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省消除疟疾后2019-2023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婷帖萍白永飞郑玉华...
    1390-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西省消除疟疾后2019-202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山西省制定科学有效的疟疾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山西省2019-202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2023年山西省共报告疟疾病例51例,均为境外输入.其中恶性疟38例(74.51%)、卵形疟6例(11.77%)、间日疟5例(9.80%)、三日疟1例(1.96%)、混合感染1例(1.96%),无死亡病例;病例以男性(94.12%,48/51)和出国务工者(84.31%,43/51)为主;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7岁;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太原市报告病例最多(72.55%,37/51);病例感染来源以非洲地区(96.08%)为主,其中位居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刚果(金)(16例)、尼日利亚(6例)、赤道几内亚(5例)、莫桑比克(3例)、刚果(布)(3例);病例从发病至初诊间隔时间和初诊至确诊间隔时间的M(Q1,Q3)d分别为2(0,4)d和1(0,3)d,2019-2023年病例发病至初诊时间间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41,P=0.048),初诊至确诊时间间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2,P=0.010).2019-2023年山西省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检数共101 146人次,其中2020年血检数最少(19 867人次),2023年血检数最多(20 778人次).结论 山西省在消除疟疾后,2019-2023年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仍需加强对疟疾高流行区往返人员的监测工作,实行医防结合,共同防控输入性疟疾疫情发生.

    输入性疟疾消除疟疾后流行病学特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1395页

    杭州市2004-2023年HIV感染者生存状况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珺芳许珂张兴亮吴虹...
    1396-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杭州市HIV感染者生存状况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采用x2检验比较2004-2023年杭州市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寿命表法计算HIV感染者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法描述不同亚组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457例HIV感染者中,总随访时间为58 004.18人年,死亡494例,全因病死率为0.85/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8.59(95%CI:18.40~18.78)年.恶性肿瘤和肺孢子虫肺炎分别为死亡病例的第一死因(14.37%,71/494)和第二死因(10.73%,53/494).诊断后6个月内死亡占42.51%(210/494),自杀死亡者占4.25%(21/49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确诊至开始抗病毒治疗(ART)时间间隔≥3个月者和未ART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确诊至开始ART时间间隔<3个月者的1.65(95%CI:1.25~2.19)倍和20.68(95%CI:15.80~27.06)倍;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为200~、350~和≥500个/μl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基线 CD4 计数<200 个/μl 者的 0.38(95%CI:0.29~0.49)、0.26(95%CI:0.19~0.36)和0.21(95%CI:0.14~0.31)倍.确诊至开始ART时间间隔<3个月者和基线CD4计数较高者的死亡风险较低.结论 2004-2023年杭州市HIV感染者生存情况整体较好,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及时动员ART是提高HIV感染者生存率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抑郁/焦虑的筛查和自杀的监测,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服务.

    HIV感染者生存时间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

    中国成年人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分析

    董孟茹欧阳一非魏艳丽王惠君...
    1403-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的膳食模式,探索其与血清尿酸(SUA)、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9 358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调查获取各类食物摄入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SUA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与膳食模式的相关性.结果 确定4种膳食模式:北方模式以小麦、其他谷类、薯类等为主要食物;现代模式以水果、奶类、蛋类、坚果等为主要食物;南方模式以蔬菜、大米等为主要食物;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以内脏、水产类、酒类等为主要食物.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方模式与SUA呈负相关(β=-0.438,95%CI:-0.500~-0.376);现代模式与 SUA 呈负相关(β=-0.134,95%CI:-0.219~-0.049);南方模式与SUA水平较高相关(β=0.146,95%CI:0.079~0.214);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与SUA呈正相关(β=0.188,95%CI:0.123~0.25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北方模式得分Q1组相比,Q3、Q4组患 HUA 的风险均降低,OR值分别为 0.777(95%CI:0.650~0.929)和 0.509(95%CI:0.423~0.613);与现代模式得分Q1组相比,Q3、Q4组得分越高,患HUA的风险越低,OR值分别为0.793(95%CI:0.660~0.953)和0.768(95%CI:0.631~0.934);与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得分Q1组相比,Q3、Q4组HUA的患病风险均增加(Q3组:0R=1.224,95%CI:1.012~1.480;Q4组:OR=1.312,95%CI:1.086~1.584).结论 膳食模式与HUA存在相关性,北方模式、现代模式与SUA和HUA的患病风险降低相关,动物性食物-酒类模式会增加HUA的患病风险.

