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动者癌症筛查服务规范(T/CHAA 023-2023)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
    473-485页

    劳动者癌症筛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陈宏达陆斌郑莹杜鹏...
    486-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者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形势.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劳动者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然而针对劳动者人群的系统化癌症筛查服务仍存在诸多短板.为规范劳动者癌症筛查服务,保障筛查服务质量,提高筛查整体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9家单位联合制定了《劳动者癌症筛查服务规范(T/CHAA 023-2023)》团体标准.该标准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原则,结合癌症筛查的前沿科学进展,明确了劳动者癌症筛查的服务原则、服务设计、服务交付、服务管理、服务评价与改进等相关要求.本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连接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癌症筛查服务机构的共同筛查需求,规范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从而提升癌症患者的早诊率与生存率,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针.

    癌症筛查劳动者服务规范团体标准

    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对30~79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张松陈晓芳陈小芳伍霞...
    490-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彭州市项目点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分析其与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46 082名30~79岁研究对象,冬季11 634名(25.25%)进行取暖,其中8 885名(19.28%)使用清洁燃料,2 749名(5.97%)使用固体燃料;34 448名(74.75%)不取暖.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清洁燃料相比,不取暖降低总呼吸系统疾病(HR=0.81,95%CI:0.77~0.86)、COPD(HR=0.86,95%CI:0.78~0.95)、肺炎(HR=0.80,95%CI:0.74~0.86)的发病风险;固体燃料暴露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HR=1.10,95%CI:1.01~1.20),与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与没有固体燃料暴露相比,随着固体燃料暴露时长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1~19年:HR=1.23,95%CI:1.10~1.37;20~39年:HR=1.25,95%CI:1.16~1.35;≥40 年:HR=1.26,95%CI:1.15~1.39)及肺炎(1~19 年:HR=1.21,95%CI:1.03~1.42;20~39 年:HR=1.30,95%CI:1.16~1.46;≥40 年:HR=1.35,95%CI:1.18~1.54)发病风险增加(趋势检验均P<0.001);固体燃料暴露时长1~19、20~39年使COPD的发病风险增加23%(HR=1.23,95%CI:1.02~1.49)、16%(HR=1.16,95%CI:1.00~1.35).结论 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增加了总呼吸系统疾病、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

    固体燃料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发病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范习康李梦瑶覃玉沈冲...
    498-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及应用研究,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开展基线调查,本研究随访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剔除基线诊断为脑卒中以及发病年龄、病程和HbA1c信息缺失的参与者后,最终共纳入17 57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发病年龄、病程、HbA1c与IS发病的风险比(HR)值及其95%CI.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8.02年,期间共登记IS新发病例2 622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每延迟5年,IS发病风险降低5%(HR=0.95,95%CI:0.92~0.99),糖尿病病程每增加5年,IS发病风险增加 5%(HR=1.05,95%CI:1.02~1.10),较高的 HbA1c(每增加 1 个标准差:HR=1.17,95%CI:1.13~1.21)与IS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早的发病年龄、更长的病程和较高水平的HbA1c均与IS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糖尿病,2型缺血性脑卒中前瞻性研究

    2009-2020年我国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趋势

    唐必成孙军玲高峰王丽萍...
    506-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20年我国全人群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腹泻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我国28个省份252家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0年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在不同气候带地区、人群以及时间的分布特点及A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的基因分型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20年共对114 606例腹泻病例进行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9.1%(21 872/114 606),阳性病例以A组轮状病毒为主(98.2%,21 471/21 872).轮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的年份分别为2009年(36.9%,2 436/6 604)和2010年(30.6%,5 130/16 790),2011-2017年在 14.0%~18.0%之间变化,2018年小幅上升(20.3%,2 211/10 900),之后两年连续下降(15.5%,2 262/14 611 和9.5%,470/4 963).男性(20.2%,13 660/67 471)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17.4%,8 212/47 135);<5岁婴幼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28.4%,18 261/64 300),是成年人的4倍以上.中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于12月至次年2月达高峰,而高原寒带存在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及5-6月.2009-2020年A组轮状病毒优势基因型由G3P[8]、G1P[8]逐步发展为G9P[8].结论 2009-2020年我国轮状病毒感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差异较大,儿童腹泻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持续开展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的监测.

