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月刊

1671-5403

zhlndqg@mode301.cn

010-66936756,010-59790736-8087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ultiple Orga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医学期刊,创刊于2002年6月,由王士雯院士任总编辑、国内多学科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 本刊已被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主要内容是交流老年心脏病和老年多器官疾病的诊治经验与教训,探讨老年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措施,重点报道我国在老年病研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涉及多器官疾病的临床、基础和预防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努力推广老年多器官疾病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和新药物。本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笔谈、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论著摘要、经验交流、临床病理讨论、综述、讲座、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吴迅崔建国杨霞钱赓...
    32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787 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需要再次血运重建,将患者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315 例)和非再次血运重建组(472 例).使用SPSS 25.0 和R 4.1.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秩和检验、χ2 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TyG指数和AIP 是否为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使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yG指数和AIP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结果 再次血运重建组与非再次血运重建组左室射血分数、吸烟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TyG指数和A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心房颤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II、TyG指数及AIP 是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再次血运重建的保护因素.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TyG指数和AIP的增加仍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再次血运重建的累计发病率在TyG指数和AIP的第三分位数组明显高于第一及第二分位数组(均Plog-rank<0.001).时间依赖性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预测再次血运重建的AUC为 0.571~0.618,AIP预测再次血运重建的AUC为0.573~0.605,TyG指数与AIP联合预测再次血运重建的AUC为 0.577~0.614.结论 TyG指数和AIP 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再次血运重建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

    叶彩凤黄蕊
    327-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9 月至 2022年 9 月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 203 例老年D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理衰弱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58)与非衰弱组(n=14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 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对老年DPN患者衰弱发生的预测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DPN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衰弱组女性、独居或养老机构、未婚/离异/丧偶、吸烟、糖尿病病程≥10 年、焦虑或抑郁、睡眠障碍、合并其他大或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6、15.304、20.382、23.889、12.931、9.633、33.274、7.337;P<0.05).衰弱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非衰弱组,而BMI显著低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3、2.621;P<0.05).对年龄及BMI进行ROC分析,其对老年DPN患者衰弱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86(95%CI 0.974~0.998;P<0.05)和 0.898(95%CI 0.856~0.9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067,95%CI 1.002~1.136)、独居或养老机构(OR=3.450,95%CI 1.206~9.869)、未婚/离异/丧偶(OR=3.045,95%CI 1.524~6.084)、吸烟(OR=1.566,95%CI 1.038~2.363)、糖尿病病程≥10 年(OR=1.389,95%CI 1.174~1.643)、焦虑或抑郁(OR=2.783,95%CI 1.250~6.196)、睡眠障碍(OR=1.305,95%CI 1.194~1.426)、合并其他大或微血管并发症(OR=4.197,95%CI 1.669~10.554)、年龄≥70.360 岁(OR=1.873,95%CI 1.249~2.809)及BMI≤20.185kg/m2(OR=4.246,95%CI 1.588~11.353)为老年DPN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DPN患者具有较高的衰弱发生风险,且衰弱的发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对此应予以关注.

    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衰弱

    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其预防管理

    崔志勇孔晓宇万旭娜
    33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分析影响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 2022 年 1 月至2023 年 1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收治的 146 例行腹部大手术的高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低体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 χ2 检验.结果 146 例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共 76 例(52.05%),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期寒颤、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24 kg/m2(OR=0.212,95%CI 0.073~0.615)及输液加温(OR=0.459,95%CI 0.279~0.756)是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麻醉时间≥3 h(OR=2.010,95%CI 1.604~2.518)、术中输液量>2000 ml(OR=1.912,95%CI 1.164~3.139)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建议采用复合措施,以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老年人术中低体温腹部大手术危险因素

    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李娜黄雷赵锋王玥...
    336-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康复科门诊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163 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SF-36)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选择SPSS 20.0 软件行数据分析.依据数据类型分别应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163 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0.33±11.7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伏案或者低头时间、学历、医疗费用来源、病程、病变节段数及巴氏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伏案或者低头时间、学历及病程是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t=4.693,2.513,3.022,4.663;P<0.05).结论 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性别、伏案或者低头时间、学历、病程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患者应该重点关注,以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生活质量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观察及其影响因素

    梁玉李艳芳乔娜
    34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TKA的24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在术后3个月评估所有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价值.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F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44 例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中身体锻炼依从评分为(13.27±3.09)分、主动寻求锻炼依从评分为(6.88±2.04)分、锻炼监督依从评分为(6.12±1.81)分;康复训练依从性总分为 15~32(23.27±6.94)分.女性、年龄≥80 岁、合并疾病>2 种、初中文化程度、无配偶、独居、月收入<500 元、有慢性疼痛的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总分显著低于男性、年龄<80 岁、合并疾病≤2 种或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配偶、与配偶或子女同住或其他、月收入≥500 元、无慢性疼痛的老年TK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女性(OR=3.544,95%CI 1.036~12.123)、年龄≥80 岁(OR=1.052,95%CI 1.024~1.081)、合并疾病>2种(OR=4.418,95%CI 1.274~15.321)、初中文化程度(OR=4.274,95%CI 1.542~11.846)、无配偶(OR=3.245,95%CI 1.244~8.465)、独居(OR=1.226,95%CI 1.105~1.360)、月收入<500 元(OR=2.429,95%CI 1.442~4.092)、有慢性疼痛(OR=2.015,95%CI 1.009~4.024)为影响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经ROC分析证实,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标准误为0.014,95%CI为0.907~0.961,最佳截断点为35.499,灵敏度为0.925,特异度为0.890.结论 老年TKA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经ROC分析证实风险预测模型对老年TKA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或可为后续康复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依从性慢性疼痛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牛育慧张亚杰韩婧
    346-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185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进食、恶心、呕吐、体检与症状持续时间(I-FEED)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胃肠功能,将I-FEED评分<6 分的患者分为恢复组(n=105),I-FEED评分≥6 分的患者分为延迟恢复组(n=80).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按照数据类型,分别选择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 检验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结果 185 例患者I-FEED评分为(4.26±1.04)分,胃肠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 43.24%(80/18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1.868,95%CI 1.235~2.825)、术前白蛋白(OR=0.643,95%CI 0.455~0.908)、术中出血量(OR=1.680,95%CI 1.044~2.705)及腹腔积液(OR=1.449,95%CI 1.063~1.975)是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较易出现胃肠功能延迟恢复现象,体质量指数高、术前白蛋白低、术中大出血及腹腔积液患者为胃肠功能紊乱高危群体,需要进行针对性干预,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迅速恢复.

