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建业

月刊

0254-9026

cjge@cma.org.cn

010-64012981-8001

100730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大佛寺东街6号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2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及其光盘版由《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北京医院出版、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践、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积极引导老年医学工作者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新的、先进的研究领域。设置的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述评、专家论坛、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讲座、专题笔谈、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简报、会议纪要、综述、临床病理讨论、病例报告、国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郭立新...
    10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其规范化管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2021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以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我国首部老年糖尿病指南,即《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强调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需要综合评估,采取分层和个体化的管理策略,首次提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这版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实用的、可操作的临床指导,对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老年糖尿病及相关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开展.指南发布近三年来,国内外老年糖尿病及相关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积累,新的治疗理念、新型药物及治疗技术不断涌现,指南编委会及时对第一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对老年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编写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期继续助力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结局的改善.

    糖尿病老年人指南治疗路径

    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专家共识(2024)

    刘幼硕詹俊鲲王建业李玺...
    14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衰老及延缓衰老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热点课题,寻找延缓衰老的方法对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及延长健康寿命意义重大.聚焦衰老干预研究,即通过研究人体基本衰老过程,把衰老作为一个整体器官机能衰退或者通过"治未病"来延迟、预防或减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药物干预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但其在延缓衰老的效果判定标准、干预衰老途径及方法等方面仍有不同意见,争议较多.老年医学领域的临床医生对于什么是延缓衰老策略、目前具有前景的延缓衰老药物主要有哪些、人类干预衰老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等关键问题的认知上需要更新掌握.为此,我们召集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全面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延缓衰老的热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前和临床应用证据及进展,形成《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专家共识(2024)》(简称《共识》),《共识》旨在为促进延缓衰老药物向临床转化提供依据,同时为提高中老年保健医疗水平提供帮助,共同促进健康老龄化.

    衰老长寿药物疗法药物评价专家共识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解读

    潘竞康佳王新海日罕...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严重的、进展迅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使用的诊断标准是2008年第二版MSA诊断标准,虽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认可,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MS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患者护理和咨询、疾病修饰治疗临床试验的招募以及诊断工具的开发和验证尤为重要.为克服第二版诊断标准的不足,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开发了新的MSA诊断标准,并于2022年4月公开发表.本文对新版MSA诊断标准进行解读,并探寻今后研究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科研领域,对于老年患者的管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系统萎缩前驱期诊断共识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初始治疗效果分析

    梁锦秀夏方肖郝文科胡文学...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初始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60岁,肾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随访1年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1例老年IMN患者,男性51例(56.0%),女性40例(44.0%),年龄中位数为67岁,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中位数为4 454.3 mg/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中位数为2 258.5 mg/g,24 h尿蛋白值中位数为5 098.2 mg/24 h,24 h尿白蛋白值中位数为2 800.6 mg/24 h,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值为(60.5±20.4)ml·min-1·1.73m-2.肾活检后1年获得缓解(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共61例(67.0%).其中缓解组的uPCR、uACR均高于不缓解组(5 462.5比2271.1 mg/g,P<0.001;2 774.4 比 1 320.0 mg/g,P=0.001),同时缓解组的 24 h 尿蛋白值和 24 h尿白蛋白值均高于不缓解组(6 526.4 比 3 210.4 mg/g,P=0.002;3 067.7 比 2 102.4 mg/g,P=0.007),且缓解组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比例高于不缓解组(85.2%比33.3%,P<0.001).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两两比较,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或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3者的缓解率均高于保守治疗(88.2%比31.0%,P=0.001;80.0%比31.0%,P<0.001;100.0%比31.0%,P=0.007),而免疫抑制治疗3组两两比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或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保守治疗相比,3组的uPCR、uA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均高于保守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老年IMN患者多数合并症较多,对于尿蛋白水平较高的高危患者早期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获得更高的初始尿蛋白缓解率.临床上需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衡量免疫抑制治疗的利弊,更好地为老年IMN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肾病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治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名单

    174页

    抗缪勒氏管激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陈新宇周正元顾淑君段程成...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江苏省常熟市2018-2019年开展的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中的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按1∶4配对原则选择372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浆AMH水平.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AMH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465例研究对象,年龄(68.7±7.4)岁,其中男性215例(46.2%),女性250例(53.8%).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调整后,总人群Log-AMH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降低44%(OR=0.56,95%CI:0.37~0.85).与AMH最低分位组相比,最高分位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降低(OR=0.37,95%CI:0.19~0.69).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以AMH水平最低分位组为参照,最高分位组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降低 66%(OR=0.34,95%CI:0.13~0.88)和 64%(OR=0.36,95%CI:0.15~0.87).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总人群还是在男性和女性中,血浆AMH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线性趋势检验P值分别为0.0002、0.008和0.007).结论 较高浓度的血浆AMH水平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并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抗缪勒氏管激素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限制性立方样条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

