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建业

月刊

0254-9026

cjge@cma.org.cn

010-64012981-8001

100730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大佛寺东街6号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2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及其光盘版由《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北京医院出版、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践、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积极引导老年医学工作者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新的、先进的研究领域。设置的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述评、专家论坛、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讲座、专题笔谈、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简报、会议纪要、综述、临床病理讨论、病例报告、国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增龄现象的研究

    裴小华沈雪张娟顾言...
    710-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寻一个估算公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增龄现象.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清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的增龄现象作为参考标准,评价4个基于Scr的GFR方程在GFR增龄过程中的准确性,包括全年龄段(FAS)公式、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CKD-EPI)公式、大阪公式和湘雅公式.结果 在37 636例体检者中,6 534例受试者符合本研究设定的标准.Scr、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和血清白蛋白具有显著的增龄现象(H=191.640、196.693、83.271、414.585,均P<0.001).由4个公式估测的GFR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下降的起始年龄、速率存在显著差异,FAS公式估测的GFR增龄现象更接近于肾功能指标的趋势.结论 FAS公式可能更适用于健康人群来了解GFR的增龄现象.

    肾小球滤过率肾疾病肾功能试验血清肌酐衰老

    欢迎关注和投稿Aging Medicine

    715页

    中国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食管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陶永康房龙秦耿张双...
    716-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中国老年人原发性食管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等,加强临床医生对老年人PMME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老年PMME患者,同时收集截至2023年7月国内外报道的中国老年人PMME的文献及病例资料,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内镜下表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截至2023年7月文献报道中国老年PMME患者,联合我院病例,共计114例老年PMME患者,男性68例(59.6%)、女性46例(40.4%);年龄60~81岁,中位年龄65岁.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进食哽咽;其次为胸痛、胸骨后烧灼感等;病变位置主要位于食管中段、下段;多为向腔内突出肿物,有2例(1.8%)患者仅发现食管黏膜色素沉着.HMB45(+)74 例(64.9%)、HMB45(-)3 例(2.6%);S-100(+)66例(57.9%)、S-100(-)2例(1.8%),部分患者未记录.45例(39.5%)患者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38例(33.3%)患者肿瘤局限于食管,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31例患者未描述肿瘤转移情况.61例(53.5%)患者随访时间0.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75个月.随访期间存活的患者共30例(26.3%),随访时间1~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在死亡患者中,自就诊至死亡时间0.3~31个月.结论 中国老年人PMME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发病时多有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黑色素瘤食管肿瘤疾病特征

    更正

    720页

    重症监护病房中合并恶性肿瘤的高龄脓毒症患者短期病死率研究

    王小刚刘韬滔
    72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是否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高龄脓毒症患者短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探索该类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与短期病死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9年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IMIC-Ⅳ)数据库中80岁及以上高龄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分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及预后.根据患者入ICU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拟合SOFA评分与短期病死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筛选53 150份医疗记录,纳入5 126例80岁及以上高龄脓毒症患者,其中754例合并恶性肿瘤,264例为转移性肿瘤.肿瘤组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26.79%(202/754)比18.85%(824/4 372),x2=24.85,P<0.001].短期病死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40~1.108,P<0.001)、除肿瘤外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OR=1.134、95%CI:1.067~1.205,P<0.001)、入 ICU 血乳酸(OR=1.111、95%CI:1.048~1.179,P<0.001)、机械通气(OR=1.603、95%CI:1.176~2.187,P=0.003)、SOFA 评分(OR=1.227、95%CI:1.182~1.273,P<0.001)是短期病死率的危险因素,CCI(OR=0.957、95%CI:0.867~1.057,P=0.380)、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370、95%CI:0.902~2.081,P=0.140)、合并恶性肿瘤(OR=1.131、95%CI:0.449~2.848、P=0.794)及恶性肿瘤转移(OR=1.799、95%CI:0.930~3.477,P=0.081)则与短期病死率无相关性.剂量反应曲线结果显示,随着SOFA评分的增加,患者的28 d病死率增加,且SOFA评分达到11分时预期病死率达到50%,SOFA评分达到20分时预期病死率超过80%.结论 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均不是ICU中高龄脓毒症患者短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类患者短期病死率与SOFA评分呈剂量反应关系.

