16,P=0.022).各组大鼠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P=0.011),暴露组2、暴露组3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且暴露组3穿越平台次数低于暴露组1(P<0.05).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暴露组Tau-5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r26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2、暴露组3的pSer396、pThr181、pThr23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温压装药爆炸模拟气体暴露可能通过损伤海马神经元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大鼠温压装药神经元Tau蛋白质类认知功能障碍

    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李海蓉姚岩刘树峰马昊...
    573-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襄阳市1家汽车制造厂所有一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其颈部WMSDs症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用Nomogram列线图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准确性,运用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绘制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结果 共调查1 783名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率为24.8%(442/1 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吸烟、以不舒服姿势工作、头部重复动作、总是感到工作压力大、完成有矛盾的工作会增加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WMSDs症状的发生风险(OR=1.37,95%CI:1.16~1.62;OR=2.85,95%CI:1.56~5.20;OR=1.50,95%CI:1.18~1.91;OR=1.18,95%CI:1.02~1.37;OR=1.34,95%CI:1.04~1.72;OR=1.62,95%CI:1.21~2.17;OR=1.48,95%CI:1.13~1.92;P<0.05),而休息时间充足会降低颈部WMSDs症状的发生风险(OR=0.56,95%CI:0.52~0.86,P<0.05).该汽车制造厂工人颈部WMSD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5%CI:0.70~0.75,P<0.001).结论 该汽车制造厂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对汽车制造业工人颈部WMSDs症状发生起到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肌肉骨骼痛肌肉骨骼疾患汽车制造颈部预测模型

    电焊烟尘中金属成分的生物可及性特征及其在暴露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于曼唐颖宁勇徐毅...
    580-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电焊烟尘中主要金属成分在模拟肺液的生物可及性,并结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暴露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各金属成分的暴露水平.方法 于2022年12月,使用扫描电镜分析电焊烟尘的微观形貌特征,采用体外模拟方法分析各金属成分在模拟正常和肺部炎症状态下的肺液中的生物可及性,并结合EPA吸入暴露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各金属成分的暴露水平.结果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烟尘中主要金属成分为铁(Fe)、锰(Mn)、锌(Zn)、钛(Ti)、铝(Al)、铜(Cu)、铬(Cr)、镉(Cd)、镍(Ni)和砷(As),在模拟正常肺间质液中生物可及性分别为0.82%~1.84%、5.07%~9.41%、4.52%~7.23%、5.10%~8.67%、20.48%~29.60%、5.27%~9.83%、4.80%~7.56%、0.07%~1.08%、6.48%~13.84%和 33.02%~42.81%.在模拟肺部炎症状态下的肺液中上述金属成分生物可及性分别为14.79%~27.45%、34.53%~46.11%、35.31%~59.13%、16.45%~22.51%、60.78%~76.51%、26.58%~34.12%、15.32%~25.87%、2.0%~5.7%、34.77%~43.33%和71.34%~88.36%.与正常肺间质液中比较,金属成分在模拟炎症状态下肺液中的生物可及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金属成分的日均暴露量(ADD)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Ti、Al、Cu、Cr、As、Ni、Cd;其中Mn在两种模拟肺液中的ADD均超过其吸入参考限值(>50倍);Ti、Cr在模拟肺部炎症状态下的ADD超过参考限值(>1.3倍).结论 电焊烟尘中金属成分的暴露水平及危害评估中应关注金属成分的生物可及性特征.

    电焊烟尘金属生物可及性暴露评估

    2020至2022年津冀地区4695例急性毒物中毒

    陈姿如赵永斌杜书明孙中吉...
    586-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2020至2022年津冀地区4 695例急性毒物中毒的规律,为相关患者的救治和中毒防范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1月,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津冀地区多中心4 695例毒物中毒患者于天津青果科技有限公司毒物鉴定中心分析结果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毒物中毒类型、季节、中毒途径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1∶1.16(2 173/2 522);毒物中毒中抗抑郁精神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最多,分别为1 550、1 274例(分别占33.0%、27.1%).百草枯中毒逐年减少,敌草快、草甘膦和草胺磷等低毒性低毒类除草剂中毒逐年增多(x2=179.47,P<0.01).中毒患者二季度月达到高峰期,四季度则相对较少.结论 针对毒物中毒高发年龄、季节和人群应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建立健全必要的毒物中毒防范措施,健全镇静类药品管理和用药制度,加强农药管理和保管储存.