    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胃肠功能紊乱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启动后即刻血液稀释对心脏疾病患者器官功能和治疗策略的影响

    王铭仪周珊珊田峰李彦华...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疾病患者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启动后血液快速稀释对器官功能改变及临床治疗策略选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VA-ECMO辅助的 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ECMO启动后红细胞压积(Hct)下降的程度,将患者分为Hct下降≥30%组(HctΔ30%+组,n=17)和Hct下降<30%组(HctΔ30%-组,n=33).比较两组患者器官功能相关生物标志物、接受输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情况.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χ2 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ctΔ30%+组 65 岁及以上患者占比52.9%(9/17),HctΔ30%-组65 岁及以上患者占比36.4%(12/33).HctΔ30%+组与HctΔ30%-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VA-ECMO辅助前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ECMO启动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峰值在HctΔ30%+组中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Δ30%+组与HctΔ30%-组相比,接受IABP(70.6%和36.4%)和CRRT(64.7%和18.2%)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HctΔ30%+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单位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ECMO启动后Hct降低≥30%的患者输血量更大、器官损伤更重,采用IABP或CRRT联合辅助比例更高.VA-ECMO启动后Hct降低≥30%作为一个新的临床指标,为治疗策略的选择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体外膜肺氧合红细胞压积预冲血液稀释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

    张小阳吴斌
    356-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 291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琼海市中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的原因,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时间.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LSD-t检验.结果 291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决策延迟原因以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为主,占比达 40.55%(118/291),患者及家属静脉溶栓治疗决策时间为(34.28±10.40)mi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家庭月均收入、是否意识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是否初次发病、是否意识到症状的严重性及静脉溶栓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决策者、既往是否接受过疾病相关知识、是否关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老年急性脑梗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 岁(OR=3.420,95%CI 1.273~9.188;P=0.015)、决策者为患者及家属(OR=1.244,95%CI 1.037~1.492;P=0.019)、既往未接受过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OR=4.579,95%CI 1.507~13.913;P=0.007)、未关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OR=2.333,95%CI 1.148~4.741;P=0.019)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延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急性脑梗死老年人静脉溶栓决策延迟危险因素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中的诊断价值

    张巧云金迺光王晓娜任秀慧...
    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 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 8 月至 2022 年 12 月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收治的 266 例老年(年龄≥60岁)CIS患者的临床资料(CIS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 234 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分析二者在CI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依据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将CIS组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106)与斑块不稳定组(n=160),分析老年CIS患者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清sCD40L、MMP-9 水平在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 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在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CIS组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检测均为无斑块,CIS组检测出斑块稳定者 106 例,斑块不稳定者 160 例.斑块不稳定组与斑块稳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D40L、MMP-9、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8、9.511、14.514、20.972、13.252、16.344、10.2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OR=1.758,95%CI 1.083~2.852)、LDL-C(OR=2.275,95%CI 1.045~4.954)、sCD40L(OR=1.956,95%CI 1.112~3.440)及MMP-9(OR=1.846,95%CI 1.151~2.961)是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CD40L、MMP-9水平对老年CIA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967 和 0.939.结论 TC、LDL-C、sCD40L及MMP-9是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以上指标的监测.另血清sCD40L和MMP-9 水平的监测,可为CIA早期诊断及C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可溶性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颈动脉斑块

    乌鲁木齐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陈雪萍于芳杨晶周梅...
    36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收治的 1566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合并MS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调查其生活质量现状.将合并MS者纳为MS组(854 例),未合并MS者纳为非MS组(712 例),比较两组患者SF-36 得分分级结果.根据患者SF-36 得分分级,将患者分为生活质量优等组(669 例)与中差组(897 例).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 χ2 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6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 54.53%(854/1566)的患者确诊为MS.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整体优等者占 42.72%(669/1566);中差等者占 57.28%(897/1566).MS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非 M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独居(OR=2.323,95%CI 1.642~3.287)、多重用药(OR=2.568,95%CI 1.558~4.233)及合并慢性疾病≥3 种(OR=3.357,95%CI 1.092~10.320)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而外出频率(OR=0.257,95%CI 0.109~0.604)及体育锻炼(OR=0.176,95%CI 0.062~0.499)是其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整体不佳,应注意给予独居及合并≥3 种慢性疾病者更多关注,及时调节多重用药者药物剂量及方案,鼓励患者增加社会活动及体育锻炼.此外,该地区患者合并MS情况普遍,而合并MS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还需注重MS的防控.

    老年人高血压代谢紊乱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