    刘文王淼吕政通侯惠民...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影像组学模型对老年(≥60岁)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RP)后生化复发(BC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7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别在术前bpMRI的T2、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序列上进行图像分割.使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Cox回归、Spearman相关系数和LASSO回归对特征进行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临床模型和影像-临床联合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预测BCR的效能.结果175例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22例)和测试集(53例),分别有24例(19.7%、24/122)和11例(20.8%、11/53)患者发生BCR.在3个序列中提取5 775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5个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index分别为0.764(95%CI:0.655~0.872)和0.769(95%CI:0.632~0.9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HR=1.032,95%CI:1.010~1.054)、术后病理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学会(ISUP)分级(HR=1.682,95%CI:1.039~2.722)和切缘阳性(HR=2.513,95%CI:1.094~5.774)是 BCR 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index分别为0.751(95%CI:0.655~0.846)和0.753(95%CI:0.630~0.877).联合临床因素和影像组学标签建模后,影像-临床联合模型的C-index最高,分别为 0.782(95%CI:0.679~0.874)和 0.801(95%CI:0.677~0.915).结论 基于 bp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BCR的发生,联合临床因素和影像组学标签建模可以提高预测效能.

    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切除术磁共振成像预测生化复发

    外科手术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

    方谭玮刘腾范明吴逊...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颈淋巴结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110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胸科医院结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均确诊为颈淋巴结核.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药物治疗组患者6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手术组患者50例,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和统计2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手术组高于药物治疗组(94.00%和70.00%,x2=10.170,P=0.001),60岁以下患者手术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64.29%和40.00%,x2=-6.996,P=0.035),6 0岁及以上患者手术与药物治疗效果无差异(54.55%和40.00%,Z=3.842,P=0.146);复发率方面手术组低于药物治疗组(8.00%和46.67%,x2=19.767,P<0.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组低于药物治疗组(8.00%和21.67%,x2=3.899,P=0.048);生活质量手术组各项评分均高于药物治疗组[躯体功能:(64.02± 4.49)分和(76.11±4.47)分,t=14.090,P<0.001];[物质功能:(66.50±2.39)分和(81.03±2.28)分,t=32.417,P<0.001];[心理功能:(62.98±2.51)分和(79.24±2.50)分,t=33.892,P<0.001];[社会功能:(63.12±3.39)分和(76.08±3.51)分,t=19.645,P<0.001].临床总满意度手术组高于药物组(90.00%和66.67%,x2=8.455,P=0.004).结论 颈淋巴结核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预后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分枝杆菌,淋巴结核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欢迎订阅《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191页

    衰弱、血清C-末端聚集蛋白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刘慧珍郭树彬商娜李俊玉...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衰弱、血清C-末端聚集蛋白(CAF)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队列,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经急诊收入老年ACS患者207例的临床资料;入组后24 h内留取血清标本检测CAF水平;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衰弱筛查问卷(FSQ)评分;随访患者90 d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AC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SQ评分、血清CAF及二者联合对MACCE的预测能力.根据90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76例)和死亡组(31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发生MACCE 组 FSQ 评分(Z=4.412,P<0.001)、血清 CAF(Z=6.702,P<0.001)均高于未发生MACCE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TIMI评分、完全血运重建4个因素后,FSQ定义的衰弱(OR=1.714;95%CI:1.059~2.775;P=0.028)、血清 CAF 升高(OR=1.230;95%CI:1.122~1.350;P<0.05)均是ACS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FSQ评分预测MAC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97(95%CI:0.735~0.850;P<0.001),预测切点为>2 分,约登指数(YI)=0.419,敏感度 0.708,特异度 0.711;CAF 预测 MACCE 的 AUC 为 0.766(95%CI:0.701~0.822;P<0.001),预测切点为>6.01 μg/L,YI=0.460,敏感度0.750,特异度0.710;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应用 FSQ 评分(Z=2.294,P=0.022)或 CAF(Z=2.545,P=0.011).Cox 回归分析显示,FSQ定义的衰弱(HR=3.487;95%CI:1.329~9.153;P=0.011)与ACS发生90 d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开展衰弱筛查、检测血清CAF水平可能改善老年ACS患者的危险分层.

    衰弱C-末端聚集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