    重症监护病房肿瘤脓毒症死亡率

    欢迎订阅《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26页

    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联合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预警价值

    韩永燕杨俊礼孟会敏姚皓...
    727-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联合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预警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于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的符合老年脓毒症诊断条件的患者,根据心肌损伤发生与否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计算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比值即BAR;分析组合指标BAR与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评估效能;采用MedCalc软件分析联合sST2和BAR对E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预警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165例进行分析,其中106例(64.24%)发生了心肌损伤,肺部及腹腔感染的老年脓毒症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损伤(均P<0.05).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比较,发生心肌损伤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及降钙素原(PCT)]、组合指标BAR值及sST2均高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心肌损伤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EICU 24 h内的BAR与乳酸、PCT及C-反应蛋白(CRP)均呈正相关,其中与PCT相关性最强(r=0.417,P<0.001);BAR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241,P=0.002);BAR与心肌损伤标志物sST2、血清肌钙蛋白I(cTnI)均正相关(r=0.327、0.30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性休克(OR=2.406,P=0.008)、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降低(OR=0.939,P=0.015)、BAR(OR=2.205,P=0.044)及乳酸(OR=1.137,P=0.014)、sST2 升高(OR=1.016,P=0.020)是预警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对E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BAR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651,P<0.05],最佳界值为0.32(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60.2%);联合检测BAR和sST2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具有更高的预警价值(AUC为0.697,P<0.05);以0.32截断值为界,BAR<0.32心肌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为36.00%(9/25)、≥0.32心肌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为66.67%(54/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4、P=0.003).结论 BAR、sST2均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BAR和sST2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警价值.

    脓毒症休克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心肌损伤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重症监护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婵董道然张倩楠史晓娟...
    73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RD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提取MIMIC-Ⅳv2.0数据库中老年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严重性评分、实验室检查、使用药物、医疗操作、终点事件信息.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分为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on-MDRO)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组(MDRO).根据变量类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计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28 d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31 237例,其中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26 03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组5 20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6.7%.培养标本种类中尿液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数量最多,病原微生物中肠杆菌属占比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06)、男性(P<0.001)、冠脉疾病(P<0.001)、脑部疾病(P=0.042)、血红蛋白(P<0.001)、白蛋白(P<0.001)、有创机械通气(P<0.001)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糖尿病(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01)、慢性肾病(P<0.001)、白细胞(P=0.001)、简化急性生理Ⅱ评分(SAPS Ⅱ)(P<0.001)、曾经使用抗生素(P<0.001)、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0.001)、糖皮质激素(P<0.001)、免疫抑制剂(P<0.001)、镇静药物(P<0.001)、肾脏替代治疗(P=0.015)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non-MDRO组28 d死亡率为16.3%,MDRO组28 d死亡率为1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非感染患者高,曾经使用抗生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镇静药物、肾脏替代治疗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重症监护危险因素

    休闲活动与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张洁沈姞亢玉婷张驰...
    739-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人内在能力变化轨迹,探讨休闲活动对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20年1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社区2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采集老年人一般情况、内在能力(包括认知、活力、运动、心理及感知觉5个维度)及休闲活动参与情况,并对调查对象进行2.5年随访.结果 最终243例(85.6%、243/284)老年人完成了 2.5年随访;随访内在能力得分为3(3,4)分,较基线水平4(3,4)分降低(Z=-4.667,P<0.001),113例(46.5%、113/243)老年人出现内在能力下降,运动及心理维度下降较为明显(x2=16.953、23.510,均P<0.001);休闲活动低分组较高分组内在能力下降人数更多[62.2%(56/90)比37.3%(57/153),x2=14.199,P<0.001],休闲活动得分与随访内在能力得分呈正相关(r=0.200、P=0.002),与内在能力的得分变化值呈正相关(r=0.146、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人口学因素、疾病数目及服药种类后,休闲活动得分(OR=0.644、95%CI:0.507~0.818、P<0.001)、体力类休闲活动(OR=0.565、95%CI:0.395~0.809、P=0.002)及智力类休闲活动(OR=0.742、95%CI:0.555~0.992、P=0.044)均对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结论 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较为普遍,参与休闲活动有利于减少内在能力下降,应注重休闲活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认知社会适应内在能力休闲活动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肌少症防控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俞曦艳吴迪菲陈旭娇
    745-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肌少症及其相关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肌少症知晓率的可能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精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通过典型抽样,选取2022年3-8月在浙江医院等12家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576例,以问卷形式调查其人口学资料、肌少症及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等,同时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肌少症知晓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肌少症的总知晓率为43.2%(249/576);肌少症导致握力下降、步速减慢的知晓率为39.9%(230/576)、39.8%(229/576);高龄或合并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肌少症的知晓率为37.8%(218/576)、29.3%(169/576);抗阻运动、补充蛋白质能够预防或改善肌少症的知晓率为33.9%(195/576)、37.0%(213/5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70~89岁是影响肌少症及其相关防控知识知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中及以上学历、独居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肌少症及其防控知识知晓率低,与女性、高龄、高学历、独居等因素显著相关,因此在肌少症的宣教过程中,应建立肌少症精准健康教育方案,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肌少症的知晓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延缓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心血管疾病肌少症一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