    腹泻轮状病毒流行特征基因型

    江苏省2011-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陈可虞浩竺丽梅刘巧...
    513-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策略的实施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据.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各设区(市)各年份江苏省统计年鉴.通过Geoda 1.18.0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其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探讨时空聚集性,利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 2011-2021年江苏省共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病例128 240人,年均登记率为13.99/10万,2017年后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x2=63.49,P<0.001),病原学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x2=3 710.86,P<0.001).各年度Moran'sI值为0.107~0.343,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各年均存在"高-高"聚集区,呈动态分布,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及南部地区,其中2015年最多(7个),2011年最少(1个).时空扫描分析共探索到4个时空聚集区域(均P<0.001),其中一级聚集区覆盖3个县(市/区),分别为苏州市的常熟市、太仓市、相城区,聚集时间为2011-2015年;二级聚集区覆盖24个县(市/区),主要覆盖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等江苏省中、北部区域;三级聚集区覆盖26个县(市/区),四级聚集区为南京市高淳区,聚集时间为2017-2021年.结论 江苏省2011-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在县(市/区)水平整体存在明显时空聚集特征,聚集区域不仅包含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也包含经济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多措并举,采取针对性肺结核防控措施.

    病原学阳性结核,肺时空分布

    广东省2018-2022年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邹敏何冬梅徐静程琦...
    520-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广东省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iNTS)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性以及分子流行情况,为沙门菌侵袭性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2022年广东省分离自血液和粪便样本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利用微生物基因注释系统对测序结果开展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注释.结果 136株iNTS分为25种血清型,肠炎沙门菌占38.24%(52/136).以鼠伤寒变种沙门菌作为对照计算其余iNTS血清型的OR值,奥雷宁堡、里森和波摩那3种沙门菌血清型的OR值较高,分别为423.50、352.92和211.75.iNTS耐药率在0.74%~66.91%之间,普遍低于非iNTS株(3.90%~77.21%).iNTS耐药以氨苄西林和四环素为主,耐药率分别为66.91%(91/136)和50.00%(68/136),而对环丙沙星(5.88%,8/136)、头孢他啶(5.88%,8/136)、庆大霉素(5.13%,7/136)和头孢西丁(0.74%,1/136)耐药率较低.iNTS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但尚未发现共同毒力因子分布特征.MLST聚类分析显示,iNTS分为26种序列型别,ST11型占38.24%(52/136).结论 2018-2022年广东省iNTS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中奥雷宁堡、里森和波摩那3种血清型可能与更高的侵袭性感染风险有关.iNTS对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序列呈现高度多样性且具有明确的系统发育分支,以ST11型为本地优势克隆群.

    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全基因组测序耐药基因毒力因子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52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21年抗病毒治疗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免疫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妮江河陈欢欢朱秋映...
    529-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抗病毒治疗(ART)的MSM中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实现免疫重建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05-2021年广西首次接受ART≥24周MSM感染者,并维持24个月内HIV RNA低于检测限.计算其接受ART后免疫重建的比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3 200例MSM感染者中,免疫重建不良、中等免疫重建和完全免疫重建的比例分别为 15.56%(498/3 200)、14.78%(473/3 200)和69.66%(2 229/3 200).免疫重建的ART时间M(Q1,Q3)为12(5,27)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开始ART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基线BMI<18.50 kg/m2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者,开始ART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基线BMI≥24.00 kg/m2和基线CD4计数≥200个/μl者更容易实现完全免疫重建.结论 2005-2021年广西ART的MSM感染者存在一定比例的免疫重建不良者,应针对年龄较大者和基线CD4计数较低者等重点人群调整和优化ART方案及监测.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

    江苏省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韦晓淋杜文聪王荣周金意...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及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计算儿童青少年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以及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前4位伤害死亡特征及趋势.结果 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谱大致相同,前4位伤害类型都是交通事故、溺水、跌倒和自杀.儿童青少年伤害总死亡人数16052人,标化死亡率为9.58/10万,总体伤害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APC=-3.450%,P=0.055).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406%,P<0.001);溺水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自杀标化死亡率在近10年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000%,P=0.001).总体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自杀呈上升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9.420%和AAPC=9.607%,均P<0.05).女性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和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交通事故AAPC=-7.364%,女性溺水AAPC=-5.352%,男性交通事故AAPC=-10.242%,均P<0.05).城市和农村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7.899%和AAPC=-9.421%,均P<0.001);自杀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11.009%和AAPC=7.528%,均P<0.05).结论 2012-2021年江苏省近10年儿童青少年的总体伤害情况有所改善,但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防控.

    伤害死亡趋势分析