    中毒抑郁症药物有机磷除草剂

    噪声作业工人佩戴泡棉型耳塞培训前后个人声衰减值的测量与评价

    刘静王娴张荣包佑红...
    58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量并比较噪声作业工人培训前后佩戴泡棉型耳塞的个人声衰减值(PAR)的差异,评价护听器佩戴培训对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23年2月,选择94名某机械制造企业接触噪声的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在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进行测量,对研究对象进行护听器佩戴培训,利用护听器适合性检验测量并记录培训前后研究对象佩戴3M1110泡棉型测试耳塞的PAR值,比较实际PAR值与标称值及相关标准中噪声衰减值的差异,并评价培训前后护听器的保护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76±11.48)岁,平均工龄(16.34±11.64)年,平均接噪工龄(15.67±11.64)年,所在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80.1~94.3 dB(A).研究对象佩戴3M1110泡棉型测试耳塞进行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培训后双耳综合 PAR 值为(19.3±6.4)dB(A),明显高于培训前(11.1±7.4)dB(A)(t=13.31,P<0.001).培训后,11人(11.70%)PAR值可达到经校正过的噪声衰减值(NRR'值),26人(27.66%)可达到单值降噪值(SNR值)×0.6的标准,84人(89.36%)可达到(NRR-7)/2的标准.培训后护听器保护不足率(7.45%)较培训前(45.74%)明显降低,不同保护水平在培训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3,P<0.001).结论 建议企业以适合性检验替代标称值估算的方法评估护听器降噪效果,加强护听器选择和使用方面的专项培训,以确保劳动者正确佩戴,提高护听器的防护效果.

    噪声护听器个人声衰减值适合性检验噪声防护效果

    天津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刘贺费春楠张晓娟刘军...
    594-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职业应激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1月,随机选择天津市550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使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抑郁筛查量表》(PHQ-9)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97份,总回收有效率为90.36%.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院感管理人员职业应激和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497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2.73%(113/497)和58.95%(293/497).性别、不同专业是抑郁的影响因素(P--0.000、0.001);平均每周工.作时长>52 h和每周夜班天数>1 d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0.035、0.014);平均每周工作时长>52 h、每周夜班天数>1 d、不同专业是职业应激的影响因素(P=0.000、0.025、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52 h者发生焦虑的风险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长≤52 h者的1.753倍(P=0.038),女性发生抑郁的风险是男性的3.071倍(P=0.006).结论 工作时长是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应激和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注意劳逸结合,以减少职业应激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感染控制人员职业性应激心理健康多因素分析

    正己烷中毒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改变和Sarm1蛋白表达关系

    孙依钟新光马争陈惠鹏...
    598-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己烷对大鼠周围神经产生的毒性作用对周围神经主动坏死现象的产生提供潜在证据.方法 于2023年5月,选择体重为200~220g的3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正己烷(168、675、2 700 mg/kg)连续6周(5 d/周)灌胃.各组分别于第2、4、6周处死3只大鼠,取大鼠脊髓至坐骨神经组织,破碎、离心并取上清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白介素受体基序蛋白1(Sarm1)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内参蛋白β-Actin显色条带进行灰度分析,以二者灰度比值分析Sarm1蛋白表达情况.第6周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光镜、电镜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光镜示轴突数量明显减少;电镜示髓鞘病变主要为局部崩解、变形、厚薄不一,轴突腔面变形变小,神经束膜内轴突呈退行、减少表现,高剂量部分轴索呈华勒氏退行性病理表现.各组大鼠染毒Sarm1与内参蛋白显色条带灰度比值第2周无明显变化,第4周高剂量组为1.47,第6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51、1.89,均为明显表达.结论 正己烷中毒大鼠的坐骨神经病理表现中观察到华勒氏退行性病变现象,同时Sarm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

    大鼠正己烷病理Toll白介素受体基序蛋白1周围神经华勒氏退行性病变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3例

    陈玉雯周鑫刘杰闵春燕...
    602-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氯丙烯中毒是工业生产中密切接触氯丙烯所导致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其临床表现除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远端感觉、运动或腱反射障碍外,神经肌电图可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本文通过对3例职业性氯丙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及总结,加强临床上对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的认识能力,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参考.

    中毒氯丙烯职业卫生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