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起点办刊 高质量发展 引领学术方向强化期刊特色——在中华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李立明
    1467页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要点解读

    刘斯刘珵刘佳阳陈庆军...
    1468-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年龄超过28d,因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进一步规范非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组在《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实践及近年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修订并制定本规范,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非新生儿破伤风的防治工作.本文对2024年版诊疗规范的更新要点及依据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实施和应用.

    破伤风非新生儿诊断治疗预防

    关注中国儿童体成分特征

    赵文华
    1477-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体成分可简单分为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各组分的含量和组成受年龄、性别、生长发育、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疾病状况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可被用来反映人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随生长发育变化呈现更加明显的特征.科学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的体成分特征、个体体成分在同类人群中所处的水平及相对位置,对反映其营养状况、预防与控制超重肥胖、评估长期健康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成分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测定.

    儿童体成分特征中国

    中国3~17岁儿童去脂体重分布特征

    庞学红杨振宇徐培培曹薇...
    1480-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我国3~17岁儿童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指数分布特征.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2021年在全国7个地区、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和农村28个调查点开展调查.利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去脂体重,最终儿童70 853人的体成分数据纳入分析.采用M(Q1,Q3)描述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别儿童的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指数,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同年龄不同性别、同性别不同年龄、同年龄同性别不同地区儿童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指数的差异,采用DSCF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1岁后男女童去脂体重指数逐年增大,11岁男女童去脂体重指数分别为14.2 kg/m2和13.8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86,P<0.001);12岁起,男女童去脂体重指数差异>1.0 kg/m2,12岁男女童去脂体重指数分别为15.3 kg/m2和14.2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27,P<0.001),16岁男女童去脂体重指数分别为17.5 kg/m2和14.7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543.60,P<0.001).东北地区男童去脂体重指数较高,西北地区男女童去脂体重指数均较低.结论 去脂体重指数随年龄增长具有性别差异,11岁后男童去脂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女童.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儿童去脂体重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儿童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去脂体重去脂体重指数

    中国3~1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分布特征

    曹薇徐培培杨媞媞庞学红...
    1487-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3~1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点.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中国7个地区、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和农村28个调查点的3~17岁儿童,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70 853人.采用M(Q1,Q3)描述7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3~17岁儿童身高、体重、BMI的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身高、体重、BMI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同性别同年龄不同地区身高、体重、BMI的差异;并采用DSCF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男童17岁身高、体重中位数分别为172.0 cm和62.9 kg,女童17岁身高、体重中位数分别为160.0 cm和53.7 kg.东北和华北地区儿童身高、体重、BMI的中位数在大部分年龄段均高于华南地区,且差异基本持续到17岁.东北、华北与华南地区儿童体重、BMI在Q3组差异大于Q1组.结论 我国3~17岁儿童的身高持续增长,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东北和华北地区大体重人数多,且体重增幅大,需要重点关注.

    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儿童

    中国3~17岁儿童体脂分布特征

    徐培培庞学红曹薇赵文华...
    1494-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我国3~17岁儿童体脂质量(FM)、体脂百分比(FMP)和脂肪质量指数(FMI)分布特征.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研究对象为我国7个地区3~17岁儿童70 853人,利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调查对象体成分.采用M(Q1,Q3)描述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的FM、FMP和FMI分布特征.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DSCF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3岁男童的FM、FMP和FMI中位数分别为3.0 kg、18.3%和2.9 kg/m2,3岁女童的FM、FMP和FMI中位数分别为2.9 kg、19.0%和2.9 kg/m2.3~5岁男女童FM逐渐增加,FMP和FMI逐渐下降.11岁以后男童FM、FMP和FMI先下降后上升.6~17岁女童FM、FMP和FMI逐渐增加.12岁以后,女童的FM、FMP和FMI均高于男童(均P<0.05).东北和华北地区男女童的FM、FMP和FMI在6~14岁相对较高.结论 我国7个地区3~17岁男女童FM、FMP和FMI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儿童体脂质量体脂百分比脂肪质量指数生物电阻抗

    中国3~17岁儿童体质指数与体脂百分比关系的研究

    王宏亮徐培培曹薇庞学红...
    1501-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3~17岁儿童体质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FMP)的关系.方法 对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中3~17岁儿童的BMI和FMP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MI-Z评分/BMI和FMP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BMI与FMP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BMI-Z评分/BMI和FMP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致性.结果 10~13岁组男童营养不足、正常和超重/肥胖的FMP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0.001),女童各营养状况的FMP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P<0.05).男童各FMP水平组的B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P<0.05);女童FMP为25%~、≥30%时,BMI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P<0.001).BMI与FMP的相关性较强(r=0.705,P<0.001),其中男童r值为0.618,女童r值为0.884.BMI-Z评分/BMI和FMP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致性为中度(Kappa=0.574,P<0.001).结论 BMI与FMP的相关性较强,BM1-Z评分/BMI和FMP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致性为中度.

    儿童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

    本刊2025年征订启事

    1506页

    生物电阻抗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中国6~17岁儿童体成分的一致性分析

    罗瑞鹤沈丽萍张倩曹薇...
    1507-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6~17岁儿童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便携式生物电阻抗仪和双能X线吸收仪同时测量1 161名儿童的去脂体重、体脂质量和体脂百分比,t检验或符号秩检验比较2种方法测量儿童去脂体重、体脂质量和体脂百分比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r值)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BIA与DXA测定6~17岁儿童体成分为正相关(体脂质量r=0.95,去脂体重r=0.98,体脂百分比r=0.86,均P<0.05).与DXA相比,BIA低估了儿童体脂质量[差值的均值为-3.15 kg,SD为2.35 kg,95%一致性界限(LoA)为-7.74-1.45 kg]和体脂百分比(差值的均值为-8.45%,SD为4.63%,95%LoA为-17.53%~0.64%).结论 BIA与DXA测定6~17岁儿童体成分结果呈高度正相关,在测量6~17岁儿童体脂质量、去脂体重等体成分指标中具有应用价值.

    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线吸收法体成分体脂质量去脂体重体脂百分比

    南京市老年人空腹血糖轨迹与新发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的队列研究

    张彩琴陈荃吴新日洪忻...
    1513-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京市老年人(≥65岁)空腹血糖(FPG)轨迹与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以南京市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4 763例研究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研究对象2018-2021年健康体检得到FPG(取对数使其服从正态分布)水平,采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不同的FPG轨迹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稳定组,于2022年随访各组CKD的发病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轨迹组CK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FPG轨迹组与新发CKD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时间为(416.09±81.96)d,选取随访时间500 d分析不同FPG轨迹组CKD的累积发病率,FPG低、中、高稳定组的CKD累积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分别为15.3%、21.8%、29.3%,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16,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稳定组相比,中、高稳定组均为新发CKD的危险因素.经过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中、高稳定组CKD发病风险仍为低稳定组的1.676(95%CI:1.462~1.921)倍和2.007(95%CI:1.562~2.579)倍.结论 FPG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FPG的持续高水平会增加CKD的发病风险,应随访监测老年人的FPG指标,针对不同轨迹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CKD防治措施.

    空腹血糖轨迹慢性肾脏病老年人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