    膳食模式血清尿酸高尿酸血症

    中国中老年人群社会经济状况与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动态发展的关联研究

    赵镒沛倪于捷周亚冠安传波...
    1410-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45岁中老年人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的动态发展,并探究社会经济状况(SES)与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进展的纵向关联.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20年5次随访数据,采用桑基图描述我国中老年人群2011-2020年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的动态发展.以文化程度和家庭总财富水平衡量SES,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OR值及其95%CI,分析SES与不同疾病状态发展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5 393名研究对象,其中4 484名(83.14%)在随访过程中发展新的疾病,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患病率由38.04%上升至74.23%.与基线无报告疾病人群相比,基线患有心理障碍(与新发展躯体-认知二元共病:OR=4.59,95%CI:2.89~7.29)、认知障碍(与新发展躯体-心理二元共病:OR=2.24,95%CI:1.40~3.60)或共病者更有可能进展为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控制混杂因素后,与高SES人群相比,低SES人群更有可能新发展躯体性疾病(OR=1.45,95%CI:1.11~1.89)、认知障碍(OR=1.84,95%CI:1.16~2.91)、躯体-心理二元共病(OR=1.87,95%CI:1.37~2.56)、躯体-认知二元共病(OR=3.58,95%CI:2.54~5.06)、心理-认知二元共病(OR=5.66,95%CI:3.04~10.55)、躯体-心理-认知三元共病(OR=3.21,95%CI:2.06~5.01),且SES与发展二元共病的关联强度随着SES的降低而增强(均趋势检验P<0.001).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患病率显著升高,SES与躯体、心理和认知退行性共病进展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躯体性心理性认知退行性共病社会经济状况

    深圳市社区18~64岁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元昊王奕婧刘刚
    1419-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深圳市社区18~64岁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增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2型糖尿病管理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纳入2022年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纳入的18~64岁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系统记录的2022年体检数据计算血糖控制率,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20 174名.血糖控制率为53.04%.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07,95%CI:1.04~1.10)、年龄 45~54 岁(OR=1.10,95%CI:1.01~1.19)、55~64 岁(OR=1.24,95%CI:1.14~1.35)、文化程度为初中(OR=1.09,95%CI:1.05~1.13)、高中/中专(OR=1.26,95%CI:1.21~1.31)、大专及以上(OR=1.75,95%CI:1.67~1.8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OR=1.05,95%CI:1.01~1.08)、每周运动(OR=1.26,95%CI:1.22~1.31)、每天运动(OR=1.31,95%CI:1.28~1.35)及合并高血压(OR=1.21,95%CI:1.18~1.24)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高;未婚(OR=0.85,95%CI:0.77~0.95)、离异(OR=0.84,95%CI:0.73~0.97)、保险情况为全自费(OR=0.95,95%CI:0.91~0.99)、糖尿病病程为 5~年(OR=0.65,95%CI:0.63~0.66)、糖尿病病程 ≥10 年(OR=0.41,95%CI:0.39~0.42)、有糖尿病药物治疗(OR=0.74,95%CI:0.71~0.76)、低体重(OR=0.89,95%CI:0.80~1.00)、肥胖(OR=0.85,95%CI:0.82~0.88)、合并中心性肥胖(OR=0.83,95%CI:0.81~0.86)、合并血脂异常(OR=0.69,95%CI:0.68~0.71)、现在吸烟(OR=0.74,95%CI:0.72~0.77)、现在饮酒(OR=0.97,95%CI:0.93~1.00)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低.结论 深圳市社区18~64岁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加强对18~64岁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和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加强对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患者的监督和指导.

    糖尿病,2型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社区

    基于区域健康数据平台开发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刘力嘉陈晓薇于业贤章萌...
    1426-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糖尿病肾病(DK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回顾性队列.使用Lasso方法筛选预测因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D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 500次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49 706名,年龄M(Q1,Q3)为60.00(50.00,68.00)岁,55%为男性.4 405名最终发生DKD.最终模型纳入的预测因子包括T2DM首诊年龄、BMI、文化程度、FPG、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既往病史(高尿酸血症、风湿性疾病)、TG、肾小球滤过率.最终模型C指数为0.653,经Bootstrap校正后C指数均值为0.654.模型预测4、5、6年内发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59、0.664.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高.结论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了针对新发T2DM患者的DKD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简单易用,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DKD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依据.

    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预测模型队列研究

    本刊2025年征订启事

    1432页

    大型人群队列在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中的作用:以英国生物银行为例

    朱晨旭宋雨昕郝元涛陈峰...
    1433-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是精准预防的基础,也是临床诊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需要大量高质量数据的支持,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是其重要的基础.英国生物银行(UKB)作为大型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其丰富的基线和随访数据以及向全球共享的理念和机制,在疾病病因探索和疾病防控相关研究领域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遵循PRISMA规范,纳入了 210篇文献,其通讯作者来自18个国家,其中有58篇(27.62%)来自英国.提取针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及其亚组人群的491个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其中UKB开发-无验证132个、UKB开发-内部验证183个、UKB开发-外部验证17个、外部开发-UKB验证159个.仅采用宏观变量的模型共188个(38.29%),宏观与微观变量相结合的模型共303个(61.71%).模型构建方法包括生存结局模型、logistic回归、机器学习,生存结局模型中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为主,少量模型考虑了竞争风险、加速失效模型或不同的基线风险函数.机器学习模型采用了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法、分类提升算法、支持向量机和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UKB为多种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大型人群队列疾病风险预测模型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共享

    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姜孟楠李鑫赵元元孙乃玲...
    1441-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建设与标准化是关系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病原微生物资源标准体系也是国家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化,可以确保病原微生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推动资源的转化,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新型要素助力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本文从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的建立背景、构建框架、标准化过程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和促进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化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化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